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生儿是“文盲”?看不到这荒诞,才是最大的文盲丨九派时评

文和刀 九派评论 2024-06-27




文/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系统会做出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判定,源头上来说,设计它的时候就有些欠缺考虑,服务意识不够到位;实际执行上,又有一层手动变更的“保险”,让人的判断为系统的判断把关。有网友提到,自己刚上户口时被标注的并非“文盲”,而是“学龄前儿童”,这个标注就客观多了,也让人舒服多了。

                                                                      

你愿意孩子在户口上被标注为“文盲”吗?近日,有一位山东网友反映,带新生儿上户口时,孩子文化程度一栏被标注为“文盲或半文盲”。在这位家长看来,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标注有些过分。

 

文盲这个词,客观吗?它字面上指的是不识字并且不会写字的成年人。而在现代社会语境中,它显然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标签——某些会识点字也会写点字的成年人,由于其知识体系“四面漏风”,同样被称为绝望的文盲。无论从哪个角度,用文盲来标注一个尚还有无限未来的新生儿,都明显不合适也不客观。

 

荒诞就在眼前,但对此视而不见,就是一种懒政。意识不到眼前的荒诞才是最大的荒诞。


 

当地后来就回应,说该信息由系统自动生成,可以随时进行变更。这话乍一听有点敷衍,再一想有点无奈。说敷衍,是因为办都办了,事后再说可以变更,麻烦的还是普通群众,平白无故费时费力多跑一趟,说不准还要额外准备一系列材料。说无奈,是因为也能理解,咱们有些部门单位“一直是这么过来的”,没听说过按系统办事还会有疏漏,导致他们根本没这个意识。根本没这个意识,也就谈不上培训公务人员对其有所留心了。

 

然而,自动化办公,就可以不走心、不过脑了么?系统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系统的判定是非此即彼的,可是人给它设定的规则可以是复杂多面的。只管它填了,不管它填上去会怎么样,只做到了服务的形式,没做到服务的目的——说到底,这荒诞就是形式主义的体现之一。

 

系统会做出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判定,源头上来说,设计它的时候就有些欠缺考虑,服务意识不够到位;实际执行上,又有一层手动变更的“保险”,让人的判断为系统的判断把关。有网友提到,自己刚上户口时被标注的并非“文盲”,而是“学龄前儿童”,这个标注就客观多了,也让人舒服多了。使用更中性也更贴切的标签来定性一个小朋友的情况,也是一份人文关怀。

 

许多网友的共同经历说明,这多出的一点人文关怀很重要。至少,户口本上不为“文盲或半文盲”,为成年后的他们摘下了一个丑陋的标签,卸去了一副担子。网上能查到,办理一次户口“学历信息”(文化程度)变更可不那么容易。得准备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得是原件,不收复印件)、学历证书或学历验证证明(境外文凭还需要额外验证)。得在线上政务服务平台填写申请、上传资料,还要双向邮寄。申请人属未成年人、成年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还需要提供监护人居民户口簿及关系证明材料(《出生医学证明》、《收养证》、法院判决书或裁定书等其中之一)。如果居民户口簿能够反映亲子关系可以省去此项。许多人因为这手续麻烦,一直没有去改掉这个“文盲”的标签。错乱的用法,反过来消解了这项标注存在本身的意义。

 

孩子不是文盲,文盲不是孩子。如果这件事尚且需要向某些部门单位、某些公务人员做科普的话,那倒不知究竟谁才是文盲了。如果明明不盲却仍然看不到,那究竟是哪里盲了呢?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更多时评 / 关注我们


往期推荐01 “他们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是一种残忍的取悦丨九派时评
02
  工作“逆向流动”是社会更多元的象征丨九派时评
03
  中国选手包揽前三名:跑最美的赛道看最美的你丨九派时评


九 派 新 闻

出品编辑  木姗


其他平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