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近35万考生参加中考!快来看专家解读语文、物理与化学试卷

重庆教育 2020-08-31






7月12日,2020年中考正式举行,全市共有34.97万名考生参加考试。


据了解,今年重庆市实行高中招生考试与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英语听力30分),物理80分,化学7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各50分,文化考试总分为700分,中招体育考试50分,普通高中招生升学总分为750分。


今年语文、物理、化学三门学科中命题思路是什么?考试题有哪些特点?下面,小育带你看详细解读。


考生自信地走进中考考场 邹乐 摄








语文


2020年语文中考命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重庆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命题指要》,在准确研判今年“疫情”影响下的教情、学情、考情的基础上,本着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以及增强试题基础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原则,坚持为学生未来发展培养语文智慧的导向,开展本次命题工作。


此次试题有如下特点:


①坚持立德树人,关注人格培育


试题充分体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让学生在读文答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感染,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②坚持学科本质,关注核心素养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语文学科的题中之义。本次试题着力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方面的考查。


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方面,一是着力于情境中的运用。如两套试题“综合性学习”中的“诚信”采访、打电话邀请非遗传承人作讲座等题目,都植根于真实的生活语文运用场景。此外,有一套题的第4小题将“附和”一词置于四个真实的语言情境之中,让学生去判断词语运用的正误。这些都是生活语用的典型。


③直击社会热点,贴近时代生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当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社会热点。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试题选材上。本次试题选材鲜活丰富,处处洋溢着生活文化气息。其中一套试题的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关注部分中学生的心理情绪,以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纾解新冠病毒带来的负面心理的影响,回应了生活现实,也指向于学生未来的人格建构。


另一套试题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则选取了一组“人工智能改变生活”的材料,既与日常生活接轨又直击科技前沿,憧憬未来人工智能下的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④注重学考导向,关注教材知能


中考,既有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选拔功能,也有教学导向功能。本次考试除了坚持了传统的字音、字形、词语积累、古诗文积累和文言文阅读来自教材的命题思路,还扩大了教材内容的考查力度。


试卷聚焦学生的思维过程
关注传统文化,彰显“以文化人”


解读者: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高级教师 谢芳


202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A、B卷保持稳健作风,在试卷结构、考点分布上与2019年大体保持一致, 坚守中又体现创新。两套试卷均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为纲,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寓价值观引导于语文核心素养考查中,在丰富的言语实践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让学生精神成长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同频共振。


针对今年的特殊疫情,试题从语言材料、情境创设,命题设计等多角度演绎着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关键词,让学生在多重对话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名著阅读《简·爱》中,检视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童年简爱在他人身上获取向阳生长的力量,成年简爱在离开与回归中感受尊严与爱的力量。实用类文本阅读以“调控负面情绪”为话题,在疫情背景与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无缝对接中,关注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灵成长。命题作文“历练”让学生反思经历世事后获得的锻炼和成长。命题作文“绊·伴”让学生关注成长路上的“磕绊”与“陪伴”。实用类文本阅读“人工智能”指引学生理性看待未来的生活,时代气息浓郁。


试卷关注传统文化,彰显“以文化人”。同时聚焦学生的真实阅读,通过对不同类型文本的把握,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充分发掘小说的独特价值,从明暗线索、人物形象、小说情节安排、小说主旨、小说结尾等角度精巧设题,引导学生进入丰富独特的文本空间,有效考查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实现文学文本的审美价值的考查。


试卷聚焦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巧妙设题消除所谓“套路”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导向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今年不少试题摆脱概念化的提炼和公式化的表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切细致的体验和精准的分析探究。两套试卷中的综合性学习均来源于教材,但又有拓展创新。这对教师更好的理解教材、运用教材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交巡警在路边执勤,为重庆中考“护航” 邹乐 摄








物理


今年的物理试题难度稳定,立意呈现创新。今年试题在题型、题序、梯度、难度等各方面与2019年度试题相当。学生答题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利于学生水平的发挥。今年的试题设计中,无论是选项的“似真性”、填空的唯一性,还是垒标轴的规范性等都作了反复的推敲,确保无误。试卷格局在求稳之余,还从背景材料的选取、设问方式、教学导向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以确保试题立意和呈现的新颖性。


试题规避死记硬背,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彰显物理学科特色。如第16题的最后一问,学生通过分析“电流与电压关系”探究实验数据,结合实物电路分析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值,还考查了学生用电安全意识。第17题的实验情景是学生常见的,但实验结果的差异会引发学生质疑。这样的质疑,将唤起学生认知冲突,只有真正理解了科学方法,具有物理素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生,才能够分析出问题的关键。“质疑”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试题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建立模型”。如第12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考查学生充分利用图像信息,建立“切割+重叠”的新模型;第20题在常见的家用多档位电器的基础上,从健康、节能的角度创新设计多档位开关,让学生通过识别开关的状态而分析清楚电路的连接本质,这些就是物理素养。强调对探究过程的研究,注重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在模型研究中呈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试题注重探究能力
科学思维的考查


解读者:重庆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晏福勇


今年的物理学科试题命制严格遵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试题内容覆盖了初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没有偏题、怪题。在保持试题难度和题型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试题设计上力求贴近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难度求稳、形式求新;试题注重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的考查;注重课程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试卷大量引用身边的图文素材,聚焦社会热点,也聚焦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如试题内容聚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所建立的物理模型设置,但又不是死记硬背、简单模仿,要求学生在原模型基础上有自已的创造性思考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如试题中的第8、12、17、20题等。再如卷中的12题都是结合常见的切割和重叠等生活现象,综合考查了学生图像中获取信息、受力分析能力。








化学


两套化学试题的命题依据是两个纲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命题指要》,试题内容指向是两本教材。


试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保持试卷结构的连续性,二、发挥试题内容的导向性,三、关注情景设置的社会性,四、渗透学科之间的联系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所以试题中以实验为情景的素材比较多。试题情景的选择也关注社会的热点,注重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大到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小到营养物质、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垃圾分类、食物保鲜等。


试题难度稳定
考查常规知识和基本能力


解读者:南岸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 岑远康


今年的中考化学试题科学合理,难度相对稳定,试题在课标和教材规定的知识范围内,以知识为基础,素养为导向,能力为核心,改变设置问题,以考查常规知识和基本能力。


试题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化学史事。如题目中涉及的“成语中的化学、火柴的发明、元素周期表时期律的发现、甲醛不能用于食品防腐”等材料背景。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祖国、爱科学、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的情怀厚植于学科教育教学中。


试题严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纳,以我市统一使用的教材为本,重点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没有出现偏、怪、难、旧的题目。试题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结合大量时事、热点、生活、生产、环保、能源、材料、医疗、健康、安全等为载体,融入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生体验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感悟化学知识在改善生活、保护环境、保障健康、维护安全、改造世界方面的无穷魅力和巨大价值,对化学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


来源丨重庆发布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