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拾遗”云岭青年非遗保护实践团赴大理开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云团头条 2024-04-24

为鼓励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锐意开拓进取,在社会实践课堂中涵养家国情怀,在躬身实践中展现青春担当,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国语学院精心组建团队,精细活动衔接,组织青年投身理论普及宣讲、国情观察实践、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民族团结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拾遗”云岭青年非遗保护实践团由来自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佳木斯大学、大理大学、楚雄师范学院和保山学院等高校的26名学子组成,他们奔赴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洱源县文化馆、大理州白剧团等10地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投身于文化调研、技艺学习等实践活动,助力非遗文化传播,服务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


白云捻线天作帕,染成春色到白家


“扎”根非遗文化,“染”色乡村振兴。实践团赴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开展调研,采访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馆长、白族扎染技艺省级传承人段树坤和白族扎染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段银开,深入了解了扎染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观摩白族扎染技艺。现场,实践团成员们还亲手制作了扎染,体验指尖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洱海源头歌舞美,乡村振兴创新貌


霸王鞭响春风起,花语缤纷燕去来。一入洱源县文化馆,团队成员们就被尚喜凰文化馆带来的八角鼓和霸王鞭舞蹈所吸引。成员们学习了传统霸王鞭,还与艺术团团长、编舞老师杨显才进行了交流,杨显才表示:“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融合是白族歌舞发展的一大难点,艺术团会努力为洱源县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非遗文化谱新曲,文艺铸就新华章


实践团先后调研走访了洱源县白剧团、洱源县非遗中心和洱源县文化馆,与文化馆馆长沈静和非遗中心的各位专家、老师们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文化馆在传承和创新白族戏曲歌舞、发扬民间艺术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通过调研,团员们领略了白族戏曲和歌舞的魅力,并利用新媒体技术宣传了独具洱源特色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助力白族歌舞和白剧的推广传承,为乡村文化振兴奠定了实践基础。


实践团还赴大理州白剧团对白剧、大理民族歌舞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国家一级演奏员、云岭文化名家张亮山的讲授下,团员们学习了大本曲的部分唱法,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对非遗文化的价值与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人杰地灵榆城秀,苍洱盛开非遗花


非遗在身边,文化共传承。实践团走进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通过大理州非遗中心杜漪老师的讲解,成员们亲自体验了非遗文化之美,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将会把非遗之美、文化之韵融入社会生活,描绘新时代大理文化生态保护的美丽画卷。


在走访调研的同时,实践团还积极参与云南省第七届青少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大理·迪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交流展演暨“大理非遗文创大赛”、洱源县第三十一届民族火把节晚会暨第二十八届民族火把节物资交流会等志愿服务活动,团员们结合前期调研的成果,积极讲解活动作品,传播非遗文化,参与节目排演,维持活动秩序,服务10000多名游客朋友,让更多人了解大理非遗,推动非遗文化的大众化传播。

五千年上下求索,中华文化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财富,非遗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下一步,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国语云岭青年非遗保护实践团将勇担文化传承之责,创新文化传播之任,让优秀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历久弥新,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

扩展阅读
·共青团云南省委开展2023年第八期“青年大讲堂”
·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文山州开展“追寻红色印记·争做强国少年”少年寻主题研学营活动
·昆明海关团委组织开展“情暖关苗 珍爱生命”探秘消防站主题团日活动
·昌宁团县委组织开展“青耘中国——家乡青推广”活动
编 辑丨鱼 跃
校  对丨阿乙牙
校  审丨窜天猴
来  源丨云南师范大学团委
投稿邮箱丨tswxcb@yntswxcb.wecom.work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