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宣布,根据集团业务规划,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人民币
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市场整体增速放缓,消费者选购高端商品更为谨慎。在中国持续投资、加快创新已成为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最紧迫的任务。让全球豪华车企视为不可或缺的中国市场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过去十年,中国豪华汽车市场以每年36%的惊人速度增长,超过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 26%的年增长率。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豪华车销量同比增长了8%。但是2024年上半年,中国的豪华车销量同比下降了7%。虽然高端消费者仍然青睐传统燃油车以及配置奢华的顶级车型,如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但近期豪华车市场出现的变化,显示中国高端汽车市场也面临着本土汽车品牌高端化带来的挑战。不过,对于中国本土品牌而言,想要跻身以梅赛德斯-奔驰为代表的豪华车市场,也并非易事。豪华车市场以其业内最高的利润率和消费者的高度忠诚度著称,消费者往往倾向于重复购买。麦肯锡咨询公司指出,这一细分市场的增长速度预计将超越大众汽车市场,为持续扩张提供了一条难得的路径。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
“我们必须持续投资,不断创新,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ǎllenius)表示。今年他已经5次访问中国,并宣布在中国携手合作伙伴一起继续在华投资140亿元。
这一投资旨在进一步丰富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阵容,重点围绕将在北京奔驰投产的基于全新梅赛德斯-奔驰模块化架构(MMA)平台的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中国专属的长轴距 GLE SUV 新车型,将在福建奔驰国产的全新豪华纯电MPV,以及相关的本土研发和生产等业务。其中,长轴距GLE SUV 新车型首次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将提供中国专属的舒适体验和先进的智能科技。
康林松表示,梅赛德斯-奔驰将继续采取灵活的方式,根据需求向消费者提供燃油车型和电动车型。这表明,梅赛德斯-奔驰高层始终对中国市场抱有信心。
中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增长了26.4%,成为增幅最高的外资来源之一。来自德国央行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德国在华 直接投资达到48亿欧元(约为378亿人民币),第一季度达到24.8亿欧元(约为195亿人民币)。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表示,投资的增长主要是由汽车行业推动的。“德国车企在本地研发和软件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在中国市场有良好表现的德国公司继续在中国市场投资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在这里变得更好,变得更有竞争力。”马铭博说。
中国市场对全球豪华车企乃至超豪华车企而言,尤为重要。中国市场对三大传统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奥迪的销量贡献均超过30%,最高的奥迪达到了近40%。对玛莎拉蒂、宾利等超级豪华车的销量贡献量更高。
2024年一季度,北京奔驰实现累计产量突破500万辆,业已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在华业务发展的坚实后盾
“过去20多年,梅赛德斯-奔驰携手本土合作伙伴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销售、生产层面,也包括研发、供应链伙伴、科技合作等方面。随着奔驰在中国的发展步入新阶段,在此时继续投资中国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中国市场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我们电动化转型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康林松说。
在电动车时代,消费者的关注点从传统的机械性能转向了数字功能和智能化体验。比亚迪和蔚来等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强调其自身在软件和电池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德国车企的高管们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学习如何以“中国速度”发展,来应对智能化的挑战。
“在智驾智舱领域,中国无疑是全球的引领者。在中国,很多品牌在不断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落地,欧洲市场的品牌也是如此。”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欧立甫坦言。梅赛德斯-奔驰的应对方案是提升本土智能化研发水平。事实上,自今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轲桥路的奔驰上海研发中心全新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的研发便正式进入了“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的新阶段。梅赛德斯-奔驰位于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大规模研发中心形成了在华“创新双引擎”,中国研发团队在越来越多的全球研发项目上发挥着引领作用。梅赛德斯-奔驰成为首个同时获准在北京开展L4级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的国际车企
