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 | 马克思: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大脑”【纪念马克思诞辰202周年】
卡尔 · 马克思
(1818.5.5—1883.3.14)
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2周年纪念日。
202年前的今天,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创作者卡尔·马克思诞生了。
这位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世界上留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留下了宝贵的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下文及图片来源: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不朽的马克思(视频书)》和国家博物馆《真理的力量》】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 马乔里·凯吉尔
在这本签到簿上记录着马克思第一次申请阅览证的信息,上边是管理员的记录并不是马克思的笔迹,这是 1850 年 6 月,在此之前没有记录,这应该是他最早的登记,当时管理员还把他的名字写错了,应该是M-A-R-X,后来又改正了。马克思的第一个签名应该是在 1854 年他更换阅览证的时候,这里写着,卡尔·马克思博士,索荷区第恩街 28 号。他是在1854 年 8 月更换的阅览证,所以第一次签名是在 1854 年。
马克思曾说自己是“一架注定贪婪读书的机器”,他研读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几乎所有政治经济学文献和相关资料。
当时,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占统治地位,马克思深入研究了他们的理论成果,并进行了深刻分析和批判。马克思还广泛阅读与他同时代的经济学家的著作,在对他们的直接回应中阐发了自己的观点。
马克思花了大量的精力研读一手资料,蓝皮书就是马克思当时经常查阅的资料。蓝皮书是英国下议院授权出版的类似于年鉴性质的报告和统计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
令人吃惊的是,蓝皮书光目录就有十几卷,每一卷目录都有几百页。
马克思对相关学科也进行了广泛研究,例如数学、应用物理学、农艺学、农业化学等。翻开这些陈旧的纸张,似乎能够触碰到 160 多年前马克思的思绪。
据统计,马克思在 20 多年里,读了 1500 余部书籍,其中有 800 多本著作在《资本论》中引用过。马克思写下的笔记有上百本,其中常常出现各种数据、公式,一些笔记中还画有插图。
马克思写下的笔记
今天,人们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可以使用计算机来处理。而在 160 多年前,马克思只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脑力,来搜集、整理、分析这些材料,可以说马克思就是那个时代的“最强大脑”。
卡尔•马克思出生在德国古城特里尔市。图为马克思的出生地点——特里尔市布吕肯巷664号。
1835年9月,马克思中学毕业。他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深邃思考和为人类服务的远大抱负。
1841年4月15日,耶拿大学授予马克思哲学博士学位,当时马克思还不到23岁。图为马克思的博士学位证书。
24岁的《莱茵报》主笔
1842年3月,马克思开始为自由资产阶级反对派的报纸《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担任该报编辑。马克思大学毕业后进入《莱茵报》编辑部工作。他在《莱茵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猛烈抨击普鲁士专制制度,公开维护劳苦大众的利益。在马克思主持下,《莱茵报》越来越具有鲜明的革命民主主义色彩。
《德法年鉴》是在巴黎出版的德文刊物,主编是马克思和卢格,仅在1844年2月出版过第一期创刊号(目前存世极少),其中载有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图为《德法年鉴》创刊号。
马克思于1843年10月中至1844年2月底所写的《〈德法年鉴〉办刊方案》,阐明了杂志的宗旨。(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
人间知己
1844年8月底,恩格斯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从8月底到9月初,两人朝夕相处,倾心交谈,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取得一致看法,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两人还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彼此促进。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此结成了为人类解放事业共同战斗的伟大友谊。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期间着手合著《神圣家族》,批判了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初步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重要思想,指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产而不是自我意识,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列宁认为这部著作“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图为发表在《从最新的德国哲学看什么是圣经》上的《神圣家族》1850年法文第一版。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阐明了共产主义理论的本质,论述了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共产主义者进行革命斗争的策略原则。图为《共产主义原理》的多个版本。
年轻的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二大”的委托以后,在伦敦着手研究写作方案。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写成了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它们的界限。《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图为《共产党宣言》手稿的一页,头两行为马克思夫人燕妮的手迹。
《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一版。
恩格斯于1863年9月底参观利物浦港之际所写的《美国炮兵部队见闻》,论述军事技术的发展对战争带来的影响。(该文至今没有公开发表,借于德国乌波塔尔市档案馆)
从19世纪50年代起,马克思十分关心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一系列论述中国的文章,严厉谴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斗争。图为《马克思论中国》英文版。
