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追溯(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主流观点通常认为,中华文明只是到了近代才开始衰落,中国科技发明也一直领先于全球,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朝廷采取闭关自守政策或腐败无能,导致社会经济乃至科技的衰退。但纵观历史,朝代的更迭不过就是一轮轮政治周期,一个朝代的衰落或许会放缓文明或科技进步的步伐,但文化和科技都是可以传承、改良和进化的。我认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重要因素,中西方这种思维方式的差距早就存在并不断拉大,只是到了近代,到了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才显性化。
思维方式对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一般认为,人类历史上有四大文明发源地: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不少国人会自豪地说,其他三大文明古国都已经衰落了,只有中华文明还在绵绵相传。但是,站在当今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这个阶段上来比较四大文明之间的优劣,似乎并不恰当。
从文明发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看,这四大板块上的原创性文明几乎都残缺不全了,且都在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融合而衍生出新的文明;但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它们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多次衰落乃至消亡。
按照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诞生时间排序,中华文明应该是最晚诞生的;而且仅就科技发展水平而言,中华文明并未显现明显优势。我们经常自吹,国内某项发明领先于西方一千年,但最终结果是我们发明了火药,人家制造了枪炮,我们发明了“水运仪象台”,人家制造出钟表。古埃及的造船技术再突出,也从未获得过海上霸权地位;郑和六次下西洋,也远不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价值大。
以水运仪象台为例,水运仪象台中首创的擒纵器机构是后世钟表的关键部件,因此它又被我们认为是钟表的祖先。但钟表除了这个关键部位外,还需要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即发条、大小齿轮和游丝等,这类精密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显然很难从水运仪象台改良或进化而来。
对此,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了李约瑟之谜”,即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国内一些庙堂之上的历史学家经常说,中华文明自古领先于世界,至近代才开始衰落,源于清朝的闭关自守、腐败无能。有的学者则看得更远一些,认为中华文明的衰落始于元。我认为,以朝代的盛衰来判断文明的盛衰似乎不足取,因为朝代的变迁只是反映了历史周期,但文明具有传承性,如科技、文化、宗教、习俗等,不会因为一个朝代的终结而失传。
从历史观看,朝代的更迭不可避免,每次更迭都意味着旧朝代的衰败,中华大地多次被外异族殖民统治,但这些都不是文明衰落或导致科技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有人说,除了中华文明还在发扬光大,其他三大文明古国都不复存在了。然而,我们当今所体验到的文明,究竟有多少是本土传承下来的“文明”,有多少是因为被动开放而被传授的“西方文明”呢?
环顾四周不难发现,当今各种交通工具、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厨卫用品,绝大部分都是由西方发明或者原创;一些司空见惯的材料,比如混凝土、铝、明亮的玻璃、合成橡胶、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等,这些都是在西方的发明。从我国基础数理化教科书到大学各类专业学科,绝大部分也取自西方的固有学科和教材。可以说,当今全球绝大部分地方都在应用和享受西方文明的成果。
可以说,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原创性文明,实际上都无一例外地衰落了,而且,我认为衰落的时间并不是在近代,而是当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减慢,科技进步放缓的时候,当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发生冲突,外来新的思想、新的宗教、新的文化和技术开始在本土传播的时候,古国文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记得前年中国发射了一个量子卫星,叫墨子号,墨子生于公元前,为何要用公元前的人名作为全球最前沿的科学实验卫星的命名呢?因为墨家之后,中国的崇尚科学的这一流派就没落了。不少学者把墨家之道不能传承归咎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导致思想被禁锢、科技发展缓慢。
但是,如果把中华文明的衰退归咎于某个朝代或某个皇帝的“执政理念”,那也是失之偏颇了。因为文明所包含的领域太广了,如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据说北宋初年仅有户650万左右,到北宋大观三年的时候,全国户数达2088万,人口约11275万,人口规模据世界第一,但国土面积却只有唐朝时的四分之一,这说明北宋的农业技术水平一定是有了很大提升,农业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
所以,文明衰败的原因并不能归咎于战争引发的朝代更迭,虽然战争对文明的冲击非常大。而且,衰败永远是相对的,就是当两大文明交锋的时候,必然有一方将以失败而告终。如当西班牙的军队登陆美洲大陆,并与代表玛雅文明的本土部落发生冲突,最终把对方殖民了。玛雅文明是一种封闭的文明,因为没有与亚洲或欧洲有任何交流的机会,因此就相对落后,甚至它都没有进化到青铜器时代,于是就不堪一击。
中华文明在全球四大故文明中起步最晚,但并没有显现后发优势。比如,古希腊文明的传承脉络很清晰,它是西方现代科学的发祥地,我们可以从英国工业革命找到古希腊文明的传承踪迹。但是,我们却很难从中华文明的延续中去认定该文明与现代科技之间必然联系,尽管在全球同一时代的历史横断面看,中国古代很多领域的科技发明有一定的领先性,但在起步时间上的领先,却不改被别人超越的命运。
为何中国近代的科技进步明显放缓了,为何中国与西方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领域相比,其差距越来越大?我始终认为,这与中西方不同发达程度的思维逻辑有关,西方偏重于形式逻辑,而且逐步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形式逻辑体系;而中国的辩证逻辑较为发达,而且一直延续至今。
