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陕西省民族分布

2017-03-25 吉庆有余民族风情文化


陕西省是少数民族杂散居住地区,世居陕西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羌族、苗族和藏族等。回民街已成为来陕旅游的必选之地;宝鸡注重开拓民族文化旅游新兴市场;打造羌文化产业园、羌风情文化街和羌文化特色村寨;汉中着力发展“吃苗家饭、住苗寨、体验苗俗”的陕西旅游新模式。



陕西省简称“陕”,古代称“秦”,省会城市为古都“西安”。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是连接中国东部、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陕西省最东位于榆林市府谷县黄甫镇,最西位于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最南位于安康市镇坪县华坪乡,最北位于榆林市府谷县古城乡。中国大地原点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全长757公里,是本省的主要河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贯于关中平原到潼关注入黄河。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全长1532公里,发源于陕西省米仓山两端的汉中市宁强县,流经秦巴山区,至湖北省武汉市注入长江。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座落在陕北黄陵县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坐落于汉中市南郑县的龙岗寺遗址蕴藏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




陕西省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古都之一。两千多年前,以古长安为起点的 “丝绸之路”开通,使陕西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发源地,都城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中西商贸集散地。陕西省有72座古代帝王陵墓,有佛教名刹法门寺、道教圣地楼观台、唐僧玄奘翻译佛经和讲授经典的大慈恩寺,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古城墙也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陕西山川秀丽,景色壮观。境内有以险峻著称的西岳华山,有气势恢宏的黄河壶口瀑布;有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有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有婀娜清秀的陕南秦巴山地,有充满传奇色彩的骊山风景区,还有六月积雪的秦岭主峰--太白山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伟大革命史,给陕西留下了珍贵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如延安宝塔山、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等。陕西民风古朴,陕北的黄土风情、西安一带的关中文化和陕南风俗各具特色。有安塞腰鼓、陕北秧歌、户县农民画、西府民间工艺、华阴老腔、蒲城焰火、民间剪纸等。




回族

回族分布在关中地区的西安莲湖、新城区,咸阳的秦都区,宝鸡的金台区,陕南地区的汉中西乡县、安康的汉滨区、商洛的镇安县,陕北地区的定边县等地。陕西省有回族乡(3个)镇安县西口回族镇、镇安县茅坪回族、宁陕县江口回族镇。




西安市回族主要集中居住在莲湖区,也就是东至北院门,西至贡院门,南到西大街,北到莲湖路这片大小2.4平方公里城区范围内也就是西安“七寺十三坊”。这七寺指:化觉巷清真大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北大寺、广济街清真小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小学习巷营里寺和洒金桥清真古寺;十三坊是指:化觉巷、西羊市、广济街、北院门、麦苋街、大皮院、小皮院、小坤园、大学习巷、小学习巷、大麦市街、洒金桥和新寺巷。




西安回民街

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是西安特色小吃最集中的街区,也是游客来西安必去的地方。回民街指的是北院门,化觉巷,西羊市,大皮院四条街道,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院门这条街了。到了西安的中外游客一般都不会错过回民街,不光是因为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内涵。西安北院门是回民聚集区的一条重要街道,长度大约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或餐饮、或器物,均为回民经营,具有浓郁清真特色,深受外来游客特别是国外游客的喜爱。羊肉泡馍是古城西安的象征,是西安的招牌。如果到西安不吃羊肉泡馍,就等于没有来过。




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

位于街区化觉巷内,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后经宋、元、明、清的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庄严肃穆的具有明清风格的巨大古建筑群。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有机统一,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国式清真寺之一。全寺分5进院落,占地13000平方米。经过政府和寺院前后30年的重修,不仅保持了寺院的原貌,而且还新增了不少与寺院风格相一致的明清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 

