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老师去世后做了大体老师:一声老师,一世感念丨九派时评

木姗 九派评论 2024-06-27




文/九派新闻评论员  木姗 


遗体捐赠是严肃的生命课题,不仅是个人生命观、价值观的问题,也是勇气和大爱的体现。它不是一件靠提倡、靠呼吁就能推动实现的社会公益,它靠的是一种“从我做起”的精神力量,每一个做出这样选择的人,都值得被尊重、被感激。

                                                                      

55岁的小学老师去世后,成为了一名大体老师。

 
“听说,在大学里,遗体捐献者被称为‘无语良师’,我捐献了遗体,也能够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当我的老师。”

 
近日,浙江杭州,55岁的小学老师周红飚因病离世。生前她登记了角膜和遗体捐献,希望再为社会做点事。


图源:央视新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常常用来歌颂教师的无私奉献。周老师18岁开始从教,把自己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学生,37年的教师生涯,带了上千名学生。她不仅课上得好,还很有爱心,哪个学生家里有困难,她都会出手相助。她说,生命是短暂的,但爱可以永恒

 
2022年11月,周老师就登记了角膜和遗体捐献,她说,如果身故后身体还能发挥作用的话,还想为社会再做点事。周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她的选择,让更多人意识到,死亡不是奉献的终点,而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走了,去了天蓝色的彼岸,留下所有的祝福给你们,祝平安。”这是周老师留给这世界的最后一段文字,此后,她便是一名无言的大体老师了。

 
大体老师,是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他们为医学事业的奉献值得被感恩、被铭记。他们无偿捐献自己的遗体,过世8小时内,遗体急速冷冻到零下30℃保存,教学使用时再复温到4℃。他们的无声教学,可能是医学生在解剖课上第一次观察到人体的内部结构,也可能是临床医生操刀手术的第一个“患者”……他们捐赠的器官或许还能为他人重新注入生命的能量,让他人能继续感悟生命的美好。

 
生前人民教师,死后大体老师,这或许是对教育事业的最好诠释。主动选择遗体捐献的仍然是少数,人们的顾虑来自很多方面,有的担心自己的遗体不能被妥善利用,还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入土为安”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虽然知道死了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但是一想到遗体供人观察研究、切割缝合,即便遗体捐赠者自己能接受,他们的亲人、爱人想到这里也会伤心难过。

 
遗体捐赠是严肃的生命课题,不仅是个人生命观、价值观的问题,也是勇气和大爱的体现。它不是一件靠提倡、靠呼吁就能推动实现的社会公益,它靠的是一种“从我做起”的精神力量,每一个做出这样选择的人,都值得被尊重、被感激。

 
根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数据,截至2022年9月4日,中国共有500余万人志愿登记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其中,甘肃近五年登记人数持续增长,仅2021年全年的登记人数就超过了2.5万。不久前,北京还举办了一场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的追思会,据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累计遗体捐献志愿报名的登记人数已经超过2.8万,遗体捐献人数4428人。

 
感谢每一个像周老师这样的人,正是他们的勇气和大爱,让生命生生不息,让医学不断前进。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更多时评 / 关注我们


往期推荐01 热爱樊振东,别做“私生饭”:让体育保持纯粹丨九派时评
02
  孙卓被拐案开庭,“天下无拐”需要更完善的法律丨九派时评
03
  无效超长加班,是社会的负和博弈丨九派时评


九 派 新 闻

出品编辑  木姗


其他平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