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0万人评分9.1,这部电影拍出了新闻从不报导的阴暗面

滚君 摇滚客 2020-10-14

今日BGM,《Révélations mineures》,Khaled Mouzanar

昏暗破旧的过道,一个男孩被一个士兵从牢房里带走。


个子瘦瘦小小,耸拉着脑袋,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头发蓬乱。


 

他看起来也就八九岁的样子,一脸的颓然。

 

刚一出门,士兵就给他带上了手铐,送他去法庭。


 

在法庭上,法官问他知道为什么被捕吗。

 

他抬起眼睛,目光坚定地说:“因为我要杀那个混蛋。”

 

从他充满仇恨的眼神中可以看出, 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

 


法庭上 ,这个小男孩神情严肃,成熟冷静地回答法官的问题。

 

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根本没有一个孩子应有的童真。

 

他的案子备受社会瞩目,惊动全国所有的新闻媒体。

 

不仅仅是因为他拿刀捅人。

 

还因为他要控告亲生父母。

 

 

控告父母的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

 

 

听起来是不是匪夷所思?

 

这个起诉父母的男孩叫赞恩,是电影《何以为家》里的小主人公。

 

电影讲述的就是这个实际年龄其实为12岁的小男孩赞恩辛酸痛苦的成长过程。

 

可悲的是,赞恩的经历并不特殊,在黎巴嫩,他只是千千万万难民孩子的一个缩影。


新闻往往只报道中东地区哪里发生了战争,哪里又有武装袭击,每次造成了多少人伤亡。


而这些因战争变成难民的孩子们,他们的日常生活却没有被社会给予过多的关注。


他们每天过着怎样的日子,鲜为人知。

 

 

《何以为家》还有另外一个直译名:《伽百农》。

 

在英语和法语中,“迦百农”(Capernaum)又有“乱和无规则”的含义,这也正是电影里所表现的。

 

中东地区常年的战乱迫使大量的难民无家可归,大部分人面临失业、贫穷、饥饿等种种社会问题,每个人都在硝烟中浑浑噩噩地苟延残喘。

 

炮弹中的国家政府形同虚设,无暇顾及底层水深火热的百姓,社会秩序混乱动荡。

 

 

为了活下去,贫民们想尽一切办法,贩毒、走私、偷渡等犯罪活动在他们眼里不过是谋生的手段。

 

他们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赚钱秘笈,就是不停地生孩子。

 

因为生孩子是用最低廉的成本换来的劳动力,生下来随便养着,不用上学。


女孩可以早早嫁人换钱,男孩可以干各种杂活,生的越多,劳动力就越多。

 

孩子们沦为父母生存的工具,苦难的人生从被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已经开始。

 

这些难民无限恶性循环的困境,一切罪恶的源头都归于战争。




赞恩太苦了。

 

他生活的环境,是活在安稳世界里的我们所想象不到的。

 

晨光中的城市全貌,原本应该和谐安详,却给人一种仿佛是蝼蚁巢穴般的不适感。

 

低矮破败的楼房,到处是断壁残垣。

 

 

赞恩一家是为躲避叙利亚战争非法逃到黎巴嫩的难民,一家人全是黑户。

 

他们没有户籍和国籍,没有身份证明,不可能有稳定的工作,甚至最卑贱的工作也不愿意雇佣像他们这样的黑户难民。

 

于是只能在贫民窟里租着黑心房东的房子东躲西藏。



赞恩是家中的长子,兄弟姐妹多到连他自己都数不清到底有几个,

 

破烂的房间连一张床都没有,一家人只能横七竖八挤着睡在地上。

 

 

没有收入来源,也得不到政府的救济,赞恩父母带着孩子们通过提取处方药里的成分制作毒品饮料,获取微薄的收入。

 

 

孩子太多根本没有精力照顾,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当劳动力使唤。

 

小一点的婴儿刚会爬,只能被铁链拴着。

 

 

赞恩作为老大,日常除了照顾弟妹,还要打散工补贴家用。

 

只要他能干的活儿,他全都干。

 

 

他和弟弟妹妹们没有学上,每天在街上贩卖果汁和生活用品。


眼睁睁羡慕同龄人去上学。

 

 

赞恩的父母一直在生孩子。


在他们眼里,生孩子就是在创造劳动力。

 