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西安大学习巷路西,因处化觉巷清真寺之西又称西大寺。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唐神龙元年(705),是西安最古老清真寺之一。寺院建筑形式,略同化觉巷清真大寺,唯规模较小,而寺内亭、台、殿、阁布局得当。寺门对面有砖雕纹饰大照壁一座,门外临街有四柱三间石牌坊“敕建陆次”石额,镌于牌坊门楣。省心阁是该寺主要建筑之一,相传建于宋代。明郑和四下西洋回来后重建为四角形式建筑,三层三重檐。后面是南北碑亭,南碑亭内是著名的“郑和碑”,既《重修清净寺碑》,大殿前为一宽大月台,周围环以石栏。大殿门首悬挂慈禧手书“派衍天方”牌匾,殿内前中为窑殿,上方写有古兰经原文,是著名“土耳其”书法,右边是阿訇演讲台。大殿面积5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人同时做礼拜,墙壁四周有花草图案,套刻《古兰经》和阿拉伯文。整座寺院,庄严肃穆,紧凑和谐。明永乐十二年(1413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曾到该寺邀请掌教哈三随往任翻译。




镇安县

镇安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促升级。围绕2020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着力实施4A景区创建战略, 2017年完成金台山文化旅游区4A创建,2018年完成云盖寺古镇4A景区创建,2019年完成黑龙观4A景区创建;以金台山为核心,实施金台书院、合曼兰若酒店、南门坡文化演艺广场、南门坡公园、仿唐精品商业街等工程,打造一个唐文化风貌的特色县城。坚持梯次发展模式,紧紧依托景区建美丽乡村,做好合曼般若小镇、红豆杉氧吧小镇、磨石沟童话小镇建设。



镇安县茅坪、西口回族镇位于秦、鄂两省交界处,地处镇、郧、旬三县结合部,民族风情浓郁,生物矿产、风情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近年来,该县将两个回族镇建成集北阳山喀斯特地貌、清真寺、回族风情等为一体,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的充分体现伊斯兰风格、民族特色风情的现代旅游名镇。茅坪镇重点突出民族边贸集镇特色,形成新的经济聚合体,促进特色经济发展。西口镇将以伊斯兰风情文化为核心,融合当地伊斯兰文化元素,将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环境保护、自然文化元素予以综合体现,使城镇布局体现民族特色、符合现代文明生活。




羌族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南隅,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北属秦岭山系。川、陕、甘三省交界之地大巴山下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作为羌族聚集地,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神秘的羌族民俗遗痕处处可寻,傩戏、羌绣、剪纸、萨朗舞至今传承,羌族文化浓厚多彩,中国羌族傩文化之乡。




宁强原名宁羌,素有“羌族故里”之称,羌族的文化习俗和文化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自2008年被确定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不断加大羌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修建了羌族文化博览园和羌文化演艺广场免费对游客和公众开放,并在县城周边建成千山羌族民俗园和高家坪村羌族饮食民俗村,形成集古羌文化保护、羌族风情旅游、羌族特色浓郁的“大观园”。 



宁强县县政府所在地—汉源镇。顾名思义,汉水的源头。即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汉江养育了汉中人们、流经安康汇入湖北丹江口。此处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一江清水送北京,饮水思源在汉中”。此处工业污染少、生态环境纯净,产茶叶,汉中仙毫也是著名的茶叶品牌。汉水源森林公园,去看那养育了长大的汉江和源头。万亩森林苍翠清幽、松海漭漭,十里金刚长峡景观险峻、势如剑开,高耸红石梁东西横亘、如龙盘踞。



傩戏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在宁强县老一辈人眼中,大家一直称傩戏为端公戏。由于以前科技不发达,族中有人得病,只能求助于神灵,于是请来“端公”驱魔除病。端公戏就是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平安的娱神舞蹈,从而形成古老的“巫傩文化”。今年45岁的“端公”何宗发来自禅家岩镇,从小他就跟爷爷学习傩戏绝技,3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陕南各地。谈起自己从事了半辈子的傩戏表演,何宗发说:“羌族傩艺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作为羌文化民间艺人,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宁强羌文化的传承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2011年,何宗发和宁强其他傩戏艺人成立了民间傩戏表演队,到陕西、甘肃等地进行了多场演出,获得过民间文艺山花奖大奖,羌族傩戏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宁强县会傩戏的民间艺人有360多人,傩戏表演已成为宁强对外展示羌文化的保留节目,宁强被命名为中国羌族傩文化之乡。 宁强作为羌族聚集地,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神秘的羌族民俗遗痕处处可寻,傩戏、羌绣、剪纸、萨朗舞至今传承,羌族文化浓厚多彩。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毛坝河镇草川子村举行羌绣推介会,为传统羌绣手工艺品搭建平台,带动更多妇女增收致富。宁强县羌绣远近闻名,为使羌绣技艺世代传承,让羌绣制品走出大山、融入市场,宁强县在毛坝河、青木川、汉源等镇成立羌绣合作社,为当地绣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拓宽羌绣产品销路,支持传统羌绣手工艺品发展。



