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一边爱国,一边毁掉中文

肖浑 肖浑 2021-06-12


最近的舆论越来越趋向于狂热的民族主义了,不管讨论什么话题,最后的落脚点一定都是“爱国”,然后问题之争就变成了立场站队。

 

而所谓的“爱国”,爱的到底应该是什么呢?如果让我来回答,我觉得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爱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中国的语言文字。中文,就是建构我们民族共同体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所以看到以下现象,我就会觉得非常魔幻。为什么那么多人嘴上宣称自己爱国,行动上却在糟蹋毁坏中国的语言文字呢?

 

比如沈阳这家餐厅最近打出的一条横幅:



这家餐厅的老板一定想不到,本来还想把爱国做成一门生意,结果却砸了自己的招牌。现在已经有大量用户在点评网站上给这家餐厅刷低分,出发点也是爱国,因为有人把这张图片发到了推特上(好像是个日本人),让全世界都看到了部分中国人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罔顾人类文明底线,这是在丢中国人的脸。

 

这条横幅标语的邪恶和粗鄙不用多说,我想指出的是,这短短两句话,存在多少语病。

 

前一句,“热烈祝贺美国疫情”,明显缺少成分,话没说完,是祝贺美国疫情爆发、恶化,还是得到控制?当然我理解他们想表达的是前者,但这确实是个表意不清的病句,相当于“热烈祝贺奥运会”,中国人不会这么表达的,后面差一截呢。

 

后一句,“祝小日本疫帆风顺长长久久”,问题更大。“疫帆风顺”属于故意的成语歪用,算谐音梗,也不能算错,但别人歪用成语是为了幽默,这句话有半点幽默效果吗?这还不算什么,这句话更大的问题是“长长久久”,这个成语和“疫帆风顺”并列,都是用来表达对“小日本”的期待的。我知道他们实际想表达的是希望日本的疫情长长久久,但是从句子结构分析的话,长长久久指的就不是疫情,而是日本和日本人。所以这句话的表意是混乱不堪前后冲突的。

 

本来是想黑别人,结果把自己的没素质没文化暴露了个底儿掉,小时候语文课都没学好,你有什么资格谈爱国?

 

或许这反人类的标语只是个例,这稀烂的中文应用也不是故意的,但我见到更让人忧心的情况,是大批国人对中文有意识甚至有组织的践踏。

 

比如年轻网民尤其是粉丝圈的字母缩写现象。

 

前两天有位博主在微博上吐槽的这段话,就很有代表性:


 

虽然这吐槽用语是糙了点,但至少清楚直接,而且确实表达出了我们对粉圈用语的愤慨啊!

 

本来字母缩写只是一种自保手段,当你想批评别家偶像,又怕粉丝追杀过来护主时,就只能暗戳戳地用名字的字母缩写旁敲侧击一番。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很快就扩大化了,现在简直是泛滥成灾,除了粉圈,普通路人用的也越来越多,什么名词动词形容词不管有没有必要全整成字母缩写,让看帖子的人只能连蒙带猜,就像在破译摩斯电码。

 

这一代年轻人是不是都不会好好说中国话写中国字了?连中国话都说不好,你还谈什么爱国?一群小将举着爱国的旗子拿着放大镜和挖坟铲到处揭发这个打倒那个的,你们逼着别人都表忠心,自己呢?你们真的热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吗?你们看不见悠久绚烂的中文就要毁在你们手里了吗?

 

我也不是那么古板的人,知道语言要与时俱进,有些中文新词我也欢迎,但是任何一种语言上的变化翻新,总得有点积极意义吧。一百年来,中文的美感渐渐丧失,这也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代价,当文字通俗化、平民化,也意味着有文字使用能力的人越来越多,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变得越来越顺畅,文明在整体上可能是进步了的。如果是这样,我还能接受。但我不能接受的是,既剥夺文字的美感,又阻碍人与人的沟通。这种变化,毫无意义,是历史的倒退。

 

