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风骨享|钱锺书先生生活中的幽默与睿智

2017-06-01 Little Star 星思享

钱锺书先生生活中的幽默与睿智


钱锺书(1910.11—1998.12.19),中国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钱钟书无论是日常谈话还是平时写作,他那机智风趣的幽默话语总是脱口而出。无怪乎当年一位外国记者动情地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1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文学大师钱钟书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露脸。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求见他,他执意谢绝,在电话中,他对那位女士说:“小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2妙语证婚

 1942年4月,周而复先生与王郓女士在上海举行订婚仪式。周而复请钱钟书先生当证婚人,由于他俩交情深厚,钱钟书欣然同意。

 在订婚仪式上,钱钟书致辞说:“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文学家。一个真一个美。这桩婚姻是真善美!”

 钱钟书的一席话赢得了满堂喝彩。

 钱钟书的证婚辞只有三句话,巧妙地依据男女双方的职业特点进行即兴发挥:新娘是医生,是搞科学的,科学讲究真;新郎周而复是作家,是搞文学的,文学讲究美。真与美的结合,就是善。钱钟书由此说出“一个真一个美。这桩婚姻是真善美!”既是赞扬又是祝贺,妙语天成,简洁明了。同时又与订婚仪式的气氛格调特别切合,所以这段精彩的祝词,被传为佳话。

3瓮中捉鳖

  1985年,香港记者林湄小姐采访了很多文坛名人,唯独没有见到钱钟书,颇觉遗憾。于是,就请《文艺报》编辑吴泰昌帮忙,代她同钱钟书电话联系。钱钟书在电话里说:“这分明是引蛇出洞嘛!请你转告她,谢谢她的好意,这次免了。”谁知林小姐不甘心,又邀吴泰昌搞突然袭击,径直找上门来,“闯”入钱先生家中。钱钟书哈哈大笑道:“泰昌,你没有能引蛇出洞,却又来瓮中捉鳖了?!”  

4得先把图书馆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

  一天,有个青年问钱钟书先生,怎样才能像他一样使自己的作品被图书馆收藏。
 
 钱钟书先生风趣地回答说:“要想自己的作品能够收列在图书馆里,得先把图书馆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

5好比“太监为皇帝选妃子”

  一次访美,钱先生买了一只烟斗。回国后送给一位吸烟的朋友。

  他说:“我不吸烟,这就好比古时宫里的太监为皇帝选妃子,合适与否我就不知道了。”

6读书人如叫驴推磨

    1989年《钱钟书研究》编委会成立,他对这事却极力反对,曾向发起人之一、第一个称赞钱钟书为“文化昆仑”的学者舒展抗议:“昆仑山快把我压死了。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又说:“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

7三不愿

  钱钟书80岁那年,他所在的中国社科院准备为他开一个纪念会或者学术讨论会。对于此类活动,他坚决不同意。

  钱先生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庠的话。”

8投稿不写地址

  钱钟书童心未泯,幽默无比。他爱看儿童动画片和电视剧。先生看《西游记》,边看边学着比划,手舞足蹈,非常快乐。看后不过瘾,还挑毛病找刺写下几篇短评,最后再模仿小学生的字体寄往《新民晚报》。编辑接信后大惊:“这小孩儿怎么连个地址都没写?稿费寄给谁?”  

9被窝里吃蛋糕

  1994年10月30日,是夏衍先生的生日。当时,钱钟书和他一样,也因病住院了。夏衍便让女儿给钱钟书送去一块蛋糕。钱先生胃口大开,兴致勃勃地坐在病床上吃蛋糕。偏巧在这个时刻,一名摄影记者悄悄溜进病房,跪姿偷拍。开始拍时,钱先生背对记者,没有理会,大嚼如初。
  渐渐地,这名记者胆大起来,转到钱先生的正面拍摄。措手不及的钱先生为了保护尊容,撩起被子,连头带蛋糕一起捂进去,全然不管奶油弄得满被子,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10梦中情人唐晓芙

  一次座谈会上,一名记者见到崇拜已久的钱钟书,便不失时机地提问。关于《围城》,他问道:“为什么《围城》中的唐晓芙下落不明?”
  钱先生笑着答道:“人生不多的是‘下落不明’的情形吗?像我们今天在这里聚首碰面,明天各分东西,而我的影像,在你们的脑中逐渐模糊,不就是‘淡出’的一个例子吗?”
  这名记者追问:“《围城》中每一角色,都被冷嘲热讽过,唯独唐小姐例外,偏偏她又是‘淡出’的,这两者中间,有什么关系吗?”
  钱先生忙不迭地说:“难道你的意思是说,唐晓芙是我的梦中情人吗?”逗得满堂开怀大笑。