羌族剪纸也是当地特有的一道风景。“五丁开道”、“金牛屙金”……一幅幅精美的剪纸,让人不敢相信这些都是出自于一个男人之手。7岁就对剪纸产生浓厚兴趣的羌族剪纸艺人苏德泉,每个月有十多天要到巴山、禅家岩等羌人聚集地,收集整理当地与剪纸相关的传说,把复杂的故事通过剪纸的形式表达出来。“我每年大概有400多副剪纸作品免费赠送给全国各地的剪纸爱好者,这样,我们既相互学习交流了剪纸技艺,更重要的是保护传承了羌族剪纸艺术。”



宁强县羌博馆

位于宁强县城东山观,距汉宁高速宁强出口收费站约1公里。 由羌源厅、文物厅、释比厅、羌绣厅和羌家小院等5大主题陈列馆。2008年宁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0年3月始建羌博馆,建筑占地面积5033平方米。陕西省唯一的羌族文化博物馆。



略阳氐羌羊皮鼓舞

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以其用武之地曰略,治在象山之南曰阳”而得名,沿用至今。 略阳氐羌羊皮鼓舞大约形成于“三国”之时,那时魏蜀争夺激烈,素有秦蜀金带之称的略阳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断。诸葛亮久居汉中,兵出祁陇,重用羌人姜维、马超,以致在蜀国的军队中有不少羌族士兵,从此汉水、嘉陵江上游和陇东南及巴蜀的羌人有了更频繁的交往,在这种民族融合中祭祀舞蹈羊皮鼓舞便形成了一定的格局。三国之时魏蜀争夺汉中战争不断,百姓为祈求平安,经常举行一些祭祀活动。他们就地取材,用宰杀的羊皮做成一种鼓,一边敲击、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祈祷风调雨顺、祈祷交战的家人平安归来。



羌民在作战间隙借助锣鼓舞蹈,将他们对神明的敬畏、对祖宗的敬奉、对自然的崇拜、对亲人的思念,用这种形式表现出来。也形成了最早的羊皮鼓舞。当今流传嘉陵江上游略阳羌族羊皮鼓舞,其表演程式、服饰、音乐、乐器及其他道具都有三国之时的遗韵。羊皮鼓舞利用锣鼓加以歌舞,把羌人的生活及生存状态真实的记录下来。它即有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奔放粗犷,又有民间舞蹈的独特动作,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形成了略阳带有浓郁氐羌色彩的文化风格和自己独有的艺术体系,体现了略阳嘉陵江流域民间音乐舞蹈的本质规律,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研究嘉陵江上游、乃至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历史沿革的宝贵资料。 




苗族

镇巴县,陕西省汉中市辖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被誉为陕西省"南大门"。为汉将班超的封邑,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并建陕南县,国土面积3437平方公里,境内有汉族、苗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民族居民,其中镇巴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县境有白天河风景旅游区,西北独有的苗家寨,亚洲最大的巴山木竹林等旅游景点。

镇巴地处大巴山腹地,森林覆盖率64.1%,河流中水掬起一捧便可直接饮用,空气质量常年优良,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同时,因居高纬度、高海拔、多云雾之地,形成水热同季,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些自然条件,造就了镇巴茶叶高山富硒、绿色优质的特性,得到市场广泛认可。镇巴茶叶创造过多项全省第一。1964年,全省第一块无性系茶园在镇巴县兴隆镇青狮村建成;1984年,全省第一只新品名茶——“秦巴雾毫”在镇巴研制成功,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鹤杯奖;1987年,第一只红茶——“秦巴红茶”研制成功,开创全省红茶研制生产之先河。 



