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 | 抗美援朝经典歌曲之《我的祖国》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辑安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抗美援朝战争
(1950.10.25—1953.7.27)
抗美援朝经典歌曲之
《我的祖国》
《上甘岭》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拍摄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张亮、徐林格、刘玉茹等演员主演。当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影片中通信员舍身炸敌人暗堡,原型是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
电影《上甘岭》中那位在坑道里为重伤员深情歌唱的女卫生员——王兰,原型人物就是当年上甘岭战斗英雄、二等功臣,原空降兵部队卫生处副处长——王清珍。
在上甘岭战役中,年仅17岁的女卫生员王清珍负责护理坑道中的20多名重伤员,她除了给伤员喂水、喂药、喂饭,还要背伤员出洞解大小便。
战争的残酷让战士们更加思念祖国亲人,王清珍唱起了《翻身道情》《南泥湾》等革命歌曲。电影《上甘岭》的导演沙蒙正是从她的真实故事中受到启发,把她的形象搬上了荧幕,拍成电影《上甘岭》中的经典镜头。
说到电影《上甘岭》,就不能不提影片插曲《我的祖国》,由于歌词第一句是“一条大河”,许多人就管这首歌叫《一条大河》。其实,这首歌最初就是定名为《一条大河》的。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乔羽,他曾创作出《让我们荡起双桨》《人说山西好风光》《难忘今宵》等经典曲目歌词。乔羽写作时,给这首歌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被编辑改成《我的祖国》。
这首歌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
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
后半部是副歌,混声合唱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了战士们的激情。
你就是看一看这首歌的歌词,也会被它感染的:
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导演沙蒙看出乔羽写的是长江,提出为什么不用“万里长江波浪宽”,不是更有气势吗?但乔羽不同意修改,他认为没有见过长江的人也有很多,具体写长江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了亲切感。而“一条大河”可以泛指长江、黄河或任何一条河流,覆盖面反而更广。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一条河,只要一想起家,他就会想起这条河,就会产生亲切感,把祖国和每个人的家乡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首歌的作曲是刘炽,这是乔羽和刘炽的第二次合作。此前他俩在电影《祖国的花朵》成功合作了脍炙人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而这次合作,更是产生了一首具有强烈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色彩的不朽之作。
刘炽当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创作这首歌时,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闭门不出,还在门上贴了“刘炽死了”的条子。
几天后,刘炽“复活”了,一首优美旋律的传世之作《我的祖国》便诞生了。
影片中《我的祖国》是由中央乐团合唱队、中央实验歌剧院合唱队、新影乐团合唱队联合演唱的,可谓阵容强大,气势雄浑,而领唱是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长影曾请了多位擅长民歌的歌唱家试唱,结果都不太理想。乔羽提出请郭兰英来唱,郭兰英试唱后,长影便选定她为歌曲的演唱者。
歌曲的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的,录制完成后的第二天电台便向全国播放了这支歌,并立即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以至电影《上甘岭》还未播映,人们就会哼唱了。
电影《上甘岭》播映后,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响遍全国,并且常盛不衰,成为新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歌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