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方与韩寒的三次交集

肖浑 肖浑 2021-06-12


刚看到一篇热门文章里,提到了如今的韩寒,让我也不免生出几分感慨。其实这两个多月我时不时就会想起他,想他会不会就眼下时事再度写出重磅文章让众人争相传阅。
 
可是这一幕一直都没有发生。韩寒最近唯一一次被大家讨论,是因为半裸跑步的照片。

 
关于这次疫情,他和其他所有普通明星无异,就是那套规定动作:捐款、感谢医护、喊武汉加油。
 
舆论中心再无韩寒,能看到的只有被围剿的方方。
 
方方和韩寒,倒是确曾有过一些交集的。
 
第一次交集,是1999年。上海的《萌芽》杂志社主办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靠着和七所名牌大学合作,获奖者可以直接录取,迅速吸引了全国无数学生老师家长的目光。
 
除了名牌大学,这场比赛的另一大优势,就是邀请了全国多位一线大作家坐镇评委席,这群评委中,就有方方。

 
方方当时就注意到了尚还名不见经传的少年韩寒,觉得韩寒交出的初赛作品《书店》和《求医》写得不错,还和其他评委相互传看,连吃饭的时候都在议论,说这个小孩的文字蛮老练的。
 
韩寒顺利进入了复赛名单,可是到了复赛那天,考场却不见韩寒的身影。评委老师们就议论纷纷,后来一打听才得知,原来住在上海郊区的韩寒并没有收到复赛通知,大概是邮局出了差错。
 
爱才心切的评委们于是提议,不如多给韩寒一次机会,单独为他加试一场,很快得到在场所有人的同意。这才有了后来让韩寒扬名全国的那篇《杯中窥人》。
 
以上信息,都来自方方后来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的回忆。
 
尽管韩寒成名后大骂文坛前辈,“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B”这句话到现在都让不少人印象深刻,但事实就是,韩寒的成名,离不开诸多文坛前辈的提携鼓励。

方方想必也没把韩寒的攻击当回事,后来仍一直默默关注着韩寒的发展,她觉得韩寒的小说写得一般,还不够成熟,但她很喜欢韩寒的杂文,尤其是韩寒博客上的那些时事评论。
 
那几年,韩寒的时事评论风靡中文互联网,但凡发生了什么社会公共事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看看韩寒又写了啥,还是不是那么犀利幽默,又刺中了哪些槽点痛点敏感点。
 
除了方方,那些文章还吸引了其他不少上了年纪的知识分子,让他们对八零后年轻作家的偏见得以改观,甚至不吝给予各种褒奖,“当代鲁迅”之类的大帽子都盖过来了。
 
韩寒那时候文章批评尺度之狠辣,可能十倍于现在的方方,国外也有不少媒体做过对他的报道,但那时候好像很少有人因此而骂他卖国、给国外递刀子。
 
但在盛名之下,危机以另一种方式到来了。
 
先是“公知”这个词的污名化,因为公知队伍里某些人私德有亏,不断被揪小辫子,进而脏水被泼向整个公知群体。韩寒作为公知领头羊,不免也受到波及。
 
然后是2011年年末韩寒在博客上连续发表的三篇文章,分别是《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史称“韩三篇”。因为触及的都是政治上的核心问题,这三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史诗级的互联网大论战,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加入了进去,其中当然少不了立场上的党同伐异,同时也有不少理性的批评声音,认为韩寒知识储备贫弱,不足以支撑对这些宏大命题的谈论。经此一役,韩寒可谓元气大伤。
 
但更致命的一击还是关于“代笔”的指控。
 
2012年方舟子和韩寒之间的那场大战,涉及面过广,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最后结果如何,也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韩黑们觉得自己掌握了充分证据,单方面宣告胜利;挺韩派则认为证据都不够有说服力,还是坚持韩寒没有代笔。

方方和韩寒的第二次交集,就是2012年方韩大战期间,方方坚定地站在了挺韩派一边。

那段时间,她不但在微博上表态支持韩寒,还不断和韩黑们展开论战,为此遭受了一阵规模不小的网络暴力。
 
现在在方方微博里键入关键词“韩寒”,还能搜出50条相关博文,其中一大部分就是方韩大战期间的言论。

 
方方当时的主要意见概括起来就是:方舟子有质疑的权利,甚至可以欣赏方舟子质疑一切的态度,但是以过去对韩寒文章的感觉来看,还是相信韩寒确实是自己写的,而且目前摆出的证据也不足以支撑代笔的指控。
 
