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网,要点脸吧!

摇滚客 2021-12-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像一块顽石 Author 滚君

今日BGM,《太阳照常升起》,久石让


大家好,我是马拉松。


今日,一位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火了,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前十,连央视都出来评论。



事情起源于这位 89 岁高龄的资深学者,自2013年起,就把中国论文领域的平台巨头——知网,给告了。

知网擅自收录他160余篇论文,更让老先生气愤不已的是,他不仅没拿到一分钱稿费,甚至连下载自己的论文居然还要付费。


近日捷报传来,老先生与知网的官司全部胜诉,累计获赔 70 多万元。


先生诸多著作,都是在经济学、历史学方面影响力巨大的关键作品,被无数学者不断引用,至今仍是全国高校推荐书单中的常客。

赵老本以为胜诉之后,双方可以理性地坐下来协商,签订合同,在合法范围内继续共享自己的知识结晶,毕竟知网几乎是中文文献查询的唯一入口。

可吃相难看的知网像个无理取闹的孩子,彻底不要脸了,迅速下架了先生的全部作品:

跟我要钱?下架,都TM别看了。

而它本可以双赢,继续共享知识资源,拿出一部分的版权收入给作者本应该拿到的那份。

知网,这个源自1999年“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项目,当年打出的口号是“全国共享创新知识资源”。


如今,知网涉及的司法案件高达1532起,与侵权相关的纠纷位列前三,占据了绝大多数。



屠龙勇士变成恶龙,打着传播知识火种的旗帜,大行“不问自取即为盗”的勾当,何其讽刺。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赵德馨“加上“知网”可检索到147篇文书。

这意味着,赵老师状告知网多达147次。

因为判赔标准过低,他只好进行批量维权:


这也意味着,知网所做的是多次侵权。

并且当赵老师针对某一篇文章维权胜诉后,知网仍有剩下的146篇可以继续盈利,榨取所有剩余价值。

在维权的过程中,赵先生表示知网态度很强势。

吃着你碗里的,想着你锅里的,吃完了还把你的锅砸了。

欺人太甚。


在维权过程中,赵先生一个一个地联系着当初的论文合作者,想得到他们授权去做这个事,但也有一部分人害怕得罪知网,持不干预的态度。


对此赵先生说:


“很多年轻的学者虽然受到了“欺负”,但他们不敢主动去维权,因为他们还要靠中国知网来评职称或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很多考核要依赖知网。我已经退休了这么多年,不在乎这些。”


赵德馨教授年事已高,维权之路对他来说举步维艰。

但这一次,我们赢了。


随后赵老师的学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退休教授苏少之也用同样的方式起诉了知网,并且胜诉:



同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周秀鸾教授也拿起了法律武器:



2019 年,知网曾擅自电子化汪曾祺的文学作品并进行付费传播。

骨灰馒头,知网吃得很香。

结果被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状告,赔偿、下架之后,知网还不要脸地喊了一次冤:


最终被北京高级人民法院驳回。

大快人心。

要知道,垄断性产品本就是公共产品,与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盐、铁无异。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知网作为学术资源的垄断性平台更应该展现出自己公益性的一面。

这一次是70万,在正式实施最新的《著作权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惩罚性赔偿原则之后,或许就是70亿。


滚君在此奉劝一句,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天下人苦知网久已。


知网的收费方案,不经让我叹服它的技巧。


不仅下载自己的论文需要付费,还布满了很多骚操作。


下载论文按页数收费,每页收费0.5~1元。



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海鲜论只卖,不论斤,龙虾吃得爽,结账一看6888。


“惊喜”的是,付过费的论文,一年之后想下载得重新付费!



