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护生物多样性,实际行动来践行丨九派时评

梅明蕾 九派评论 2024-06-27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梅明蕾


在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下,我国生物物种不降反增,其中法律法规、社会宣传、个人学习和观念的转变等因素,无一不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每年都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于5 月22 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中国科学院正式在线发布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 版》。新版较2022 版新增10027 个物种和354 个种下单元,其中,动物界、植物界和真菌界均各有新增,而真菌界也成为新收录物种数量最多的类群。
 

宏观上看,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对人类个体而言,多样的生物提升了空气和水的质量,提供了均衡的食物营养,也为自然界展示绚丽多彩的风景提供了保证。在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下,我国生物物种不降反增,其中法律法规、社会宣传、个人学习和观念的转变等因素,无一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人人可见的事实是,当下社会上随意抓捕动物、损毁植物的行为几近绝迹,这首先得益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制约。捕获几只法定保护的鸟儿,可能受到罚款甚至刑拘的惩戒;受利益驱使偷捕偷运保护动物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铁定获刑;甚至违规砍伐了一棵老树,其行径也可能被媒体曝光,行为者也将付出代价。正是在这样无所不至的依法保护下,湿地公园的鸟儿正逐年增加,居民小区内甚至发现了多年不见的小动物,更不用说在原始森林和国家公园内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不断好转。日益提高的违法成本,也使曾经的以身试法者朝着“不敢、不能、不想”的方向转变。
 
保护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是底线,社会和个人伦理道德的提升、观念的转变则是根本。著名哲学家钱永祥先生开出系列讲座《人性之镜:动物伦理的历史与哲学》引发关注,人与动物的关系一次次摆到人类面前,越来越多的有心人去反思人类的行为。人们开始以同情心和同理心对待动物的受虐和死亡,虐(杀)待动物(哪怕是未有明文保护的动物)的行为受到公众遣责。饲养猫、狗等宠物的行为培育着人们对动物的爱心;越来越多的珍稀动植物进入人们的相机镜头,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
 
保护生物多样性,媒体大有作为,媒体功不可没。多年来,无论是大众传播媒体还是各类自媒体,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监督曝光违法违规行为、传播爱护动植物的动人故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为公众所认同。更有新闻人出于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深度认知和爱心,常年跟踪报道某些珍稀物种(如白暨豚),已然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而广获点赞。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后,全国各地不妨以实际行动来牢记这个世界性的纪念日,以强化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特定宗旨。厦门拟为白海豚建立个体识别库;位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的中国·红河蝴蝶谷将迎来“蝴蝶大爆发”的最佳观赏期,届时将有约8000万至1亿只蝴蝶破茧成蝶,翩跹飞舞。愿这样的盛景,成为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写照。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更多时评 / 关注我们


往期推荐01 地铁的“前瞻性”,取决于发展的“一盘棋”丨九派时评
02
  打造平价景区,葛天才的“试验”能成功吗?丨九派时评
03
  法院企业合作催收停车费:司法服务可不是选边站丨九派时评


九 派 新 闻

出品编辑  朱明


其他平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