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 | 震撼!北京抗疫纪录片《背水之战》
(上)
(下)
2020年6月1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让首都北京再次进入“战时状态”。仅仅5天,北京发现的确诊病例从1例增至100例。
2000多万北京市民,再次携手并肩,打响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背水之战”。
迎战
这是6月北京突发疫情的首例确诊患者唐先生,面对疾控人员的询问,他清晰地回忆起发病前14天内的行动轨迹。
为锁定源头,疾控人员“一天当几天用”。北京丰台区疾控中心现场流调组组长杨霄星,不到16个小时,就和同事们确认新发地批发市场是此次疫情的疫源地。
新发地批发市场承担了北京市70%的蔬菜供应,也是全国农产品输入首都的集散中心,人员来往渠道复杂,防控难度极大,一旦不能及时控制,疫情必将迅速蔓延。
北京立即全市总动员,开展“敲门行动”,拉网排查31.6万曾去过新发地市场的人员。很快,新发地、玉泉东、天陶红莲3个市场周边55个小区被封闭式管控,10.6万名居民居家观察。
守土
同步进行的另一个主战场,医护人员们也在争分夺秒。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徐艳利,除了治病救人,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尽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
小学四年级的琪琪(化名)和爸爸,是医护人员特别关注的父女俩。在医生的安排下,父女俩住进同一间病房,琪琪坚持上网课。
春节以来,很多医护人员几乎没有休息。这一天的到来,让他们一扫连日来的疲惫。6月29日上午,北京新发地相关疫情发生之后,首例治愈本地患者从北京地坛医院出院。
同心
防疫消杀人员则奔走在另一个“战场”。郭猛,北京丰台蓝天救援队防疫消杀组组长。从2月份开始,他一直带领队员们在北京各地进行消杀工作。
炎炎夏日,他们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中每天步行10多公里,消毒作业完毕,全身都被汗水浸湿。
和防疫消杀人员一同在高温下坚守的,还有北京的“外卖小哥”。外卖骑手李岩一直坚守岗位,冒着风险为医护人员、值班民警等一线工作者送去水和食物。
6月13日凌晨3点,供应北京70%蔬菜的新发地市场闭市。为保障首都“菜篮子”稳定,一场来自四面八方的驰援同步开始。
和他们并肩战斗的,还有9.9万名北京市、区下沉干部与广大社区工作者,162万物业保安、楼门长和志愿者。他们共同构筑起一道守护城市、守护生命的坚强防线。
大考
疫情之下,有人走出大学校园时经历了特殊的毕业季。
也有人,为了迈进大学校园,经历了一场特殊的高考。
7月13日,北京市高风险地区清零;7月19日,北京所有高风险患者实现清零;7月20日0时起,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至三级。前后历时近40天,北京战“疫”取得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成果。
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北京作为超大型国际化大都市依然面临压力。
7月27日,北京新增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1例。
7月28日,北京天通苑西三区应急响应级别从三级提升为二级。
截至8月2日,北京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累计3例。
这个注定不平凡之年,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既是一场“背水之战”,也是一场“持久之战”。2000万北京市民用智慧、果敢、团结、担当和奉献,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上)
【同期】
西城区报告一例,经专家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字幕】确诊病例增加
【同期】
新增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增确诊病例4例。
新增36例。
36例。
27例。
北京已进入非常时期。
【字幕】首都北京,再次进入“战时状态”。
【字幕】2000多万北京市民,再次携手并肩,打响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役。
【现场和同期】
你一定要听我们医生和护士的。
保持1米以上距离。
向右看齐。
两手准备吧。
考生抓紧往里进。
【片名】背水之战
【解说】2020年6月11日,刚刚调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一周、生活渐渐平静的北京,又一次拉响战斗警报。
【字幕】6月11日,北京市新增1例本地确诊病例。
【同期】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 缪剑虹
我就西城区报告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的情况通报如下。
【解说】北京连续50多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的纪录被打破。
【同期】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 李金明
突如其来。
【同期】2020年高考考生 张晶
不会又要回家上网课了吧?
【同期】外卖骑手 李岩
咱们原路返回吧。
【同期】北京丰台蓝天救援队消杀组组长 郭猛
几个月的努力全部白费了。
【同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 张流波
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解说】这是6月北京突发疫情的首例确诊患者唐先生,面对疾控人员的询问,他清晰地回忆起发病前14天内的行动轨迹。
【现场】医生
人家管你叫西城大爷,其实我说这不能叫大爷吧?
