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确诊癌症为何会是“开心一刻”:活出自我,不等于唯有自我丨九派时评

易国祥 九派评论 2024-06-27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国祥 


活出自我,不等于唯有自我。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必须从释放生命中的爱与亮点出发,其中包括对父母的接纳、理解与宽宥,多一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就能够超越过去、超越父母,弥补过去的遗憾和父母的过失,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价值。

                                                                      

近日,话题“36岁常青藤毕业确诊癌症后反而很开心”登上微博热搜。博主有两句话成为焦点:“确诊癌症最开始的那两个月竟然是开心”“后悔一生没有按照自己意愿好好活过”。本来面临强烈的生死威胁的人,竟然是开心?而这种开心竟然赢得全网共鸣?这令人倍感诧异。


 

观其发言,似乎博主并非表达了对生死的无畏超越,而是对其人生由父母全程“保驾护航”的发怨。博主因为患癌之后有某种顿悟和解脱可以理解,但很难认同。如果认同这种“开心”,是否隐含着对生命和健康的漠视?而这种反常的主观体验得到网民共鸣,是否折射了当下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种种软肋。所谓“全网共鸣”,难道不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某种社会情绪吗?

 

这使人不得不联想到近些年为数不少的“烦恼少年”们动不动就出走、割腕、跳楼等极端事件。每一桩悲剧的背后,当然与社会过度关注和父母超常期待有关,但很大原因是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生命和健康对父母的重要性,或明知父母最在意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却以此来要挟父母。如果我们认同这种“开心一刻”,是否会助长漠视生命的风气,或加重相互消极感染?这对孩子们成长和相关家庭,无疑会埋下悲剧的隐患。

 

也许有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文化,但是,血脉传承、世代相继的生命文化不会因为社会转型而消失。一个家庭的和睦团结、一个家族的前赴后继,一个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这也许就是其中的密码: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与大家息息相关,每一个人的荣辱兴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

 

如果把该博主的“开心一刻”归咎于其父母在其本科专业、职业选择和城市居住的诸多限制,归罪于父母对子女按主观愿望索取所谓的情绪价值,这就是一种苛责和牵强了。每一代父母都不是学会了当父母才当的父母,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初心和已知经验把孩子带大,尤其是面对独生子女这个新生事物,在物质条件相对优渥的条件下育儿,他们没有现成经验,一定有误区和过失,对此可以反思、可以总结,但这不是我们完全摒弃父母教育、否定父母关注的理由,更不是我们漠视自己生命和健康的理由。

 

其实,“后悔一生没有按照自己意愿好好活过”的顿悟和觉醒十分可贵。只是,如果把这种思维掉个方向,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看,认识生命的本质。活出自我,不等于唯有自我。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必须从释放生命中的爱与亮点出发,其中包括对父母的接纳、理解与宽宥,多一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就能够超越过去、超越父母,弥补过去的遗憾和父母的过失,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价值。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更多时评 / 关注我们


往期推荐01 汶川地震十五周年祭: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丨九派时评
02
  讲法治不“惯”着,也是为城市荣誉而战丨九派时评
03
  郑大马院教师被控性侵:立德树人者,为人必须经得起考验丨九派时评


九 派 新 闻

出品编辑  木姗


其他平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