镇巴县苗族风情谷景区

镇巴县苗族风情谷景区位于镇巴县城城郊1.5公里,覆盖面积278公顷,其中景点核心区120公顷,规划总投资2.3亿元。该景区以县城为背景,以两沟一梁(柳林沟、七里沟、黑虎梁)为载体,以“苗文化”作为景区建设的核心文化内涵,将民歌文化、宗教文化、巴楚文化、轶闻传说等有机地融入到“苗”字当中,建成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为一体的重现苗家风情的中国最北的唯一的苗文化主体旅游目的地——“镇巴苗族风情谷”。景区项目包括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苗之味”民族餐厅、“苗乡府邸”主题酒店、风雨桥、叠水景观等,为旅游者及市民提供旅游咨询、餐饮住宿、亲水观光、商品购物等多种功能。该区作为整个景区的主体游览部分,在空间上形成“一园两带四峰五谷”的布局形态。其中:一园为苗乡主题园(水街),两带分别为百草苗居带和森林探秘带。四峰五谷是指由柳林沟主沟至黑虎梁山脊间的四座山峰与五条支谷,分别命名为“黄峰、白峰、玄峰、赤峰、畎谷、于谷、风谷、方谷、阳谷”。该区为旅游者展现苗族丰富的建筑特色、民俗文化以及精湛的手工技艺,并提供旅游观光、文化体验、餐饮住宿、私密度假等多种功能。

该区位于黑虎梁东侧,面向镇巴县城,平时已是镇巴市民登山锻炼的去处。因此规划作为景区的次入口接待区,项目包括苗乡广场、山门、苗乡大道,作为镇巴城市的形象展示,为镇巴市民提供生态休闲、康体健身等功能。该区位于规划区域的南部,根据其资源特点和地形地貌等,打造生态农庄休闲区,作为苗族风情谷的配套组成部分,主要面向镇巴等当地客源市场。项目主要包括“苗乡茶韵”主题生态农庄、“木晨月夕”主题生态农庄、农耕展示体验中心和生态健身走廊,农耕展示体验中心以西的大片林木可作为生态育林区,暂不作开发,予以保护,其间亦可散置枫树,营造良好的森林景观效果,作为景区日后开发的储备用地。




 苗乡广场

苗乡广场位于县城中心部位,占地1.8万平方米,总投资2300万元。整个广场硬质铺地,由喷泉、图腾柱、下沉式水景空间、浮雕、长廊等组成。九根图腾柱,象征“九黎”,寓意苗族的广大分支;九幅大型浮雕展现了苗族先民开拓进取的艰辛历程。



苗乡大道

苗乡大道由苗乡广场管理用房、上山步道和苗姑广场三部分组成,总投资1150万元。广场管理用房为二层,总面积560平方米;上山步道水平高度148米,长313米,宽6米,共999步,分别展示镇巴“红军之乡”、“民歌之乡”、“苗民之乡”的三乡文化美誉。



蚩尤广场

蚩尤广场是苗族风情谷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共占地15亩,为圆形阶梯状建筑,建筑面积6250平方米,计划投资650万元,主要用于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游览、健身、观光以及苗族居民举行祭祀活动。蚩尤广场共三层,一层、二层宽6米,第三层直径61米,广场主要由中心高9米的苗族牛角图腾雕塑立柱、祭坛台阶、栏杆、石材铺装、须弥座浮雕、锯铜雕塑等元素构成,这些元素都紧扣苗族文化以及我县苗族居民从古至今的生活习性精心打造,充分展示了我县地域人文特色,为黑虎梁森林公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青水镇······中国最北苗乡

青水镇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镇巴县现有苗族同胞179户、769人,原来主要分布在距离镇巴县北部50公里以外、海拔1400米以上的青水乡和大槠、仁和等地,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



