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崔健这段13年前被禁的采访,也太敢说了!

滚君 摇滚客 2020-10-14

今日BGM,《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崔健

这个国庆节,大抵是音乐节最井喷的一年。

相比十几年前在迷笛和草莓都屈指可数的年代,如今的年轻人可选择很多。

越来越多的乐队和歌手们走上音乐节的现场,而台下的乐迷也越来越年轻。

这是不是证明我们的音乐环境越来越好了,是不是大家对音乐乃至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了?

其实不然,尤其听完崔健这段十三年前的采访,让我陷入了思考。

2007年的国庆节。崔健和中国摇滚的灵魂人物梁和平一同受邀《锵锵三人行》,(目前节目被全网下架,找不到视频资源,只有音频)连续两天的采访,他提出了一个引人思考观点:

做音乐先做到有尊严。

没有思考,没有尊严,那么剩下的只有服从。

如今十三年前过去了,再回头听这段采访,崔健当时说的话正在一点点应验。



首先谈到摇滚乐的商业性,崔健本身并不排斥,甚至可以说是认同。

“摇滚乐从很大层面上来说,其实是一个商业概念。”崔健说道。

当年一首《一无所有》掀开一股摇滚热的时候,更多时候他对摇滚乐是凭自己的直觉。

如今,当他再次提起摇滚乐的前路时,他认为摇滚乐要是没有商业现象的话,实际上也失去了它的魅力。

当然他所指的商业并不是当下被流量代替的产品。


这里的商业有主动商业和被动商业的区别。

对于这一概念,梁和平对其进行了补充,所谓被动商业是一种没有自己原创性的被动行为,永远盯着被人做什么,然后copy过来,没有思考,甚至是带有一定的专制性和强制性。

而主动商业,它是有选择性的,主动权在自己的手中,并且当初创作时也并没有秉着商业的意图做音乐。

相比专制和强制的被动,主动商业无疑是艺术的进步。

在商业的前提下,崔健给出了另一个说法:摇滚乐的商业在于它的互动性,在于和观众的互动。

“实际上摇滚乐进入商业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在让它,扩大他的娱乐性,摇滚乐本身是一种娱乐,不能够怀疑一个有娱乐性的摇滚乐,好象是变质。”崔健再一次认可摇滚乐的商业价值。

这里崔健还提到了Beatles和LoveAndThen,他们当时实际上都有很强的娱乐性,特别是在猫王出现的时候。

摇滚乐至今不衰,他认为这跟摇滚乐的娱乐性也息息相关。

从8090年代开始人们就嚷嚷着摇滚乐不行了,但其实它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回潮一段时间,而且老的乐队可能更有价值,更能够闪现出来他当时创作的这种魅力,到至今还能够影响很多的年轻人。


摇滚乐的表现形式实际上很简单,就是通过普通三大件,失真的吉他,有节奏的鼓点弄出来的声响。

在这里崔健认为做摇滚乐,吉他一定要失真,不失真那就跟流行音乐很难区分开来。

而谈起摇滚精神时,崔健又给出了另一种概念。

摇滚的起源不能单单从英国50年代说起,这种精神自古就有。

这是人的本能,对社会的问题提出质疑,提出批判,甚至反抗,它可以用任何一种艺术替代。

“像绘画,像电影,只要他们打破传统,只要他们不断的质疑,不断的去怀疑现实,通过那种怀疑表现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你也可以说这个就是摇滚。”



第二点值得探讨的是,中国音乐受西方影响有利有弊。

但是我们在接受西方音乐时,完全是属于服从状态。

一味效仿和服从就导致我们自己消化不了。

还是回到摇滚乐,追其溯源还是得从西方国家说起。

这样一种横空出世的音乐,在国内并没有一定的审美基础。

它不是从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本身的土壤从音乐形式上来讲,没有做好准备要接受。

摇滚乐要想从中国这块土壤上茁壮成长,必然要经历革命阶段,这些东西不能照着西方摇滚乐去学,而是要准确对症下药。

千万不要胡乱效仿、比较,这样必然会犯错误。

这也导致后来为什么摇滚乐辉煌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地下。

从地下开始形成一种营养,再逐渐生长,这个时候起来它才是自然的。

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但是从流行音乐的市场来说,也是一样,导致我们其实没有太多自己的东西。

一味得复制最终的结果就是失去灵魂,失去自我。

不管是8090年代的港台音乐还是如今内地流行音乐,受西方的影响非常大,非常商业化,并没有真正思考把别人的东西直接拿过来,知否能够消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千禧年之后台湾的流行音乐兴起。

由于受黑人音乐的影响,陶喆、周杰伦、王力宏一大批歌手开始火起来。

聊起中国的R&B风,梁和平其实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西方的R&B固然好,但是不能照搬。

最起码要弄清楚这种音乐背后的根基是什么?