【同期】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 李金明
他把他当初从5月30号以后他去的每一个地方,他从他的手机里头去找那个信息,疾控部门就及时反映,把他去过的地方全部去采样。
【同期】北京市丰台区疾控中心现场流调组组长 杨霄星
6月12日凌晨2点,(丰台)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报告,新发地批发市场综合交易大厅环境样本中发现阳性。
【解说】杨霄星,北京丰台区疾控中心现场流调组组长,不到16个小时,她和她的同事们便确认了新发地批发市场是此次疫情的疫源地。
【解说】新发地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680亩,定点客户4000多家,不仅承担了北京市70%的蔬菜供应,也是全国农产品输入首都的集散中心。每天进出新发地市场的人流量达1.8万人次,人员来往渠道复杂,防控难度极大,一旦不能及时控制,疫情必将迅速蔓延。
北京立即全市总动员,开始了与病毒的赛跑。
【解说】6月12日,1.18万名新发地市场经营、采购和工作人员连夜完成核酸采样。全市范围内开展“敲门行动”,拉网排查31.6万曾去过新发地市场的人员。
【现场】杨霄星和同事李若曦
杨霄星:我们现在要启动现场流调。中西医结合医院。
李若曦:三岁小孩是吧?
杨霄星:三岁小孩。
【现场】北京市丰台区疾控中心现场流调组组长 杨霄星
咱们就这样分工,然后我在外头给大家做接应。
【同期】北京市丰台区疾控中心现场流调组组长 杨霄星
医学侦探我觉得跟破案似的,觉得很酷,但是现在觉得好累。
现在我们每天都是基本上是20多个小时的工作,可不是一天当几天用嘛。
【现场】
检测结果出了吗?
没有。
【现场】北京市丰台区疾控中心现场流调组组长 杨霄星
我待会穿上防护给他们消毒接应。
【现场】北京市丰台区疾控中心现场流调组组长 杨霄星
看看哪一块缺了再电话补充。
【解说】和年初疫情相比,此次北京疫情传播速度快,自发现第1例至第100例仅用5天。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加,北京市对应急响应级别作出调整。
【同期】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陈蓓
6月16日即时起,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调至二级。
【解说】很快,新发地、玉泉东、天陶红莲3个市场周边55个小区被封闭式管控,10.6万名居民居家观察。精准封控、分类施策,采取不同隔离观察措施,大数据系统也用于确定病例行动轨迹。
【解说】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成为北京的当务之急。
【同期】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 张强
从初期来看,我们作为超大型城市,检测能力在应对这种聚集性疫情暴发的时候,是准备和储备不够的。那么也是得益于我们超大型城市,能够快速地整合各方面资源,这也是我们这次疫情防控很快得到遏制的(原因)。
【现场】北京市大兴区高米店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主任 刘振浩
保持1米以上距离,咱慢慢往里走,别着急。
【同期】北京市民
配合政府工作嘛。
【同期】北京市民
全民参与进来才能够更好地打赢这场战役。
【解说】6月的北京,时而烈日炎炎,时而雷雨交加,这给本就紧张的核酸检测工作带来更多压力。
【解说】针对北京市核酸检测需求急剧增加等情况,国家卫健委、北京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很快,局面得到了改善。
【同期】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张华
从6月12日开始至22日0时,我们对全市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累计采样294.8万人,累计检测量234.2万人。
【字幕】6月23日,“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在大兴区体育中心综合馆内投入运行。
【同期】“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总指挥 尹烨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大的单体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它的每一天的设计通量就能达到10万次的单管检测。助力了北京的应检尽检。
【解说】12个省的核酸检测队伍,以及金域医学集团等检测机构,全力支援北京提高检测能力,加入到这场“大会战”当中。
【字幕】北京市20多天采样人数超1100万
【解说】同步进行的另一个主战场,医护人员们也在争分夺秒。
【同期】地坛医院医护人员
昨日夜间最高体温是39.1℃,脉搏91,呼吸19,血氧值98%。
主诉肌肉酸痛乏力。
心率101。
36.5℃。
最高体温37.3℃。
未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是96%。
【同期】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徐艳利
病程大部分的病人已经超过一个星期了,咱们大夫也要关注到他们这些细微的变化,给他们心理疏导。
【同期】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徐艳利
他之前的体温是37℃多,38℃,这种病人的话就要小心。
【现场】徐艳利和患者
患者:说句实话是担心那个有点风险。
徐艳利:这个风险啊非常低的,因为咱们现在呢……
患者:还没想清楚。
徐艳利:那是,但是您放心,这在医院里边风险都是可控的。因为您的身体底子很好,干活的劳动人民,不要觉得(担心)这个病。您一定要听我们医生和护士的,好不好。
患者:好,行。
徐艳利:您现在有什么不舒服吗?
