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因做书与冯天瑜先生交往,掐指数来已有十年。时间对芸芸众生都是公平的,不分高低贵贱、男女老少,这既是我的十年,也是他的十年,更是一个编辑与作者以书为媒愉快合作的十年。十年,在时间长河里可忽略不计,但在俗人短短数十载的生命里,不可谓短。其间所发生之事,亦足可铭记一生,影响一世。

一、《中华文化元素丛书》

2011年6月28日,我只身登上火车,度过漫长的十几个小时,于次日清晨终于到达目的地——“北国春城”长春。稍事休息,我前往长春出版社办理入职手续,下午正式上班。试用期间,我对手头分配的书稿质量颇有微词,表示想要做自己策划的选题。出版社对年轻人很宽容,允许新编辑亏本。半年后我顺利转正,提交了一套文化史丛书的选题策划方案,得到了部门主任的支持。

春节返长途经武汉时,我拜访了华师姚伟钧教授,聊起正在策划的文化史丛书,姚老师提议邀请文化史名家冯天瑜先生担任主编,他来协助。我素仰冯先生大名,读研期间曾多次在武大听他讲座,如能请到他当主编,则丛书必成。但此时我与先生并无直接交集,大喜之后,面露难色。姚老师宽慰我道:“你回去后先向社领导汇报,立项了我来做工作,争取促成。”

返回长春后,我速将此情况向社里反映,得知丛书由冯先生领衔,选题很快获批立项。我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向姚老师汇报。在他的安排下,2012年3月12日,我与社科编辑室张耀民主任飞抵武汉,在武大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先生的办公室会面。上午10点我们到时,先生已等候多时,微笑着在门口相迎。姚老师作简单介绍,谈话就进入正题。我先把选题情况略作陈述,先生稍加思索后表示认同该选题,但方案还需细化完善,由姚老师和他一起来主编。随后,先生一边发表高见,一边提笔修改方案,还当即联系了北师大萧放教授等几位作者约稿,效率极高。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打印选题方案的纸上正反两面被先生写满。姚老师遂提议边吃边聊,先生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已安排好在小观园为我们接风洗尘。离开办公室时,先生见我盯着墙上的一幅字,便走上前告诉我这是饶宗颐先生手书题赠他的苏东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不仅词好,书法亦佳。

梁、王题赠永轩公字幅

饭后我送先生回家的路上拉了些家常,得知我是黄梅人时,先生亲切地喊我“小老乡”,在听说我入行不到一年时,先生有些惊讶,对我竖了个大拇指,表示一定支持我把这套书做好,还邀请我进他家坐会。甫一进门,我抬头就看见王国维手书题赠永轩公的陶渊明《饮酒诗》,转身又看到墙上挂着梁启超手书题赠永轩公的一副宋词集句对联,如同步入庄严圣殿,不由心生敬畏。

先生请我坐下,端来茶水后向我讲起了永轩公与墙上字幅的来历,目光严峻,语气舒缓,偶尔提高语调,铿锵有力,虽面色平静自然,但我却真切地感受到先生内心的波澜起伏,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先生和永轩公的故事,颇受震撼,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的心里种下了将来有机会出版永轩公遗物的种子。出门时,我向先生发出来长春签约的邀请。

此行之后,我与先生的联系日渐密切,《中华文化元素丛书》也步入正轨。4月26日,社方正式邀请先生来长签约,我承担全程接待工作。但实际上我并不称职,每天到下班点先生就催我回去,如我滞留即严厉批评教育:“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要抓紧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去麻烦别人,你在身边我会感到不安。”我悻悻而归。当然,如有问题向先生请教时,他则永远是和颜悦色,耐心解答,令人如沐春风。

其间,先生在新民宾馆认真地审读了作者交来的大纲和样章,并逐个与作者电话交流,提出修改意见,众作者心服口服,欣然接受;还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好丛书总序,反复修改十余次,定稿后方让我发给作者参考。晚餐过后先生的身影就出现在新民大街,一边观赏“伪满洲国八大部” ,一边向我讲解这些日式建筑的模仿原型和建筑风格。

