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 | 玉溪市通海县:探索“1+3+X”工作模式 用活返乡“青”力量
按照“团中央统一规划、玉溪团市委统筹指导、通海团县委自主实施”及“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通海团县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树”作用,依托“通海团青平台”在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多渠道征集,挖掘一批政务实践、志愿服务、兼职锻炼等岗位,满足返乡学子的不同实践需求,快速便捷完成双向选择。
2023年寒假期间,通海县24家单位、乡(镇、街道)为学子提供60个岗位,300余名同学陆续到岗。同时,通海团县委做实定期线上回访、线下走访4次,积极为参与实践的同学出具社会实践鉴定评价及证明。做好激励引领,表彰寒假“返家乡”优秀大学生10余人,确保返乡大学生在岗位实践中增才智、壮筋骨。此外,进一步拓宽基层团干部来源渠道,河西镇团委遴选1名优秀大学生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为期3个月)。
搭建政务实践体系,亲身体会基层发展。组织大学生深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参与办公室日常事务,协助开展政策宣传、窗口引导、活动组织、收发文件等工作,更直观地参与到家乡经济发展建设中去。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承担具体工作,深切感受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在为民服务中进一步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积累丰富工作经验,夯实能力素质基础。
搭建乡村服务体系,用心感知家乡变化。通海团县委从工作实际出发,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以线上线下两条线同步进行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100余名返乡大学生在参与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环保宣传等基层社会实践,让返乡大学生在切身感受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服务家乡。开展“返家乡”大学生座谈会,让返乡大学生立足自身实际,结合一线调研、社会实践,畅谈家乡变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从总结发展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助推家乡建设。统筹开展“三下乡”、“扬帆计划”、“梦路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人才培育项目,将20余名返乡青年纳入人才库,为基层治理储备人才力量。
搭建志愿服务体系,用心做好志愿服务。通过引导返乡大学生积极加入青年突击队等志愿服务组织,采取线上培训、辅导等方式,为参与社会实践青年进行能力提升,提高返乡青年的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的能动性,在充实志愿服务力量的同时,为返乡大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将“服务对象”变为“后备力量”。在“七彩假期”、关爱留守儿童、“暖冬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中,300余名返乡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累计服务时长500余小时,以实践致青春,在家乡建设过程中勇担使命。
通海团县委持续加强对大学生“返家乡”服务活动的指导、支持和激励,制定出台《通海县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管理方案》,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组织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
联合杨广镇团委创新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举措,打造了“四点小课堂”亮点工程。针对“返家乡”大学生想了解的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及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等方面问题开设课堂,组织相关的老师讲授,并对大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回复,让他们对未来有更加切实的规划和目标。
此亮点工程旨在让“返家乡”大学生在服务家乡的同时,给自己“充电蓄能”感受家乡的“温度”,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12期“四点小课堂”。此外,在实践期间,通海团县委通过及时跟踪返乡大学生的实践开展情况,及时召开“返家乡”工作总结会、交流会,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期间遇到的困难和利益诉求,让大学生们以心得体会、交流发言等形式深化实践意义。
故乡等归人,青春逐梦正当时。下一步,通海团县委将总结经验,继续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常态化组织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深入青年人才、动员青年人才,帮助“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在岗位中不断摸索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开创通海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