再让我们看看知网付给作者的报酬:


博士论文 100 元现金,加上400元阅读卡。

硕士论文 60 元现金,加上300元阅读卡。

寒窗苦读三十年,被知网叫花子般地打发了。

就这样轻而易举地买断了无数篇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论文版权。


仔细看,为了获得那60元现金,作为硕士或者博士的你,首先得登录知网确认已经出版,然后将本人的学位证、身份证复印件发至杂志社指定的传真或邮箱,同时下载《稿酬领取信息表》填写支付宝账号、银行卡号和邮寄地址等信息,并发送到指定的邮箱,然后便是等待知网发放稿酬及发表证书。

连60块钱都不给你。


这一切的一切令赵先生不解地发问:

“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

这是一个问题。

2016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



北大图书馆表示,当年知网涨价过高,超出了图书馆预算限额。


同样是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也因为知网续订价格涨价离谱,因此暂停了知网的使用。


从该校的停用通知上可以看到,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均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但高校们这样的反抗只是螳臂当车,面对知网垄断性的论文库,都不得不重新启用。

在体态庞大的知网面前,学校和作者根本没有议价权利。

对于学校,年年涨价,用得起就用,用不起就滚。

对于作者,赵先生道出了现状——部分学校每次审核论文,都要以知网收录为准,如果没有,就等同于没发。知网操控着学者们的影响力,对于评职称也有很大影响。

北大尚且如此,其他学校更是苦不堪言 。

但由于知网的绝对垄断地位,对于知网提出的涨价要求,很多学校最终只能硬着头皮接受。

知网这门生意,无本万利。


2019年的春天,拜“不知知网”的翟博士所赐,全国各高校开始对即将授予学位的论文开始严查,自此开始天临元年。

此后,知网依靠垄断地位和众多学生、学者的论文付费查重需求,赚的盆满钵满。


据知网的母公司同方股份 2017 年报和 2018 年半年报显示:

知网 2017 年年收入超过9亿,毛利率高达 61.23%。


2020年财报显示,知网的年收入突破10亿,数据为11.676亿元,毛利率高达53.93%



论文是门好生意,一年收个10个亿。


对于割韭菜,我佩服知网精准的刀法。


现如今,在淘宝上挂出“全网最低”的知网查重价格在200~1600元不等。


垄断,让知网有恃无恐了太多年,让它每年都打着冠冕堂皇保护知识产权和分享知识的幌子,从穷学生身上刮下几个亿。



遍身罗衣者,不是养蚕人。


若不是遇到了赵老师这样的“钉子户”,知网不知道要怎样变本加厉地抽筋喝血。




作为中文文献最大的知识资源平台,知网自诞生起就承载着国家提升学术科研水平的期望,其发展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教育部、科技部等多个部门的支持。

而真正成就知网的,是无数科研学者呕心沥血的学术成果,是历史发展的机缘巧合,知网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承担的只是“中间商”的角色。

当这个中间商赚差价赚得太狠,就该挨收拾了。

2019 年,一位苏州大学的学生将知网告上法庭。

他在知网下载文献时需付费 7 元,但当时在知网充值中心,金额最低的选项也要充值 50 元,且剩余的43块钱无法退还。


最终,这名学生胜诉,此后知网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充值和退款,最低充值金额调整为0.5元。

这也是第一次在大众视野中看到知网被迫让步。


这是两年前二十出头,手无寸铁的年轻人。

现在,89岁的赵先生状告知网147次。

可他早已不是付不起200块钱查重费的学生,也不再是需要评职称的教授,甚至学术影响对于他来说,可能也没那么重要了。

那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图什么呢?

我想图的是一个朴素的道理:

我们付出了劳动,就应该被尊重。


尊重劳动,这样朴素的道理,知网会明白吗?


文章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

就在几个小时之前,知网的电缆“因施工”被挖断了,导致众多大学生被迫停工放假。


滚君大胆猜测一波,其实是在被央视点名之后,知网害怕更多的学者因为赵老揭竿而起,踊跃维权。



当然以上都是我的猜测,请别给我发律师函。



以后我的很多文章都会首发在这个小号里
防火防盗防失联,欢迎大家扫码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