过去几十年出现的一些官话套话,比如动不动在一个词后面加个“……性”,都在倒退征象之列。而现在这种语言的倒退在中国愈发严重和普遍了。不光网络上的中文在倒退,就连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以弘扬爱国主旋律为最重要任务的电视台,也在助长这种倒退。

 

相信你已经不止一次在电视字幕上看到“死”字上面加的引号。


 

中文里面引号有五种用法:1、表示引用;2、表示特定称谓;3、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讽刺和嘲笑;5、突出强调。

 

我在这里用“死”字,上面的引号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是在突出强调这个字。但现在电视字幕上给“死”字打出的引号,绝大部分都根本没必要。当一个人说“我要笑死了”,没有人会觉得他真的要死了,包括小孩子,这个时候在上面打引号防止歧义,是把所有人当弱智。

 

更恶劣的情况是乱改歌词。现在华语乐坛的优秀作品本来就越来越少了,写出让人产生共鸣的好歌词也越来越难了。电视台好像还嫌中国乐迷不够可怜似的,在那些本来就不太好理解的歌词里,还硬要改掉几个字,让整首歌词彻底不知所云成为天书。

 

现在正在播的本季《歌手》就是改词重灾区。徐佳莹唱《我还年轻 我还年轻》,“给我一支烟”改成了“给我一只眼”。


 

华晨宇唱《神树》,“大人放逐 孩童被困”改成了“大人放赎 孩童被问”。


 

“拆碎这座万籁的牢房”,改成了“拆碎这座万籁的老房”。


 

这也不是新现象,两年前华晨宇第一次上《歌手》,翻唱陈粒的《易燃易爆炸》,歌词就被改得面目全非。

 

歌词被改动的标准,应该是看这个词是否会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这种做法其实一直都有。朴树有首老歌叫《在希望的田野上》,其中有句歌词是“那些东西大麻都不能给你”,后来普遍都打成了“那些东西大妈都不能给你”。虽然朴树的意思是让大家远离大麻,但“大麻”这个词在我们的语境里本来就是犯禁的。

 

问题是,现在的敏感词范围越来越扩大化了,有些词改得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林忆莲在《歌手》唱过一首《柿子》,其中的“乌鸦”竟然被改成了“呜丫”,前后连起来就是“飞来一片一片呜丫”。乌鸦招谁惹谁了,凭什么不能拥有姓名?


 

对华语歌词的这种种粗暴改动,意味着我们根本不能保证在电视上看到纯粹的中文,也不用指望去理解它们。既然是这样,还用中文干什么呢?倒不如都用拟声词得了,不管什么歌,全都唱成“咦咦啊啊呜哩哇啦”,歌手不用费劲记那些自己都不懂的词了,我们的中文思维也不用受到摧残了。

 

这种现象,归根结底,也许要落到“正能量”和“负能量”之间的对立上来。这几年,我们所有人的表达,都被这两个词粗暴地划分开来。你表达的是正能量,好的,值得表扬;你表达的是负能量,不行,要么删帖,要么群起而攻之,要么你自己给改了,改成不那么负能量的表达。

 

我觉得“正能量”和“负能量”的说法,也属于被污染了的中文,就像“造谣传谣”、“带节奏”、“洗白”这些词一样,本来是很正常的表达,现在却被用来给别人扣帽子,根本不试图理解尊重对方,只要一言不合,我不喜欢,我就用这些词来灭掉你。而随着这些词被滥用,它们原本的意义也没什么人在乎了。

 

中文被污染被糟蹋的现状,还有太多太多,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虽然我的中文能力也并不出色,但我热爱中文,我一辈子都会说中文,现在眼看着这种语言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却没有多少人在意,还在那里空谈爱国。那么我就再问一遍,你们爱国,到底爱的是什么呢? 

 

END

你还可以继续阅读肖浑的文章:

罗振宇为什么讨人厌?

让陈冲为你上一堂人体美学欣赏课

《圆桌派》替代不了《锵锵三人行》



一个够销魂的

轻文艺公众号


肖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肖浑

公众号ID:wohenxiaohun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eibeijia00”

或者发送邮件至73562473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