马克思《伦敦笔记》手稿。马克思于1850年9月至1853年8月间为《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撰写文章而摘录的托马斯•图克的著作。此次展出的是第二本笔记的头两页。
马克思于1872年2月至3月间致《资本论》法文版译者约瑟夫•鲁瓦的信,内容谈及翻译及出版事宜。
马克思于1866年春所写的《关于马尔萨斯的附注》,是为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同马尔萨斯展开论战所作,但最终未写入《资本论》中。(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
向最忠诚的朋友报捷——《资本论》第一卷完成
1867年8月16日深夜两点,马克思看完了《资本论》第一卷最后一个印张的校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夜写信给自己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向他报告这一喜讯。
马克思赠给约翰•格奥尔格•埃卡留斯的《资本论》德文第一卷第一版,上有马克思的亲笔签名。
口授《资本论》
恩格斯经过多年艰苦的工作,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阿德勒说道:恩格斯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就是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在上面了。
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上
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和瑞士等国的几百名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集会,宣告成立国际工人协会。会议由爱•比斯利担任主席。马克思参加了大会,并被选入协会的领导机构。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70年版。(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
巴黎公社失败两天后,即5月30日,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的会议上宣读了他撰写的总委员会宣言《法兰西内战》。这部著作科学地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图为《法兰西内战》1871年俄文版。(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
巴黎公社遭到镇压后不久,幸存的公社社员、工人诗人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
公社原则永存
伦敦受威胁最大的人
马克思和国际工人协会对巴黎公社的支持招致反对势力的敌视,《法兰西内战》的发表更引起了资产阶级舆论的疯狂叫嚣。反动势力不仅攻击、污蔑马克思,还派暗探跟踪盯梢,监视马克思的行动。
马克思与数学
马克思晚年密切关注各个科学领域的新进展,积极吸收最新的科学成果。他广泛阅读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书籍,并做了大量的笔记和摘录。他对数学和自然科学始终保持着浓厚兴趣,经常对数学、化学和物理学问题进行研究。
三月十四日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工作室的座椅上与世长辞。
被驱逐出巴黎
马克思在巴黎出版的德文报《前进报》上著文抨击反动制度、高度评价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引起了德、法反动势力的仇视。潜伏在巴黎的普鲁士间谍警告法国政府当局,声称马克思言论可能带来的危害。1845 年 1 月法国政府下令驱逐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的三个女儿燕妮、劳拉和爱琳娜
燕妮于1864年8月1日致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的信,信中表达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思念。(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
1870年9月20日,恩格斯从曼彻斯特移居伦敦,住在离马克思家不远的瑞琴特公园路,从此两人朝夕相处。恩格斯移居伦敦以后,在马克思的提议下,被选入国际总委员会,并先后担任多个国家的通讯书记。这时的国际工人协会,已经成为欧洲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恩格斯凭借卓越的理论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非凡的语言才能,成为马克思最得力的助手。
马克思于1878年6月25日致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的信,内容为借阅《自由新闻》上抨击布赫尔的一篇文章。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市的一个律师家庭。特里尔市是德国古老的城市,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西南部,摩泽尔河岸,属于著名的葡萄酒产区。特里尔市所在的莱茵地区,因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思想广为传播。大黑门是特里尔市的地标建筑,建于罗马时代,马克思的家就在大黑门附近,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1830年10月至1835年9月,马克思在特里尔中学学习。他学习勤勉,善于独立思考,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受到了进步师长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熏陶。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深邃思考和为人类服务的远大抱负:“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燕妮出生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被认为是特里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她倾慕马克思的品德和才华,1836年秋与马克思订婚。马克思原打算从柏林大学毕业后回特里尔与燕妮结婚,但由于放弃了大学执教的计划,加上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不得不延缓婚期。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和燕妮在莱茵省的小镇克罗伊茨纳赫举行了婚礼,10月,一起前往巴黎。从此,拉开了两人充满困苦而甜蜜的生活序幕。在进行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中,共同演绎了一段伟大的爱情传奇。
革命的一家人