4月27日下午,宝成关老师邀请先生在吉林大学作学术报告。主持人在致辞时强调“冯先生是被毛主席表扬过的,毛主席曾说‘小冯比老冯强’”,话音未落,先生接上“我冯某人取得的学术成果不是毛主席表扬出来的”,底下顿时响起一片掌声。4月29日,参观完宽城区沙俄遗址、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后,先生又兴致勃勃地前往伪满洲国博物院,在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第十一子张仁乐的照片前停下脚步,指着照片回头对我说:“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先生参观伪满洲国博物院

2013年1月14日下午,《中华文化元素丛书》编委会在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会议室召开,先生提前到会场,会上全力支持我对书稿提出的修改意见,会后又与大家共进晚餐。翌日,我赴西安拜见张岂之先生谈《侯外庐全集》(张先生为我导师刘固盛教授攻读博士后的合作导师,刘老师推荐我联系张先生,该选题后改名《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出版事,出发前向先生电话辞行,才知道先生昨天是抱病坚持出席,今天一早就住院治疗,既感动又自责。

7月21日,先生因要出席8月初在哈尔滨举办的教育部历史学部委员会议,提前到长春对丛书进行审稿,同时对《中国文化生成史》做最后的定稿工作。某日中午我去先生入住的意江南酒店拜访,快到门口时,清洁阿姨神秘兮兮地向我打听房间里住的是个什么人,别人来长春是休闲度假,这位客人每天用餐后回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真是个怪人!我敲门进去,先生正哼着小调,拿着书稿踱步,桌旁还放着早餐剩下的半个馒头,乐在其中。

7月30日,先生和我等一行人去长白山,一路饱览美景,称赞长白山为风水宝地,并向我们讲解当地地形地貌、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等,还随手画出地形图指给我们看,其对长白山之熟悉程度较本地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令我们非常诧异。有人问先生是否做过功课,先生笑答道:“我三十年前曾撰文《吴禄贞与延吉边务》,查阅了相关资料。”随后,一行人皆饶有兴致地听先生讲解该文的思路和内容。事后我回长下载该文,与先生所述基本不差,其记忆力之佳,令人叹而观止。途中,先生坚持到“戍边楼”遗址凭吊吴禄贞,还去延边州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并向社长强烈建议出版《清末延吉边务》一书。

《中华文化元素丛书》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文件

由于资金所限和个别作者进度滞后,加之编辑力量不足,丛书的出版一波三折。2015年底,《中华文化元素丛书(第一辑14册)》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这是长春社主题出版实现零的突破。结果公示后,出版社高度重视,加强了编辑力量配备,进度也随之加快,2016年底丛书正式出版后又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后期资助。而我则在2016年11月做完该书的大部分工作后,即任职于千里之外的南国——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丛书出版后两月,我收到了师弟李春龙寄来的一套样书,给步入而立之年的我一份厚礼,也给我在长春出版社五年半的时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冯氏三藏

2014年8月4日,先生第三次来到长春,此行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中华文化元素丛书》第二辑审稿和修改《日本对外侵略的文化渊源》书稿。恰逢赶上第三届长春国际陶艺作品展,先生小试牛刀,现场创作了李白、普希金、托尔斯泰等数幅人物肖像瓷板画,引起国内外艺术家的围观

先生创作瓷板画现场

半月后,我陪同先生返汉。次日,我去先生府上拜访,正好遇到他在整理大哥刚寄到的永轩公的藏品。永轩公生前节衣缩食,购藏一批典籍、书画和钱币,典籍在“文革”前后大部分送往湖北省图书馆保护起来,钱币捐给了湖北大学,书画(含信札)则分散于先生五兄弟之手。此前湖北教育社曾出版过《近代名人墨迹——冯永轩藏品》,只收录了一部分,恐再难见到永轩公收藏全璧。一声叹息后先生沉默不语,空气顿时凝固。见此情景,我向先生提出由长春社修订再版,争取全璧面世。先生摆了摆手,说出此书成本较高,还需到其他四兄弟家拍摄,费时费力费钱,且销路不会太好,不能让出版社赔本。我坚持回去向社里汇报后再说,先生同意我试下,但叮嘱千万不要勉强。

