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政课 | 纪录片:“一带一路”上的智者【上 中 下】

北中医胡兵的公号 诗词歌赋Marx 2022-09-14


大型纪录片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

展现世界各国智库学者对“一带一路”的共同认知以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贡献

中宣部指导、新华社出品、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承制,共3集,每集40分钟


(上)


  第一集,摄制组来到了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埃及、意大利、英国,在那里,摄制组记录下来自不同国家、却对“一带一路”有着共同研究热情的智者们的故事。

  在哈萨克斯坦,国际关系研究员古丽娜尔,曾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见证了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肯尼亚,专注研究经济的沃尔认为,在未来,非洲的自由贸易要与“一带一路”对接,才能实现非洲国家之间的市场互通。她也为此不断奔忙、努力。

  在埃及,“80后”的赛义德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通过写书和文化出版,搭建起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直接对话交流的文化平台。

  在意大利,年轻的学者玛南缇提议自己的智库启动一个研究项目,名字采用中国汉字——“向”。

  在英国,82岁的马丁·阿尔布劳从未停止对全球议题的学术研究,并希望能为他的研究找到新的视角。


(中)


第二集,摄制组来到了俄罗斯、英国、巴基斯坦、韩国和南非,在那里,摄制组记录下来自不同国家、却对“一带一路”有着共同研究热情的智者们的故事。

  在俄罗斯,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权威专家,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一带一路”,他决定重走丝绸之路。

  在英国,斯蒂芬·佩里是48家集团主席,也是英中关系“破冰者”后裔。“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佩里成为英国第一批从政策和经济等领域多方位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

  在巴基斯坦,大学教授泽米尔·阿万决心要开设一个硕士专业,专心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他的计划会顺利吗?

  在韩国,曾任议员的崔载千毅然暂别政坛,计划成立一个智库,专业研究“一带一路”,他会遇到哪些困难?

  在南非,戴维·蒙亚埃是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取得的成果,成为了他和同事们关注的焦点,他们的研究方向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下)


第三集,摄制组来到希腊、土耳其、泰国和巴西,在那里,记录下来自不同国家、却对“一带一路”有着共同研究热情的智者们的故事。

  在希腊,乔治·措戈普洛斯出版了一本名为《读懂中国》的书,他在其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以及这个倡议将给希腊乃至世界带来什么。

  在土耳其,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苏威尔是欧亚经济峰会的发起人,他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倡议,重拾欧亚经济峰会凝聚力。

  在泰国,苏拉西·塔纳唐是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战略研究中心的主任。他的首要任务是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泰国的发展战略对接。

  在巴西,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有一个中文名字——高文勇。在他眼中,“一带一路”与遥远的拉美大陆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