马克思和燕妮一共生育了7个孩子,但只有3个女儿活了下来。大女儿也叫燕妮,二女儿名劳拉,小女儿名爱琳娜。三个女儿深受父亲的影响,她们分担了马克思的部分工作,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并为此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大女儿燕妮积极参与马克思从事的工作,1872年嫁给法国著名工人活动家新闻工作者沙尔•龙格, 1883年1月不幸去世。在恩格斯的介绍下,1867年劳拉与社会主义者保尔•拉法格结婚。巴黎公社失败后,夫妻俩被迫流亡西班牙和英国,直到1882年才被允许返回巴黎。爱琳娜在第二国际和英国工人运动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帮助恩格斯整理了马克思《资本论》手稿等文献。
伟大友谊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回德国途中,绕道法国巴黎拜访了马克思。在10天的朝夕相处中,两人惊奇地发现彼此的观点完全一致,并决定第一次合著《神圣家族》。此后,为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马克思和恩格斯并肩战斗,结下了伟大友谊。在异地居住期间,二人保持了长达20年的书信交流,往来书信多达1300多封,除了讨论一些生活琐事外,多为理论问题与学术观点。列宁曾盛赞这两位革命导师的友谊:“超过了一切古老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的故事。”
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6年初,为了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筹建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强了同各国先进分子的联系,创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通讯委员会的领导核心由马克思、恩格斯和比利时共产主义者菲力浦•沙尔•日果组成。该委员会与欧洲各国的共产主义者建立通讯联系,经常性地讨论学术问题,评论流行的著作,并进行社会主义宣传,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写作《共产党宣言》
1847年1月20日,正义者同盟委托约瑟夫•莫尔拜访马克思和恩格斯,邀请他们加入同盟。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意加入并帮助改组同盟。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召开代表大会,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大会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将口号“人人皆兄弟!”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并受委托起草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写成了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底,《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一版在伦敦出版,很快被译成欧洲许多文字。《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伦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作报告
1849年8月24日,马克思离开巴黎前往伦敦。移居伦敦后,马克思立即着手重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为了提高工人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1849年9月初,他参加了伦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在协会中讲授政治经济学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
参观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
1851年,33岁的马克思亲临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马克思在参观后指出,展览会在一个不大的地方,展出现代工业积累起来的全部生产力,这同时也就是展示在动荡不定的社会的深层已经创造了的,以及正在一天天创造的建设新社会的物质。世博会闭幕后,他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指出,虽然大英帝国占据了伦敦博览会的主流,但美国工业的强大创造力将力助美国的崛起。
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
《纽约每日论坛报》于1841年创刊,是美国辉格党的机关报,发行很广。19世纪40至50年代,该报站在进步的立场上反对过奴隶制。1851年至1862年,马克思一直为该报撰稿,并向恩格斯约稿。他们的文章,涉及国际政治、工人运动、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殖民地扩张、被压迫国家和附属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等非常重要的问题。马克思还在该报发表一系列论述中国的文章,严厉谴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斗争。从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该报放弃了进步立场,马克思断绝了同该报的关系。
在英国博物馆
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废寝忘食地从事经济学研究,广泛阅读并大量引证各种文献,为此他经常去英国博物馆。有一段时期,从早到晚,他几乎整天都在那里潜心研究。
潜心写作《资本论》
马克思为创作《资本论》付出了毕生心血。在长达数十年的辛勤工作中,克服了反动当局的迫害、物质生活的窘困和各种疾病的困扰等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1867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这部不朽巨著,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石——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
将《资本论》赠给达尔文
马克思十分钦佩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称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1873年6月16日,马克思把《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赠给达尔文,并亲笔题词:“赠给查理•达尔文先生。您真诚的钦慕者卡尔•马克思。”1873年10月1日,达尔文回信向马克思表示感谢:“承蒙寄赠巨著《资本论》,谨致谢意……尽管我们的研究领域是如此不同,但我相信,我们两人都热诚期望扩大知识领域,而这无疑将最终造福于人类。”
《资本论》在工人阶级中传播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陆续被译成俄、法、英等文字,其意义很快为先进工人所理解。1868年9月11日,国际工人协会布鲁塞尔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议指出:“卡尔•马克思的功绩是不可估量的,他是政治经济学当中科学地分析了资本并揭示了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第一人。” 决议还建议把《资本论》译成其他文字,倡议各国工人学习《资本论》。