  以“雷”姓为首的5姓共计60余人择山洞而居,该地得名“雷家寨”。众人起居饮食瞭望防御等皆安置于山壁上数个山洞内。新中国成立后,原洞居苗民全部迁出。至今洞内生活痕迹可见,瞭望台、寨门山墙保存完好,真实反映了苗民洞居的人文历史,展示了苗族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见证着新旧社会的发展更迭。苗族雷家寨仿古廊桥,上山步道及塔河遗址修复稳步实施,苗乡人家苗寨小吃等旅游配套设施陆续跟进完善。苗族风情和生态休闲观光的特色旅游产业在苗乡已渐成气候。

  “朱家岭-营盘”两村苗族特色建筑集群初具规模,“一带两岸”苗文化原生态气息浓郁,苗族风情体验游和生态休闲观光游两条精品旅游环线轮廓日益清晰,苗乡旅游产业渐成气候,“苗族特色村寨一日游”品牌全面打响。





陕西省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


镇安县茅坪镇茅坪村

镇安县西口镇聂家沟村

宝鸡市陇县固关镇固关街村

汉中市镇巴县清水镇朱家岭村

安康市宁陕县江口回族镇高桥村


朱家岭村

位于安康市镇巴县青水镇,是被国家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灵蛇古树、塔河遗址、雷家苗寨等景点,可体验苗乡人家和苗寨小吃。




高桥村

江口回族镇是全省三个回族镇之一,也是安康市唯一的民族镇。宁陕县江口回族镇高桥沟村位于江口回族镇西北部,距江口回族镇镇政府13公里,南离宁陕县城98公里,北距省城西安116公里。回占全村总户数及人口的71%和80%,集中居住清真寺周边,是江口回族镇回族人口最集中、迁居时间最早、民族民俗传统保持最完整的民族聚居村,被县政府确定为“秦岭.大江河回族山地乡村旅游”核心区。

江口回族镇高桥村在党的民族政策支持和回汉群众共同努力下,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仍保持了“质朴、自然、宁静、生态”的浓郁乡村气息风貌,回族群众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回族民居有效的将民族元素与当地建筑特点有效结合。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风格独特的民族居所、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独具特点的民族习俗、团结稳定的和谐环境使高桥村真正成为一个符合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回族特色村。获“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后,再获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殊荣。




固关······丝路古道,商贸重镇

位于陕西省陇县境内一个民族古镇,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固关曾为西汉郁夷、郁平和晋陇关县治地,因原有汉大震关、唐安戎关,宋元以后泛称故关,明清设故关里。

固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据《太平环宇记》记载,固关是陇关古道上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翻越陇山的重要驿站。秦始皇、汉武帝等西巡在此驻跸;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西行和亲在此下榻;左宗棠收复新疆时这里曾作为重要的军粮中转站。固关从古至今,一直是陇关古道上的物流集散地,来往行商者众多,固关老街在明、清鼎盛时期,店铺近100余家,行业多达30多种,逐步发展为商贸重镇。 



固关还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塞。秦人先祖“非子”在关山牧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开创了秦人一统天下的基业。秦汉之交,朝廷于陇山之巅设置陇关。公元前112年早春,汉武帝刘彻西巡登临陇关,忽有雷声滚过,被视作祥瑞之兆,遂改命关名为“大震关”。公元852年,大震关防御使薛逵上书唐朝廷,建议废大震关,设安戎关,朝廷准奏,安戎关遂之设立。北宋杨家将杨六郎于此屯兵抗击辽军,清将左宗棠收复新疆,此地为重要的军粮中转站。1949年7月,西北野战军第一军发起关山战役,一举歼灭盘踞于固关的马步芳骑兵十四旅和地方自卫团3000多人,砸开了解放大西北的门户。 

固关镇境内出土的古兵器、唐三彩、土陶碗、铜镜、洗衣石等历史文物,印证了固关悠久的历史文化。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居比比皆是,木雕砖雕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古街上留存着许多百年老店。“永盛店”就是丝路古道上保存最完整的古老客栈之一。特色社火翘翘板社火,曾多次出国游演,多件剪纸、刺绣作品荣获省市大奖。 