1950年代先生全家福

我回长后把此选题报到社里。鉴于之前的良好合作关系,社里又很快通过。我当即回报,先生很高兴,随即与我讨论出版方案:机会难得,要尽量收全,除了永轩公遗存的藏品外,还有先生自己四十余年来的书画收藏,分为藏墨和藏札两册出版,并约定一旦他安排好后就带人前来拍摄。最后,先生还坚持自己补贴出版社七万元出版费(当然最后都以样书抵扣了)。

很快我就收到先生的电话,告知已安排妥当,速来拍摄。9月24日上午10点左右,我与王国擎总经理(社长助理)、摄影师赵刚(先生赐雅号“赵一拍”)到先生府上开始拍摄,我们从早到晚一连拍了三天。最后一天我们进门时先生不在家,刘老师(冯先生夫人)说他出门就回。几分钟后先生满头大汗地回来,手中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3支冰棍,一一分给我们后,先生才擦了擦额头的汗说:“天太热,给你们每人买了一支老冰棍,赶紧吃。”我们三人相视无言,默默吮吸,心中却荡起一片涟漪。

藏墨与藏币拍摄现场

四册信札需要高清扫描,先生思考片刻,便做出让我带回长春处理后再归还的决定。十一我回到武汉,次日交还四册信札。7日上午9点,我与王总、赵刚在北京火车站汇合,一碰面就打车直奔先生大哥家拍摄,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去先生二嫂家,并带回先生大哥家四册信札,当晚返长。

10月28日,我与王总、赵刚又赴青岛先生四哥家拍摄。因摄影师出现突发情况,部分藏品只得带回长春拍摄。11月14日,我将带回的藏品送归先生家,又与王总一行去汉口先生三哥家连拍三天,带回信札六册扫描。22日,我飞回武汉送还六册信札。此后一个多月里,先生及其四哥又数次翻出若干藏品,或自己拍摄后发我,或带回长春拍摄后送还。每次带着藏品登机时,我都暗暗祷告:可千万别出事,包里的藏品可比我的性命重要多了。此外,还担心藏品被安检人员扣留和没收。某次过安检,检查人员指着曾国藩的对联真迹等向我询问情况,我忙说是赝品才放行,背心惊出一身冷汗。

永轩公藏曾国藩手书对联

至12月中旬,两书才正式进入编目整理工作。一开始,先生就提出对所收录的书画和信札要进行辨伪、文字释读和句读、印章识别、作者简介等工作。其要求之高,对于初出茅庐的我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我在对书画和信札做了一部分整理工作后,深感学识有限,加之手头工作繁重,便建议请人帮忙,既加快进度又保证质量。先生赞同此议,请了武大王三山老师、钟书林老师和周宁同学协助他;我则邀请东北师大刘奉文教授、王春伟同学等人协助。此后数年,我大量精力投入整理工作中,每每以破解一人姓名字号、识别一字一印为乐,常有与古人隔空对话之感,早晚与先生交流探讨,往来电邮三四百通,有时候一天三五通。其间之苦乐,非为外人所知。

2015年1月,正当整理工作如火如荼进行时,忽传来先生做心脏搭桥手术,所幸无大碍,两个月后出院,但不久又意外在家摔倒住院。治疗期间,先生不时用手机发来校对的信息,似乎忘记了自己刚做过大手术,还督促加快进度,让我时常感动其学术生命力之坚韧顽强。