“简单的说,R&B其实就是一个英文的缩写,是节奏和布鲁斯两个合成的。这是谁的?来自美国,再往深的捣,在美国是谁做的呢?捣到那儿呢,捣到黑人了。”


梁和平先生认为,当我们受西方这种所谓时髦音乐影响时,这背后所损伤的正是崔健所提到的问题。

我们的音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处于一种服从的状态。

节奏是属于黑人的东西,而我们自古就注重旋律,你一下来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国人很难消化。

这根的东西不是你的,往往会出现问题。



中国的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其背后都关乎尊严。

崔健认为,我们的音乐要想不断进步,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根在哪里,尊严在哪里。

我们喜欢西方的人音乐,但是追溯是根源那是黑人创作的。

而黑人是被奴役的,但是他们怎么能让今天的白人都被他们的音乐所征服呢?

到底不还是因为尊严。

他们这样一个民族,到如今还守着他们尊严,才能做出让白人都不得不低头的音乐。

我们要接受西方的音乐元素,但是不能放弃自己的创作,不能被专制,完全丧失自己的自尊心,一味抄袭。

久而久之,这和被殖民没什么区别,剩下的只有服从。

在崔健的音乐里,乃至很多摇滚乐队中我们是能看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他们反抗也好,表达也好,首先是具有创造性的,这背后是自我的表达。



正如梁和平在对谈中,提到崔健的音乐,他能够在其中看到尊严和美好。

而反观市场上那些正流行的音乐,大部分只有献媚和讨好。

关于后者,崔健也非常认同。

他甚至撂了句更狠的话:

“电视这个行业是在扼杀才华。”

当年崔健说这句话的时候,是13年前。

如今来看当下的电视媒体、娱乐行业对音乐才华的扼杀远甚于当年。

在速成的娱乐行业下,所谓的电视媒体也好,娱乐公司也好。

他们尽可能找好用的、听话的年轻人,把门槛讲的很低,没有起到电视媒体真正的作用。

久而久之,这个行业越是高速运转,水平越高,传输数据越广,实际上它的艺术门槛越低。

这种娱乐工业的发展,会更进一步扼杀他们的才华和原创性。

正如窦文涛所言,这些人不过就是利用年轻人的身体赚钱。


或许有些青年他们原本做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有自己的想法和创作性。

但是进步娱乐工业,就部分唱片公司而言,能他们根本不要你的灵魂,我只要你的身体。

这是我们在第一部分提到的被动商业,被安排听这样的歌,写这样的歌,唱这样的歌,犹如被关进逛动物园的猴子,坐着一些趋于本能的动作,任人摆弄。

时间久了,首先是音乐人的才华被扼杀,其次是大众根本不在乎所谓的音乐不音乐,因为很多人只是听歌而已。


就像这个世界越来越不需要厨师了,因为有快餐了。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厨师没有意义了,我们就用机器做,配方做,大家吃的也开心,何乐而不为?

如果我们把东西都放在大众面前了,而自己不去选,那就是自己的问题。

这谁也无能为力,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也是民族的悲哀。

其实等位思考一下,何止是音乐,任何艺术都是一样。

我们的根在哪儿?我们的尊严在哪?

上帝给了我们听觉视觉味觉,可是大家却荒废了。

这是一种被抽了筋,割了脉的阉割状态。

灵魂在哪?生命在哪?

崔健说一个艺术的死亡等同于杀人放火。

不要永远干巴巴等着,别人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

生命属于自己,永远不要停止思考和创新。

选择生存还是生命,这是一个问题。




犀牛 | 策划
犀牛 | 撰文
滚君 | 排版
喜欢这篇文章的,点击下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