患者:没事儿,一切都好。
徐艳利:一切都好。体温正常了,没有明显的咳嗽,没有。
【现场】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徐艳利
出来了,现在出汗没那么多。
【解说】徐艳利和很多医护人员,从春节至今几乎没有休息,这一天的到来,让她们一扫连日来的疲惫。
【字幕】6月29日上午,北京新发地相关疫情发生以来,首例治愈本地患者从北京地坛医院出院。
【同期】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徐艳利
咱们这一次北京的疫情,我觉得也确实做出了积极的应对。首先我们做到了,病人不等床,是床等病人,这样的话病人有地方收治,各个方面都不乱,有条不紊地在进行。
(下)
【同期】北京丰台蓝天救援队防疫消杀组组长 郭猛
新发地的疫情暴发了,就感觉我们之前几个月的努力全部白费了。
会很委屈,因为我们每个队友付出的是自己的时间,付出的是舍弃陪家人的那些时间。再委屈我们要上,因为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更加坚持,把疫情早日给抗击结束,早日赶走。
【现场】北京丰台蓝天救援队防疫消杀组组长 郭猛
向前看!现在我分配上车了。
【同期】北京丰台蓝天救援队防疫消杀组组长 郭猛
我们平均每天差不多每个队员都会打十桶左右的药水,就拿我们的微信运动步数来说,平均每个队员(每天)都在15000步以上,差不多是十多公里吧。防护服是密不透风的,夏天大太阳,一桶药水下来之后,我们全身都会湿透,上衣、裤子、鞋里边,都是水。
【解说】和防疫消杀志愿者一样在高温下坚守的,还有北京的“外卖小哥”。6月21日,一名“饿了么”外卖配送员确诊新冠肺炎,让同为外卖骑手的李岩顿时紧张起来。
【同期】外卖骑手 李岩
他一中招,我们所有人,所有外卖骑手,心里面都觉得特别不好受。因为毕竟是同行,我们的工作性质是一模一样的。
【同期】外卖骑手 李岩
我从事外卖行业已经将近五年了,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一直在北京。我知道防控力度挺大的,所以我就没有太多的担心,还是就觉得做好自我防护(就好)。
【同期】外卖骑手 李岩
咱困难的时候,医护人员帮着咱了。现在医护人员这忙活得,到饭点了吃不上饭了,点个外卖,咱应该给人送过去。
【现场】外卖骑手 李岩
这是您的餐,祝您用餐愉快,再见!
【同期】外卖骑手 李岩
(有一次)应该是有个热心市民给民警点了一些饮料、冰棍,防暑降温的东西让给送过去。我接到那个单子,特别激动。挺正能量的。所有人都在努力着,抗击疫情,所有的困难对咱们来说都不是困难。基本上我们周围的人都安全着呢,这就是努力的结果。
【解说】6月13日凌晨3点,供应北京70%蔬菜的新发地市场闭市。为保障首都“菜篮子”稳定,一场来自四面八方的驰援同步开始。
【同期】邯郸义保蔬菜种植合作社工作人员 庞晓昌
这几天北京也有疫情,买菜也受影响,我们这几天每天四五点加班加点来采收新鲜的蔬菜,及时装车运到北京。
【同期】货车司机 尹龙飞
我2014年、2015年在北京开过两年渣土车,就在丰台。湖北疫情的时候,我们那封村了,我这个车没出来。这次北京我一定要过来帮那个忙。
【同期】北京超市发超市果菜配送中心工作人员 李锐
湖北发生疫情之后,得到全国各界人士,还有部队火速的支援。我作为一个湖北人,在北京的话,只能是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同期】北京超市发超市双榆树店店长 刘学东
像昨天,我们果菜物流(配送)中心来了全国各地的蔬菜有40大卡车,今天会陆陆续续到达各个门店来销售,会保证老百姓这些餐桌上的食材的供应。
【解说】和他们并肩战斗的,还有9.9万名北京市、区下沉干部与广大社区工作者,162万物业保安、楼门长和志愿者。他们共同构筑起一道守护城市、守护生命的坚强防线。
【现场】
北京加油!