女孩,卖钱,男孩,赚钱。

 

对他们来说,生孩子养孩子是一件最简单的事情,因为能给家里带来额外的收入。


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何乐而不为。

 

赞恩对父母的行为深恶痛绝,可这也不是他能控制住的。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赞恩小小年纪,有着超越年龄很多的成熟。

 

平日里他就像个小大人一样,带着弟妹四处讨生活。

 

 

当看到妹妹裤子上有血迹的时候,他异常冷静,立刻悄悄将妹妹拉到一边小声询问。

 

 

赞恩拉着妹妹到公共厕所,一边帮妹妹洗内裤一边对妹妹千叮万嘱,绝对不能让母亲知道。

 

他可能不知道月经是怎么一回事,但他知道这一定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他不想让妹妹这么小就嫁人,不想失去妹妹。


 

妹妹虽然只比赞恩小一岁,但和赞恩相比,显得格外懵懂无知。

 

她还不知道在这个年纪被卖给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

 


赞恩严厉指责妹妹这种愚蠢的想法。

 

他告诉妹妹,一旦跟了那个叫阿萨德男人,他和妹妹再见一面就难了,而且生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妹妹没明白这一切怎么回事。

 

赞恩帮妹妹洗好内裤,又将自己的上衣脱下,教妹妹将衣服垫到自己的内裤里。

 

 

处理好妹妹的裤子后,他专门跑到阿萨德开的杂货铺,为妹妹偷了一包卫生巾。

 

 

他明白他和妹妹在一起的日子可能不多了。

 

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拖一天是一天。

 



可怕的那天还是到了。

 

赞恩从外面干完活儿回到家中,发现家里多了几只鸡。

 

他预感到不妙。

 

跑到里屋,看到打扮漂亮的妹妹和阿萨德坐在一起。

 

 

他大声质问母亲,痛骂母亲为了几只鸡就可以卖掉女儿。



他愤怒得让妹妹擦掉嘴上的口红。

 

这样的交易真的让他厌恶至极。

  

 

妹妹最终还是被强行扭送走了。

 

赞恩不是没有反抗。

 

他拼命拉扯着母亲,换来的只有拳打脚踢。

 

用尽最后的力气拉着妹妹,然而妹妹还是被父亲扛到自行车上被带走。

 

 

妹妹离开家后,赞恩开始真正用行动反抗,与这个让他厌倦的家庭决裂。

 

他带了些衣物,偷走家里的零钱,又去阿萨德的小卖部偷了一堆零食,决定去邻近的城市流浪。

 

离家出走,是他能想到的最彻底的反抗方式。

 

 

无处安身的赞恩在游乐场扒掉人像的上衣。

 

他希望被哺乳,被母亲拥在怀中。

 

说到底,他的内心世界还是个孩子。

 

 

在游乐场,赞恩遇到了黑人难民拉希尔。

 

拉希尔也是一个黑户难民,在游乐场打着杂工,独自带着孩子约纳斯生存。

 

孩子还没有断奶,她工作的时候只能将孩子藏在厕所,找时间去哺乳。

 

她每天都提心吊胆,既担心孩子的安全,又担心被别人怀疑她难民的身份。

 

尽管自己够苦够累,没日没夜地打工,可她依然全心全意哺育自己的孩子。

 

 

善良的拉希尔决定收留赞恩。


赞恩见拉希尔对孩子细心照料,触景生情,眼神中无比渴望着母爱。

 

 

拉希尔白天上班,赞恩负责照看约纳斯。

 

他想念妹妹。

 

但他不愿回到那个无耻的家。

 

虽然现在住的地方同样是贫民窟的棚户屋,可至少有人情味。

 

 

看到拉希尔母子有爱的互动,他酸楚到流泪。


这样的母爱,他从来没有感受过。


 

后来拉希尔因为没有证件被捕入狱,赞恩仍然努力养活嗷嗷待哺的约纳斯。

 

或许赞恩不想让这个婴儿和自己一样,没人疼爱。

 

他用自己能想到的一切方法挣钱养活约纳斯。

 

家里的奶粉喝完了,就用糖兑水。

 

糖水喝完了,就带着约纳斯去菜市场捡烂鱼烤着吃。

 