固关豆腐是现今陇县仅存的手工制作的产地。固关豆腐的传统制作工艺沿袭约1000余年,工艺流程严格规范,技艺精湛缜密,所制豆腐因硬度高、豆香味浓而驰名宝鸡地区,是风格独特的陇州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回民牛肉、油香、核桃、烤烟等特色美食和当地特产。

九大历史古迹见证着这个古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透射着固关古镇的灵魂。九大古迹分别是远近闻名的道教文化圣地玄寿山、秦非子为周王朝牧马的重要场所菜子河牧场、陇县现存唯一的天然石窟佛爷崖石窟、建于明清时期的固关古镇商贸街、丝路必经地大震关(安戎关)、陇县最大的回民宗教活动场所清真寺、解放战争时期的关山战斗遗址、有着“丝路”文化的精粹要点与遗迹陇关古道、郁夷县故城遗址。





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秧歌、安塞腰鼓、洛川蹩鼓、横山老腰鼓、宜川胸鼓、靖边跑驴、西安鼓乐、紫阳民歌、陕北唢呐、陕北民歌、韩城行鼓、白云山道教音乐、镇巴民歌、凤翔彩绘泥塑等。皮影戏又叫灯影子,陕西皮影戏以秦腔为主 。



合阳提线木偶

是我国目前现存木偶戏中历史最长的剧种之一。合阳人把提线木偶戏爱称为“线猴”,也叫“线胡”、“线戏”或者“小戏”,它是陕西东府特有的一个古老剧种。合阳提线木偶起于汉,而兴于唐,繁荣于明清。尤其在明清,流派纷呈、名角辈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且在合阳提线木偶里早已具备了后来戏剧里的主要行当,如生、旦、净、丑。



安塞腰鼓

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秦腔

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华阴老腔

系明末清初,以陕西省华阴县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汉族皮影戏曲剧种。长期以来,久为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华阴老腔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绥德县······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五项民间文化艺术桂冠的县

绥德县堪称是一块文化的沃土,独领风骚数千年,不但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而且还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五乡”,即“秧歌之乡”“石雕之乡”“民歌之乡”“唢呐之乡”和“剪纸之乡”,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五项民间文化艺术桂冠的区县。 绥德县位于陕西能源集结地榆林,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拥有36万人口,素有“天下名州”“秦汉名邦”美誉。



凤翔县······彩绘泥塑

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地处关中平原西宝鸡市境内。 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萧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时取此意更名“凤翔”。

凤翔有三绝:“东湖柳、西凤酒、女人手”。其中“女人手”是指这里的女子擅长布艺和泥塑。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



现在的凤翔六营村仍有很多户人家专门从事泥塑的制做与经营,还出了胡深、胡新明、胡满科、胡小红等大批能工巧匠。2006年凤翔泥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 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既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子。



当地人把泥塑称为“泥货”,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制作中多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胶等,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其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笔法涂染,对比强烈,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具特色。在凤翔泥塑作品中最为典型的是虎的形象。这些虎又可分挂虎、坐虎等类型。 坐虎前腿立后腿坐,形态极度概括,躯体饰以莲花、牡丹等纹饰,很富有观赏性。



西藏民族大学

她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西藏民族大学。有全日制在校生9966人,其中研究生669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50%。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之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以及针对当时西藏的形势,决定西藏在内地办学。根据党中央的决定,西藏工委于同年6月开始筹建西藏公学。9月,学校正式定名为“西藏公学”。10月,中央批准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原西北工学院的校址转交西藏,作为西藏公学的校址。后经文革时期,咸阳总院各专业不再迁入西藏,改革开放后,教育文化政策的调整,也适应学院发展需求,此所大学一直在陕西咸阳!





清明公祭轩辕黄帝


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开拓者。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是中华儿女尊崇与景仰的民族圣地。由于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功业,从而受到后人的共同尊奉和衷心敬仰.