冯氏藏墨展首日先生与其大哥合影

经过反复多轮校改,藏墨书稿于8月中旬清样。8月20日,先生来长审读清样,又修改数次。9月20日,藏墨在北京雅昌公司正式印出,我和王总连夜从北京送抵武汉。24日,武汉大学万林艺术馆举办冯氏藏墨展暨《冯氏藏墨》首发式,先生大哥、三哥等家属多位到场,藏墨得到了与会来宾的认可。第二天中午,先生专门设宴招待大哥一家,邀我作陪,兄弟俩感情极好,一家人其乐融融。

先生题赠《冯氏藏墨》给

《荆楚文库》编辑部周百义主任

十一回汉,我去先生府上看望,汇报相藏札的进度和遇到的困难,以及手头正在收尾长春出版社首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张岂之先生主编33卷本《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整理藏札精力不济,但可先行上马《冯氏藏币》,提前做完拍摄工作。先生表示理解并同意此方案,三藏之名,至此确定。

12月24日,先生安排妥当后,我与摄影师郝勤建及其助手来到湖大钱币馆,管理员蔡老师积极配合,连续拍摄四天,始告竣工。同学尹阳硕博士熟谙钱币,便推荐帮忙,获先生批准。此时,我向先生提出跟他读博的愿望,由于先生已停招博士,不在招生博导名单之列,便回复要考虑下,还需向武大校方说明。不久在电话里,先生对我说李校长已同意他再招,嘱我好好复习。

然而天不遂人意,2016年刚过完春节先生便告知查出癌症晚期,已入院治疗,读博一事只能中止,且先生说他可随时指导我的学术研究,不必讲求师生名分,还推荐联系我读杨华老师的博士。获悉此情况后,我顿觉晴天霹雳,茫然失措,只有一门心思加快进度,放弃了读博的计划。囿于病情反复,虽然联系没有之前频繁,但每次问候先生时,他都乐观坚强,笑称“要与时间赛跑”,屡次问及进度,并让我寄校样给他。考虑到先生的病情,我只得以整理者未定稿来推延,自己揽下整理、统稿和编校工作,想着等先生情况好点再说。因为工作繁重,还把师弟、同事李春龙拉了进来。

我离开了长春后,《冯氏藏札》和《冯氏藏币》移交给部门张中良主任和师弟李春龙继续编辑。2017年10月,《冯氏藏札》正式出版,三个月后《冯氏藏币》也宣告面世。至此,冯氏三藏历经三年多的时间终于出齐。但物是人非,参与其役者多遭变故,先生的大哥和三哥在2016年上半年先后离世;先生本人也饱受病魔摧残,身体每况愈下;“始作俑者”的我于2017年7月从浙大社辞职回武汉出版社工作,接手后续编辑工作的李春龙远赴广东……

冯氏捐藏馆开馆与先生合影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2018年12月3日,武汉大学举行“冯氏捐藏馆”开馆仪式,先生及其四哥将手中藏品悉数捐给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为公用”,冯氏藏品终得好归宿。在活动开始前,先生让跟他一起坐车过去,在家中动情地对我说:“冯氏藏品能得此归宿,我们一家人都要感谢你,你是最大的功臣。如今大哥和三哥已走,如果当初不是你及时处理,哪有今日之事?”我赶紧站起说“不敢当”,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虽然后面两书未署我名,但看到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我没有一丝一毫遗憾,相反有一种还清欠债如释重负般的轻松。

冯氏捐藏馆藏品展当日客串讲解员

 2019年初,先生委托我联系中华书局修订再版“冯氏三藏”。2021年3月20日,武汉博物馆举办“冯氏捐藏馆”藏品展。展览深受市民观众喜爱,有不少外地游客特意前来观展,展期也一延再延。“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冯氏两代学人悉心守护的“冯氏三藏”,时隔半个多世纪后依然发潜德之幽光,普惠世人。有时候我在想:永轩公如地下有灵,当会亦感欣慰吧?

(未完)


责任编辑:郭艳红


作者简介



胡新,1986年生,湖北黄梅人。历史学硕士。现任武汉出版社城市文化中心主任,副编审。策划、参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六项、“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四项,所责编图书曾两次获得省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一次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

轻按二维码,关注六家

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欢迎合作、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