等家里弹尽粮绝,赞恩不得不用制造简易毒品的技能换钱。



直到赞恩再也无法养活自己和约纳斯时,他只能给自己和约纳斯各找一条活路。

 

为了让约纳斯活下去,也为了让自己能逃出这个国家,他将约纳斯交给人贩子。

 

他难过,绝望,又无能为力。

 

 

回到自己家中,赞恩发现自己的妹妹因为怀孕而死。

 

这次赞恩的反抗,变成拿起刀刺向伤害妹妹的那个男人。

 

 

 

 

赞恩因故意伤人被捕后,在狱中得知母亲再次怀孕。


听到母亲说“我希望是个女孩”,赞恩说只了两个字:


“畜生”。

 

女孩,等十一二岁的时候又可以卖给男人换钱。

 

他的心痛极了。

 

 

监狱里,他向法院起诉了自己的父母。

 

他状告父母让他来到这个世上,却没有好好抚养他,没有关心过他,没有教育他,没有爱过他,什么都没有给过他。


 

但是赞恩的父母在法庭上表现得十分委屈,痛哭流涕。

 

赞恩母亲崩溃地说:


“我已经很苦了,凭什么还要批评我。我的女儿我怎么可能不心疼,我也是没办法。你们高高在上凭什么评判我,你们有体验过我的悲惨生活吗?噩梦再可怕也不过如此,一旦你们过上我这种生活,你们宁可自杀。”

 

 

赞恩的父亲则说,“我也是这么长大的。”

 

他觉得自己能这么长大,自己的孩子怎么就不能?

 

 

连害死赞恩妹妹的元凶阿萨德也表示,他真的不知道这样会害死赞恩的妹妹。

 

因为身边的女孩子都是在这个年纪就结婚了。

 

包括赞恩的母亲。

 

 

现实确如他们所说。

 

赞恩的父母在法庭上,看起来流的是鳄鱼的眼泪。

 

其实赞恩的父母是真情流露,他们知道自己的做法对不起孩子。

 

但这个真情流露,本质上是因为中东地区的战争导致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环境都是如此的混乱,加剧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

  

他们说自己没有错,是发自内心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做什么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这些活着最底层的难民们,没有能力改变现状。

 

越穷越生,越生才越有劳动力,才会有新的收入来源。



 

 

《何以为家》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自编自导并参与演出。

 

这部电影虽不是纪录片,却胜似纪录片。

 

出生于1974年的女导演娜丁·拉巴基从小在黎巴嫩长大,当时正是黎巴嫩内战爆发的时候。


她在战火中长大成人,亲眼见证了饱受战争摧残的黎巴嫩。

 

 

为真实还原黎巴嫩底层社会的现状,这部电影的制作时间长达五年多。

 

剧组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进行实际的走访调查,收集到超过520个小时的素材。

 

后期剪辑又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这些剪辑后的素材在影片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大量的纪实性的镜头。


剧组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何以为家》入围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第71届戛纳金棕榈奖。


并最终斩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在豆瓣,有将近70万人给出了9.1的高分。


 

影片的最后,赞恩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证件照,露出了笑容。

 

这样的笑容看起来灿烂,实则揪心。

 

 

赞恩的饰演者并不是职业演员,而是真实的叙利亚小难民,影片中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真实的。

 

唯一一点不同,就是他的父母很爱他。

 

拍摄结束后,小演员得到剧组和政府的支持,全家到挪威去生活。

 

可世界上还有无数的赞恩,他们不会有这么幸运。

 

黎巴嫩贫民窟里的其他儿童,叙利亚数以万计的难民,非洲处于饥饿与战乱的百姓,他们仍然要继续留在人间地狱里,饱受磨难。

 

 

前两天,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大爆炸,整个港口区域全部被炸平。


爆炸造成至少上百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导致30万人流离失所。

 

“爆炸无疑继续加重黎巴嫩人的生活负担,黎巴嫩人的生活本来已经不堪重负了。”附近区域的居民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道。

 

 

这则新闻让我想起了《何以为家》这部正在影院重映的电影。

 

相信我。

 

没有任何一个时刻会如此刻。

 

每个人心中所想,不过就是五个字:愿世界和平。







小爱 | 策划
小爱 | 撰文
滚君 | 排版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