黄帝祭祀传承着同根共祖的理念,发挥着促进民族认同和团结的作用。在中华各民族一体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流融会。通过祭祀黄帝,把华夏共祖的观念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促进了华夏各族的相互认同和凝聚团结。 清明公祭黄帝陵活动是极具传统文化和精神感召力的民族盛典,表达着中华儿女对始祖的感恩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尚。

黄陵县召开丁酉(2017)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筹备工作协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于2017年4月4日(清明节)在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



今年清明公祭活动将于4月4日早9时50分在桥山祭祀广场举行。围绕祭祀典礼,从3月开始,黄陵县将先后举行“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主题采访、全国第二届“画出你心中的黄帝陵”少儿绘画大赛、黄帝陵标识碑落成仪式、“黄帝陵·文化自信”学术交流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欢迎会、“勒石记事·传承文明—历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文碑刻揭幕式”、“国风-秦韵——华夏同根主题音乐会”、长篇小说《黄帝传》研讨会、海外侨领纪念植树启动仪式、炎黄子孙林、思源林、同心林植树等14项系列活动。 

今年的公祭活动以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为主旨,通过阐释、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赓续中华文明之“脉”,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陕西省旅游

主要景点有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 兴教寺塔、大明宫、未央宫、秦始皇陵 、华清池、大唐芙蓉园、明城墙、翠华山、 半坡博物馆、楼观台、钟楼、鼓楼等。



秦始皇兵马俑

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陪同秦始皇一同下葬的殉葬品。

华清池

又名华清宫,是位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宫苑,西距西安30公里, 南依骊山,北面渭水,与“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相邻。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



大雁塔

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唐芙蓉园······国家级5A景区

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大雁塔东南侧。园如其名,虽然唐代以前数位帝王都对这座园林做过修缮和扩建,但是直到唐玄宗时期的大规模扩建才使得它盛况空前,达到了园林建设的顶点。芙蓉园得名于皇家禁苑芙蓉园,在此基础上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水殿、山楼、蓬莱山、凉堂等建筑拔地而起,并且修建了从大明宫途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的夹城。经过这番扩建,芙蓉园内宫殿连绵,楼亭起伏,曲江的园林建筑达到最高境界,各类文化活动也趋于高潮。不过后来随着唐末长安城的毁灭,各种园林建筑被破坏殆尽,各项文化活动也逐渐沉寂下去。

直到2002年,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建造的,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开工建设了。不但最大限度的还原了这座盛唐园林,还分门别类设置了多个主题景区:在帝王文化区,您可以登高紫云楼一览贞观群雕壁画等国家一级文物,或者观看宫廷演出“教坊乐舞”;在水秀表演区是大唐芙蓉园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提现现代科技和古代风貌的水体景观;逛累了,您不妨在饮食文化区里淘淘宝,除了传统陕西美食,更有以唐文化为特色的体验式皇家御宴……



华山

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位于陕西渭南华阴市,在西安市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太白山

主体位于陕西宝鸡眉县、太白县,广义上的太白山连带西安周至县部分。它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体育旅游十大景区、“美丽中国”十佳度假区、中国最具吸引力十大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登山摇篮。 



壶口瀑布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南距陕西西安449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在水量大的夏季,壶口瀑布气势恢宏;而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 



红石峡

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处,距离榆林市区仅5公里。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直达城西。 




钟山石窟

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始建于东晋,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石窟周围,历史上古塔林立,寺院延绵,古建成群, 占地三百六十垧、僧众五百多,是中国西北佛教传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石窟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历代香火不断,有“人间胜地”之称。



乾坤湾

黄河在流经山西省永和县河会里村、后山里村和陕西延川县土岗乡大程、小程村和伏义河村一带时,形成了一个"S"型大转弯,形成了一个神秘的造型。 来到圣览山巅,极目远望,眼前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奔腾不息。位于S型的黄河古道边畔上的河怀村和伏义河村,犹如黄河巨龙怀抱其间的"阴阳鱼"。这段黄河古道就是乾坤湾。 在乾坤亭内极目眺望, 形似太极图的乾坤湾尽收眼底。弯道弧度320度以上, 堪称天下黄河第一湾 。