【解说】
对2020年北京高校毕业生而言,疫情防控下的生活更为特殊。
【同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20届博士毕业生 梁艳霞
毕业设计是在家里完成的,答辩是在网上完成的。刚开始的时候是不愿意接受的。我很想要一个线下的答辩,这样的话非常有仪式感。
【现场】
2020年毕业典礼到此结束,祝福同学们!
【解说】
疫情之下,有人走出大学校园时经历了特殊的毕业季,也有人为了迈进大学校园,经历了一场特殊的高考。
【同期】2020年高考考生 张晶
我将于今年参加高考,我将来想学医。
【解说】因为疫情,在考试前最关键的时期,刚刚复课1个多月张晶又回到了居家备考的生活。
【同期】2020年高考考生 张晶
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不会又要回家上网课了吧?然后在家上网课就意味着就是不能出门不能和外界接触,其实对自己心情和压力也是不利于缓解的。
【现场】张晶和母亲
母亲:这个是大事儿。
张晶:全家的大事儿。
【字幕】7月6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
【字幕】7月7日,高考首日。
【现场】2020年高考考生 张晶
没事,我感觉我现在心态比你们现在好多了。
【同期】2020年高考考生 张晶
最想上的肯定就是北大医学院(部),想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也想要去参与这样的救死扶伤的行为。
【现场】张晶父亲
就是平常心,发挥你平时的水平就行。
【现场】考场老师
考生抓紧往里进!
【现场】张晶父亲
姑娘!假如这里不让站人,我还在那个口等你。
【现场】张晶母亲
哎哟,闺女出来了。
【现场】2020年高考考生 张晶
虽然会不会两说,但比我想象得要简单。
【同期】2020年高考考生 张晶
我大概从初二的时候就想要去学医。就觉得不管别人去不去做,我都肯定要去干这么一个事儿。
【字幕】
7月13日,北京市高风险地区清零。
7月18日,北京所有高风险患者实现清零。
【同期】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陈蓓
自7月20日0时起,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至三级。
【解说】至此,北京这场历时近40天的战“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同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 张流波
在现在回过头看,我们可能把整个新发地市场都管控起来了,如果北京市不采取这种措施,万一漏掉了,那个事情那就是没法追回的。
【同期】北京市丰台区疾控中心现场流调组组长 杨霄星
我们用了16个小时,锁定了新发地市场综合交易大厅,在最大程度上为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
【同期】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 李金明
准确精准地应对,一遇见个火星立即把它扑灭,就可以了。我们做了一个常态性的防控。
【同期】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徐和建
每次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都记载了北京抗疫最为关键的奋战历程,印证了北京的责任和担当。
【同期】北京市副市长 卢彦
每一个地区,它都会对全国其它地区所出现的病例、处置的方式做很细致的观察。并结合本地自己的情况,能够采取当地行之有效、有针对性的措施,所以会有借鉴,也会有发展。
【同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文宏
北京的(成功)控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经验,这种防控的一个态势,我们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模式。
【解说】对于刚刚经历了这场战役的人们来说,阶段性的胜利来之不易。
【同期】外卖骑手 李岩
疫情赶紧结束吧,让我们所有人都恢复正常。
【同期】丰台区疾控中心现场流调组组长 杨霄星
从元旦之后吧,春节这些节日好像都没有。我觉得疫情过后我要挨个补过,先补过一个年。
【同期】北京大学法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 叶山·叶尔布拉提
只要我们的心还在北大的这个园子里面,总有一天我们会相见的。
【同期】北京丰台蓝天救援队防疫消杀组组长 郭猛
我希望全北京每个人都可以摘下口罩,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可以看到每个人的笑脸。
【解说】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北京作为超大型国际化大都市依然面临压力。
【解说】这个注定不平凡之年,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既是一场“背水之战”,也是一场“持久之战”。
2000万北京市民用智慧、果敢、团结、担当和奉献,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完)
来源:新华社县级融媒专线
相关链接:
思政课 | 拒绝“下一个武汉”!北京方案为世界抗疫提供新样板
思政课 | 张伯礼院士:北京经验与武汉模式价值等同,不可低估
思政课 | 52岁“西城大爷”:“最强大脑”,一个人的努力救了一座城
武汉模式,北京方案
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全球抗疫,持久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