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护文化,地名更迭从来不可轻拿轻放|九派时评

文和刀 九派评论 2024-06-28




文/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地名叫什么,确实是门大学问,不能单单考虑什么词好听。普及难度、地缘关系、历史传承、旅游经济......乃至户籍变更等等事项,都得一起算。

                                                                      

中央深改委会议提出,稳慎对待行政区划更名,不随意更改老地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说到地名变更,我们很容易想起近年网上流传的段子:


大名鼎鼎的“常山赵子龙”,如今应该叫“石家庄赵子龙”;


音容兼美勇冠三军的兰陵王,如今或该改称“枣庄王”;


汝南袁绍,也只好自称驻马店袁绍......


段子背后,不无惋惜。若是真有“穿越”一说,恐怕穿越而来的古人也要怅然若失,难觅故里了。


“常山”、“汝南”褪色,“琅琊”、“庐州”渐隐。


虽然这些名字如今难以在地图上找到,人们却始终心心念念无法忘怀。


倘若《琅琊榜》换作《临沂榜》,《庐州月》更名《合肥月》,作品倒真未必有如今的人气。


地名古今有别,乍一对比,似乎确实少了那么点韵味。


只是,地名叫什么,确实是门大学问,不能单单考虑什么词好听。普及难度、地缘关系、历史传承、旅游经济......乃至户籍变更等等事项,都得一起算。


1964年,国务院同意陕西省更改盩厔等十三个县和商雒专员公署名称:


盩厔县改名为周至县;郿县改名为眉县;鄠县改名为户县......


这些变更方便了群众,减轻了儿童在学习、使用地名文字上不必要的负担。


改革开放后,一批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城市陆续更名:


云南“中甸”更名“香格里拉”,湖北“蒲圻”更名“赤壁”,湖南“大庸”更名“张家界”,四川“灌县”更名“都江堰”......


更响亮的地名,让城市与旅游资源的结合更为紧密,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并非每一次更改都尽如人意。


“徽州”更名“黄山”这一变动在此后几十年里争议不断,当地人大代表和民间多次提议将名字改回“徽州”,至今仍在为此奔走呼吁。“黄山”是旅游业的招牌,“徽州”则是“徽文化”的象征,二难之下,总有让步与牺牲。如今“徽州”难觅,徽州人氏寻根的乡愁也难以仅仅以经济效益来填补。


在古代,取名问题或许更为复杂,还要考虑避讳权贵名姓等诸多问题。


安禄山为唐肃宗所深恨,唐肃宗在位期间,同安改为桐城,宝安更名东莞......凡含“安”的地名都被改掉。北宋时期,“安”字也没个安生。为避宋太祖永安陵讳,永安被更名为咸宁,取《周易》中“万国咸宁”一词与其近义。


诸般因由,千丝万缕,皆牵系于地名上。但万般考虑,何者为上?


诸多案例已然为我们指明,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应该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然,这并不是说,老祖宗传下来的地名就绝对不能改了。事实上,我们熟悉的很多地名,本身也经过了历史变迁。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道”到“路”,再到行省,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地名也不可避免地一同调整。


但即便如此,地名变更也从来不是一件可以轻拿轻放的小事。


《桃花扇》末了,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满目凄凉,叹道:“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舆图换稿,意思是地图改了样式。舆图换稿,也就意味着彼时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某种意义上,地图制式的更迭,有着比纸面上的修改更为厚重的象征意义。


深冬的北京,紫禁城覆雪分外古朴静美。许多人说,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其实这恰恰是对北京与北平的误读。


明成祖朱棣迁都向北,自此,有了与南京相对的北京。明清故宫也始建于这个时期,可以说,伴随紫禁城数百年的地名,不是什么北平,正是作为京师的北京。


民国时,南京国民政府以南京为首都,北平也就失去了“京”字,成了北平特别市。


被误解的“北平”一名,或为明代以前的郡、府,或为民国时期的特别市,总之,皆与紫禁城没有直接关联。人们想象中的那一份厚重、神秘与美好,其实一直属于“北京”这个名字。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定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更名为北京市。


日月换新天,舆图换新稿。这既是传承,也是新章。




更多时评 / 关注我们


往期推荐01   试车事故,回应“翻车”,蔚来谈何未来|九派时评
02
   知网被审查,敲响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的警钟|九派快评
03
   一个如此淡定一个难忍激动,高考“681分”里藏着什么?|九派时评


九 派 新 闻

出品编辑  清来


其他平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