在11月14日举办的梅赛德斯-奔驰2024科技创新日活动上,最令人兴奋的是奔驰全新“纯视觉方案无图L2++全场景高阶智驾功能”。作为豪华品牌推出的首个无图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它基于奔驰全新自研的MB.OS智能域控制架构打造,不需要激光雷达、不依赖高精地图,专为中国驾驶开发,有导航就可以开。为了让自动驾驶软件算法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L2++”在底层采用了QNX操作系统,这一点无法被消费者直观看到,但它对于智驾功能的安全性而言至关重要。“我们追求的不是最快的速度,而是希望能更快地进行研发,更快地为客户带来符合需求的数字豪华的产品。”欧立甫说。据了解,这套系统的研发团队也将为全球开发用户界面。梅赛德斯-奔驰自主开发的全新架构MB.OS将于2025年随MMA平台全新车型首发
得益于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人才储备及优良的研发环境,梅赛德斯-奔驰全球下一代后排娱乐系统也是由中国研发团队负责开发,其软件开发仅用时18个月。扩大与中国本土伙伴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合作,是梅赛德斯-奔驰近几年的重点。比如与中国科技企业思必驰合作的语音交互软件,融入了定制化设计技术,已用于全球产品的开发。目前,奔驰正与腾讯、火山引擎等中国科技公司在云计算、大模型、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开展探索与合作,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好用、更便捷、更个性化的数字化体验。伴随着中国研发中心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2021年,梅赛德斯-奔驰成为全球首个获得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国际认证的车企,先后在欧美实现商用,2025年初将在德国实现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提速至最高95公里/小时。在中国,梅赛德斯-奔驰 2023年成为首批获颁北京市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的企业之一;2024年8月,又成为首个同时获准在北京开展L4级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的国际车企。“中国有着丰富且优秀的人才资源、快速发展的科技企业,这赋予了我们在中国发展人才与创新生态系统的机会。”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rtus Troska)说。目前,中国研发团队正主导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功能的开发,通过与全球多地研发中心紧密协作,把在中国取得的研发成果更多地贡献给全球市场。据了解,过去5年,梅赛德斯-奔驰在华研发投入总计达105亿元人民币,本土研发团队超2000人。“我们在中国建成了德国以外覆盖领域最全面的研发团队,其中中国数字化研发团队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团队。”唐仕凯表示。对梅赛德斯-奔驰而言,电动化时代的汽车制造商不仅仅是提供电动化产品,更为重要的是真正营造一条绿色价值链,在技术研发、供应网络、生产制造、车辆使用周期及回收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全面碳中和。而这个不断被拉长的产业链,目前仍是一个“蓝海市场”。
比如动力电池回收引发的新机遇。有相关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将达到137.4GWh,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将达到96万吨,其市场将达到千亿级别。梅赛德斯-奔驰在欧洲库彭海姆的电池回收工厂
面对这一课题,梅赛德斯-奔驰从三个维度入手推进动力电池脱碳:循环设计、价值保持和材料闭环管理。2024年10月,梅赛德斯-奔驰与华友能源共同在福建奔驰启动了集光、储、充于一体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试点项目,将退役电池改造成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最大化利用电池的使用价值。这是2023年梅赛德斯-奔驰携手宁德时代等中国合作伙伴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合作后,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在动力电池数智化管理方面,梅赛德斯-奔驰中国也开发了动力电池生命周期数字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动力电池状态实时更新、回收订单一键生成、回收电池原材料统计等功能,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给出电池处理建议,有助于实现电池价值最大化利用。提升二次利用材料利用率也是梅赛德斯-奔驰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另一成果。据了解,梅赛德斯-奔驰致力于至2030年将乘用车中二次利用材料的使用比例提升至平均40%。为此,中国研发团队一直在进行可持续材料的研发,例如通过使用废弃食用油和其他生物质残余物,成功开发了用于空调通风口的生物基材料,与传统塑料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约62%。康林松表示,梅赛德斯-奔驰的目标是在2039年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净碳中和,这与中国推进“双碳”目标的愿景一致。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诚信经营、法律事务及可持续发展的白韵格(Renata Jungo Brüngger)表示:“多年来,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们商业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梅赛德斯-奔驰认为,只有长期专注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经济上保持成功。我们致力于到2039年实现乘用车新车产品阵容在整个价值链和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净碳中和。在持续推进电动化进程的同时,我们需要放眼整个产业链,与全球各利益相关方保持对话合作、分享宝贵经验。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才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