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地处渭南市关中平原的东端,是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区。北起大荔县华原乡,南到老西临公路,东以黄河为界,与山西、河南相临,西沿渭河至华阴、潼关三县。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约宽15公里,总面积4.67万公顷。 在保护区内共有水禽42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类动物有10多种,保护区内优势种群动物要数雁、鸭类、数量多可达40余万只,常见的留鸟有小白鹭、赤嘴潜鸭及燕形目动物。常见的冬候鸟有26种,夏候鸟有11种。

丰图义仓

义仓是旧时各地汉族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隋唐已有。丰图义仓位于陕西省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朝邑镇南寨子村。1882年(清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民办粮仓,历时四年竣工。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丰图义仓与苏州的"丰备义仓"并重一时,驰名全国。




马嵬驿······2015年度“中国十大美丽乡村”

兴平马嵬驿民俗村位于陕西省兴平市马嵬镇李家坡村,地处杨贵妃墓--黄山宫景区向西一公里处。依托黄山宫独特的历史资源顺势而建,将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为马嵬构筑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项目总投资5180万元,流转土地600亩,以古驿站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

唐时马嵬驿是西行的第一驿站,民俗文化村建在原址范围内,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店铺林立,来到这里你会立刻被古文化的气息所感染,仿佛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主要包括驿站文化广场、民俗文化展示区、民族小吃文化街、垂钓区、家禽生态养殖区、百果林采摘园等八大功能区。

马嵬驿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离长安(今西安 )百余里。相传马嵬本为东晋一武官名,因他在此筑城而命名地名。公元756年夏(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姐妹等仓皇奔蜀,路经马嵬驿,六军徘徊、持戟不前,一致要求诛杀杨国忠。接着,随行郎吏又恳请玄宗以贵妃搪抵天下怨愤。玄宗无奈,只好反袂掩面,让人缢死杨贵妃。史称“马嵬之变”。一代佳人,就这样香消玉陨,在马嵬坡下黄土中长眠,贵妃墓就在现今马嵬镇的西面。陕西省兴平市马嵬驿民俗村被央视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西北地区仅马嵬驿一家上榜。





党家村······“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是国内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之一,被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民居瑰宝”。 党家村建村距今680多年,主要是党、贾两族居住在此,320户人家,1400余人。全村占地约一平方公里,现存120多座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文笔塔、哨楼、牌坊等建筑,青砖灰瓦、鳞次栉比,瓦屋千宇、不染尘埃。

 走进党家村,家家户户正对大门的照墙、厅房两侧墙上、大门门楣上都刻有党家村祖先留给子孙的处世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不仅书法考究、雕工精美,更蕴含着深刻哲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反映了主人的修养与追求,成为了党家村世代相传的家规家训。 

党家村家训的一大亮点是与民居建筑融为一体,让子孙时时看得见,注意得到。家训语言通俗易懂,稍通文墨的家中妇孺老少,都能容易理解接受,从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传承良好家风。2001年6月,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被列入全国六大重点保护利用古村落。




陈村

是汉中市南郑县阳春镇西北四十公里偏远的山村水库。在这个区域还有凤凰村及凤凰水库、苇池村及王湾、武家沟、凉水泉等水库,三个村,造就了环库依山清雅秀丽的田园安居佳境。 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在这样的好天气下,南郑县陈村更是美轮美奂,水天连城一线,好似仙境。



汉中特有的“私房美景”—陈村 陈村水库有三个亮点: 一是在进山时的左右两个山坡或山顶,一片美丽的平原,平原上有连片的油菜花。小麦、农庄、水塘、汉宁高速横穿其间,形成一幅美妙的画卷。 二是山口和水库之间。花海、树木、宁静的山庄、缕缕炊烟、多彩的山地,简直就是一派恬静乡村的景象。三是陈村水库主景地。成片的水域、渔船、山林、农庄、青山、塘边油菜花,这美丽的景象给人一种视觉享受。




声明: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对我们发布的内容有异议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删除。
qq:3374591241
电子邮箱:3374591241@qq.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