以中西医的差异为例,辨证论治就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强调整体性,注重人体器官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但是,无论是东西方,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医学都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人类在对自身身体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医学理论。古代西方国家的医学起源于古希腊,它提出了"四体液学说",认为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液、黑胆液组成的,而且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身体中充满了各种液体,这些液体的平衡是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同时,古代西方医学还强调人体与自然的相互联系,认为健康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绪状态、环境、饮食、锻炼、心态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带有猜想色彩而非实证的理论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非常相似。
但是,到17世纪时,"四体液"学说遭到西方学者的质疑,它被认为是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空洞理论。此后,西方国家的学者在近代时期发展出了一门建立在科学和实验的基础上的全新医学体系。
不难发现,古代中西医学的差异实际上很小,但是西方到了近代就进化了,甚至可以说是推倒重来;现代中医学对传统中医学虽有很大的改良,但并没有动摇其理论基础和哲学理念。尽管中医的治疗方式确实具有独到之处,如经脉理论等,但它确实与西医的治疗方式属于两种迥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其实,从中医到中国画,或从中国的科技到中国的艺术,你都会感觉到彼此的相关性,都在“写意”;而西方的则注重写实,如罗丹的人体雕塑如此逼真,甚至有人怀疑他是以真人为模子翻版出来的。又如,从西方的油画、雕塑再到如今的数字电视,彼此似乎有传承关系;西方人用的鹅毛笔到钢笔,再到圆珠笔,你仍可以感受到先后有传承关系;但在中国的毛笔与西方的铅笔之间,却看不出有传承关系。
因此,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再以中西方文字的差异为例,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均是象形文字),虽然目前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但仍属于表意文字,音、形、意相互联系,为形象思维提供了方便的工具。欧洲各种字母的共同来源,是希腊字母孳生的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希腊字母则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而腓尼基字母则是公元前15世纪在古埃及人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圣书字”基础上产生的。
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在楔形字基础上将
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形成
可见,欧洲文字与汉字的起源都是象形文字,但前者经历了多次创新转型,已经脱胎换骨,完全没有了象形文字的痕迹,语法、逻辑性、抽象性都很鲜明。后者却没有转型为字母或表音文字,只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法;汉语动词没有时态,名词没有阴性、阳性、单数、复数之分。如果不是在100年前新文化运动时借用西方的标点符号,如今不知道读书学文有多费劲。
正是因为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引导人们展开形象思维,这或许就让汉民族在抽象思维上成为短板。如商高在公元前1000年就发现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勾三,股四,弦五。尽管此发现早于毕达哥拉斯定理五百到六百年,但汉民族对几何学的进一步研究成果却不多,如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是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证明的。
因为字母可以作为代数就显得十分简便,如果把汉字作为代数就显得很笨拙。因此,西方的逻辑推导就可以用字母加上阿拉伯数字,运用数学符号,就可以发现很多定律,而汉字既无字母,又无简练的数字表述形式,导致推导过程难以深入。
由于抽象思维或形式逻辑的运用缺乏合适的工具,使得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注定会扩大,也许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人把腓尼基字母转化为希腊字母时,就注定西方文明必然会胜出,东方文明必然会衰落了。
迄今为止,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依然很难改变深藏在骨子里的思维习惯,即讲整体性、讲辩证关系、讲天人合一。这就导致很多领域就难以深入研究下去,比如,当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理论时,中国的精英们还在写八股文考科举;当牛顿因为苹果掉下来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我们连离心力、向心力、加速度等概念都没有。因此,思维方式上的差距才是导致科技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思维方式的差距不仅指我们在形式逻辑体系上不够完备和深入,还表现在思维活动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很少进行枯燥的纯理论研究。其功利主义太强,并且和特定的政治或伦理观结合过于紧密。时至今日,功利主义思想仍然会体现在我国的研发投入结构上。
美日中韩四国R&D费用投入的分布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6》,中泰证券研究所
例如,2015年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只占研发总投入的5.1%,美国要占到18%,但我国在试验发展方面的投入占比远超美日韩,试验发展是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知识,为生产新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工艺,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升工作进行改进。
因此,思维方式的背后,其实也反映了文化和宗教的传承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当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崇尚福禄寿的时候,就很难不功利了;当西方民众被基督教文化所引导的时候,其行为一定会更从容些,因为他们的幸福在来世。
延伸阅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