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像“招弟”们那样,勇敢地和以前的名字说再见丨九派时评

木姗 九派评论 2024-06-28




文/九派新闻评论员  木姗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姓名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父母赋予的姓名真的给自己造成了困扰、产生了心理负担,那么,就像“招弟”们那样,勇敢地和以前的名字说再见吧,去迎接一个崭新的自己,拥抱崭新的未来。

                                                                      

2021年8月21日,20岁河南女孩芃芃(原名招弟)的改名申请审批成功,她感到“如释重负、涅槃重生”,好像终于做回了自己。最近,这样的改名案例也越来越多。
 

十余年前,当10岁左右的芃芃在一本乡土小说中看到和自己一样的名字“招弟”,她才第一次了解到自己名字的真正含义,原来是想让自己招来个弟弟。自此之后,每当遇到需要提及名字的场景,芃芃总是感到自卑甚至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出生不受待见?为什么自己偏偏是个女孩?
 
类似“招弟”这样带有明显重男轻女色彩、强行和“弟”捆绑的名字还有很多:梦弟、迎弟、来弟、领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带弟……据报道,以国内某省份为例,截至2022年10月24日,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输入占人口比例排名前十的姓氏加“招娣”“招弟”的关键词,可以检索到叫该名的女性11104人。
 
名字不只是一个代号那么简单,它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显性符号,本该被赋予最美好的含义和期待。当新生命诞生时,无论性别如何,都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父母应当给予专属于这个孩子的祝愿,而这种祝愿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孩子的取名,如果因为孩子没能符合自己或他人的性别期待,而强行冠以和别人人生捆绑的名字,未来势必会给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理伤害。
 
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女性地位的提高,重男轻女的倾向已有了明显改观,但仍有不少叫“招弟”的年轻女孩们饱受名字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正式生效,赋予了“招弟”们自主改名的契机,“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不过,尽管法律支持“变更自己的姓名”,在实际执行中,改名往往是繁琐而波折的。名字不应承载盼儿不成的失望,不是“考验”孩子心理素质的工具,更不应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父母给孩子起名时,应该慎之又慎,在为名字赋予美好的含义、寄托积极的祝福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名字的谐音、歧义等是否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名字往往呈现了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很多人会根据名字想象对方的性格、喜好等,因此,好的名字应该给人传递积极的信息。
 
除了“招弟”这样明显带有性别歧视的名字,近年来,一些过于“特殊”的名字也常引发公众热议,如“张总”“伍拾忆”“王者荣耀”“李不尚书”“万涂思瑞”等。给孩子如何命名的确是父母的自由,但若日后孩子沦为同龄人的笑柄、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甚至到影响亲子关系的程度,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姓名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父母赋予的姓名真的给自己造成了困扰、产生了心理负担,那么,就像“招弟”们那样,勇敢地和以前的名字说再见吧,去迎接一个崭新的自己,拥抱崭新的未来。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更多时评 / 关注我们


往期推荐01 00后小伙刮腻子得世界冠军:平凡的技艺,做到极致亦是非凡丨九派快评
02
  英国迎来新首相苏纳克:他将如何摆脱约翰逊负资产?|以观天下
03
  #邮递员7年为20多位烈士找到家#无论哪个年代都有人默默守护|九派快评


九 派 新 闻

出品编辑  文和刀


其他平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