直到方韩大战终局,这套意见也没有改变过。方方还以一副前辈爱护晚辈的语气,对韩寒寄予了这么一番期待:“我想经过这一次风波后,他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更深刻地体会人生,更深刻地了解世道,更深刻地认识人性。”“我希望这个富于正义感、喜欢写作并且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年轻人能够坚持下去。”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番期待落空了。
 
2012年4月,韩寒写过一篇文章叫《就要做个臭公知》,让人以为他要在风波过后重整旗鼓。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 

是的,我是个公知,我就是在消费政治,我就是在消费时事,我就是在消费热点。我是消费这些公权力的既得利益者。大家也自然可以消费我,甚至都不用给小费。当公权力和政治能被每个人安全的消费的时候,岂不更好,大家都关心这个现世,都批判社会的不公,毒胶囊出来的时候谴责,贪官进去的时候庆祝,哪怕是故作姿态,甚至骗粉骗妞骗赞美,那又如何。面对政府,公权,政治,你不消费它,他很可能就消灭你。

 
但这篇文章,几乎可以算作韩寒公知生涯的绝响了。在那之后,他的时事评论类杂文就越来越少,尺度也越来越小,越来越温和、清淡、绵软,以至于如今彻底的“无”。
 
于是就有了让很多当年韩粉措手不及的一幕:韩寒亲口否定了自己过往的种种“光荣事迹”。
 
比如他说退学其实是一种失败。

 
这个截图来自“一条”的采访,同一个采访视频里,记者还问到了韩寒现在为什么不再对公共话题发言,韩寒的回应一开始明显在敷衍:因为现在大家都说得很好,所以不需要自己再去说了。

 

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表情就写着“这理由我自己也不信”。



记者的继续追问下,韩寒才有了比较认真的回应。他把让自己获得声名的首要成就——杂文也彻底否定了,说自己过去写那些杂文纯属浪费时间,写来写去都差不多,只是在发泄情绪。


还进一步反省过去,承认自己很多时候都挺鸡贼的,是在煽动大众情绪。


 
最让人诧异的一句话是:“我觉得从我上世纪出道的第一秒钟,我就一直跟这个社会挺和谐相处的。”


这些是否就是他现在的全部想法呢?他现在不再对公共话题发言,和8年前那几场风波有关系吗?和当前的舆论形势有关系吗?和他结婚生女后的养家负担有关系吗?和他决定拍电影后的资本压力有关系吗?
 
这些问题,也许永远不会有一个明确的回答了。
 
而我此刻更感兴趣的问题,还是关于方方和韩寒的。方方怎么看现在闭嘴了的韩寒?韩寒又怎么看现在被围剿的方方?
 
方方和韩寒的第三次交集,就是现在。
 
我在网上已经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人将他俩相提并论,言语间满是奚落:听说方方被比作鲁迅,这说明她快塌了,就像之前韩寒被比作鲁迅,然后就塌了。
 
8年前的倒韩运动,和现在的批方方,还真可以对比看看。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批方方的规模和力度,绝对比当年倒韩厉害得多。当年至少还看不到这样的街头大字报吧:

 
方方之所以被推到今天这个位置,我觉得她的文章本身只能占三分之一的原因。
 
另外三分之一的原因:现在的网民,不是8年前的那拨网民了,网络环境也变了。
 
最后还有三分之一的原因:现在的作家里,有且只有一个方方,还在写这样的文章,所以才这么引人注目,像个靶子一样引来所有的赞美和攻击。
 
曾经目空一切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叛逆少年,现在到中年都成熟稳重了,搁笔不写了。已经65岁的老作家,却还是那么天真无畏。而更年轻一代的作家呢,都还没有冒出来,甚至我们都觉得,不会再出现那样的作家了。
 
去年,方方在微博上引用过鲁迅的一段话:“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对于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然而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这并非唯物史观的理论或革命文艺的作品蛊惑我的,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

这段话来自鲁迅《三闲集》序言。方方在这段引语后面又加了句自己的话:“抄完细想,我还是愿意相信青年。尽管他们人跟着坏人学坏了,但那还是少数。”

几个月后的现在,方方还会这么想吗?她愿意相信青年,青年愿意相信她吗?

唯一可以确定的大概就是,一百年过去了,鲁迅依然是无可取代的啊。

END

你还可以继续阅读肖浑的文章:
连岳的变与不变
他们一边爱国,一边毁掉中文
由邱晨事件,可以引出这样几个辩题


一个够销魂的

轻文艺公众号


肖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肖浑

公众号ID:wohenxiaohun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eibeijia00”

或者发送邮件至73562473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