11许眼变化图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叫许振德。当时,许振德爱慕班上一个漂亮的女同学,上课时,眼睛总随姑娘的身影而转动,暗递秋波。这种情景,被钱钟书发现。他便提笔,在笔记本上画上许多许振德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图,题名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即将此画递给其他同学,一时成为笑谈。   

12护猫将军

  钱钟书先生一生爱猫。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养了一只猫,认为此猫有灵性,特别珍爱。平日里,猫与猫之间一旦相聚,便会打闹,钱先生准备了一根长竹竿,倚在门后,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听见自家的猫叫唤,他就急忙从被窝或房中出来,拿起竹竿去帮自己的爱猫打架。他因而获得了“护猫将军”的称号。 

13宁恨勿悔

  《围城》重印后,夫人杨绛问他想不想再写小说。他说:“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不成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遗恨里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后悔的滋味可不好。我宁恨勿悔。”

14我还迷信钱吗?

  电视台拟定制作大型纪录片《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钟书名列其中。摄制组几次与钱先生商议,均遭拒绝。后来,摄制组了解到,只要能做通杨绛工作,事成大半也。他们给杨绛打电话,一打便是一个多小时。可时间再长,得到的回复仍然是两个字:不行。
 
 组织者在电话中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
  钱先生立即从旁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这钱吗?”
  钱先生的藏书虽然不多,但其中有一本很有价值,那是他长期使用的《牛津大辞典》。这本书中,密密麻麻布满了钱先生的批注,惹得牛津大学以巨款求购。钱钟书仍是那句老话:“我姓了一辈子钱,还迷信钱吗?” 

15外语征服外国学者

  钱钟书的记忆力超群,在美国耶鲁大学为他举办的茶话会上,他应付自如,迷倒了所有与会者。
 
 据一位参加这次茶话会的学者回忆:“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钱钟书。钱钟书博闻强记,出口成章,把许多美国人都唬着了。他在茶话会中,提及一位英语诗人,就用优美的英语背诵一段这位诗人的诗作;提及另一位德国诗人,就用德语背诵了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又用拉丁语背诵一段其作品。这些诗人不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作品也未必是他们的名篇,但钱钟书都能流利地背出。”

16诺贝尔奖设立奖金比他发明炸药对人类的危害更大

    国外曾有人说,如果把诺贝尔奖授予中国作家,只有钱钟书当之无愧。当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著名汉学家马悦然真的向钱钟书谈及此事。钱钟书却对马悦然说:“你跑到这儿来神气什么,你不就仗着我们中国混你这碗饭吗?在瑞典,你是中国文学专家,到中国来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你在外面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巴金的书译成那样,欺负巴金不懂英文是不是?那种烂译本谁会给奖?中国作品就非得译为英文才能参加评奖,别的国家都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这有道理吗?”

 后来,钱锺书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笔谈式文章历数“诺奖委”的误评、错评与漏评。在《灵感》一文中,钱锺书更深入评价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作家。

 他写道:“(有的中国作家)对文学上的贡献由公认而被官认。他是国定的天才,他的代表作由政府聘专家组织委员会来翻译为世界语,能向诺贝尔文学奖金候选。”同时,他再次讥讽诺贝尔文学奖在语言选择上的不足。他写道:“诺贝尔奖金的裁判人都是些陈腐得发霉的老古董,只认识英、法、德、意、俄等国语言,还有希腊文和拉丁文,偏没有人懂世界语。他们把夹鼻老花眼镜,擦了又擦,总看不明白我们这位作家送来审查的杰作。”

  1985年冬,《文艺报》副主编吴泰昌与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记者林湄登门采访钱锺书。言谈间,引出钱锺书对诺贝尔文学奖一番议论。他先是问记者是否知道萧伯纳的话:“诺贝尔设立奖金比他发明炸药对人类的危害更大。”“当然,萧伯纳后来也领取了这个奖。其实咱们对这个奖不必过于重视。只要想一想,不说活着的,在已故得奖者中有格拉齐娅·黛莱达(意大利小说家)、保罗·海泽(德国作家)、鲁道夫·奥伊肯(法国哲学家)、泼尔·布克(赛珍珠,美国作家)之流,就可见这个奖的意义是否重大了。”

  说着,他从书架上取了一本巴黎出版的《新观察杂志二十年采访选》,翻到博尔赫斯因为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而耿耿于怀的一节,说道:“这表示他对自己缺乏信念,而对评奖委员会似乎太看重了。”

钱钟书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学者,他的博学和才华不仅被写进书里,还在现实生活中时时流溢出来。他在散文《说笑》中说:“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为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他确实践行了自己的幽默观,不愧为一代幽默大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