在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大会上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各国工人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迫切需要相互支持和团结合作。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的有英、法、德、意、波和瑞士等国工人代表参加的国际工人会议上,国际工人协会(通称第一国际)宣告成立。马克思出席了会议并被选入领导机构临时委员会。马克思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为协会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马克思是国际工人协会的灵魂和实际领袖。
马克思、恩格斯与工人代表们在一起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后,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的工作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马克思、恩格斯每次到伦敦、曼彻斯特工厂考察、调研,都会走访工人,了解工业生产和工人生活情况。马克思在伦敦的家也成为各国工人运动活动家经常聚会的地方。大量的社会实践、社会体验为马克思进行理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国际工人协会海牙代表大会上
1872年9月2日-7日,在国际工人协会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代表总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恩格斯代表总委员会向大会提交了揭露巴枯宁派秘密团体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的报告。会议经过激烈斗争,挫败了巴枯宁分子的分裂阴谋,决定把巴枯宁等开除出国际工人协会。大会批准了伦敦代表会议关于无产阶级必须建立独立政党的决议。
满腔热情支持巴黎公社
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巴黎公社的革命创举和伟大意义,揭露资产阶级报刊散布的各种谎言,呼吁各国无产阶级和进步力量声援巴黎人民的革命行动。马克思通过国际总委员会,向各个支部发出几百封信件,号召他们发起支持公社的运动。马克思密切关注巴黎形势的发展和公社所采取的革命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公社的情况,并给公社提出建议,公社的领导人也常常主动征求马克思的意见。
支持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
1876年,马克思积极支持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批判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领域宣扬的错误观点,肃清杜林思想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影响。马克思不仅赞同恩格斯阐述的理论观点,还亲自撰写了第二编第十章《〈批判史〉论述》的初稿《评杜林〈国民经济学批判史〉》。
晚年关注俄国和东方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晚年十分关注俄国和东方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用了不少时间收集和研究俄国及其他地区的农村公社资料。他同俄国的革命家查苏利奇、拉甫罗夫和学者柯瓦列夫斯基、丹尼尔逊等人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经常探讨农奴改革后俄国的发展方向和革命前景问题。马克思重点围绕俄国公社土地问题进行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并结合俄国现实革命形势和社会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设想,提出了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创立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遥望东方
早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半个世纪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在万里之外关注中国的命运、研究中国的国情、发表关于中国前途的看法。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们先后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了十多篇评论文章,声讨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赞扬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动,声援中国人民保卫家园的正义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这些文章成为那个苦难岁月里对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支持。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1919年,从日本留学回国的陈望道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师风潮”后,陈望道应《星期评论》杂志之邀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初,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他克服生活条件艰苦和参考资料匮乏等困难,全身心投入到翻译工作中,一度入神到不分墨水与甜汤的地步,并于4月完成译稿。是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付梓,全书内文共56页,竖排每页11行,每行36字。首次印行1000册很快售罄,9月印行的第二版同样热销,之后数度重印,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窑洞中的灯光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1943年3月16日,毛泽东提出中央直属机关干部要“读马、恩、列、斯的四十本书”;1944年3月5日,毛泽东提出“中央指定读五本理论书”;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强调要熟读五本马列主义的书。
延安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
延安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研究和传播,在全党范围内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和思想教育运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