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还是研学旅游?6大步骤让旅游秒变研学
△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研学猫关注我哦~
编辑:韦幺白
1959字 | 5分钟阅读
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研学旅行淡化了教育性和实践性,几乎等同于春游、秋游及夏令营活动,使研学类旅游既少“研”,也不“学”。
如何才能让研学旅游变成真正的“研学”呢?
跟研学猫一起来看看北京新时代教科院教研员、自然教育从业者张会强是怎么解答的吧!
01
旅游产品与研学产品的相同点
旅游产品和研学产品,有很多相接近的地方,大家之所以觉得,旅游产品和研学产品差不多,主要因为它们有两个共同点。
▋第一个就是两者的组织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是出行活动,不管是旅游还是研学,都要设计行程,安排好车、景、餐、房,也就是交通、目的地和活动、就餐和住宿几个方面。
▋第二点就是两者的资源场景和基础条件也都比较类似。去故宫旅游也好,去故宫研学也好,都是在故宫里,环境条件都一样。
也因为这两个共同点,所以很多旅游的产品,旅游的目的地都可以挖掘适合研学的内容,做成研学产品。
02
旅游产品与研学产品的不同点
旅游产品和研学产品看起来相类似,其实有很大区别。
▋第一个区别就是出行的目的不同,出去旅游的目的是玩儿,是开拓眼界,追求的是玩得开心。研学的目的是学,是研究性学习,旅行是形式,“学”才是重点。
▋第二个区别就是活动或项目实施的关注侧重点不同。旅游是注重旅行体验,在活动和项目实施上只重点关注游客的直接感受。
研学是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导师从旁引导、点拨,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过程,在这个研学活动课程中,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第三个区别是人员和互动方式的不同。
我们以旅游和研学最相似的参观讲解来说,旅游的参观讲解是知识和信息的灌输,导游或讲解员单纯地讲或者简单互动,让游客们了解就行,游客的感受是“哦,原来如此”;
研学导师的参观讲解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会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通过这类互动,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当然,旅游和研学还有很多区别,这里不过多展开。
03
6大步骤,旅游秒变研学
要把旅游产品转变成研学产品,应该从内容入手,把游玩变成研究性学习。
具体怎样做呢?这里归纳了6个步骤。
▋第一步,资源分析。要在X地做研学或者有一个去X地的旅游产品要做成研学产品,先要分析当地都有什么资源可供利用。
需要从三个方面收集信息,一个是目的地本身都有什么场景和可体验的项目。第二个是当地有什么历史、地理或文化背景,历史上都发生过什么故事、地理环境上有什么特点或者有什么文化特色。
▋第二步,挖掘内涵。这一步的重点是转变思维。做旅游产品的时候,设计者可能想的是当地都有什么景点,什么体验项目可以让游客玩得开心;现在做研学产品;面对一样的资源,我们需要问问自己,这个地方或者这个项目,能让同学们学到什么,有哪些历史背景或故事可以让同学们去探究,通过这个体验,能够启发同学们哪些思考和收获?
▋第三步,设定目标。筛选出合适做研学课程的内容之后,需要设定目标,通过在这个地方的研学或者体验这个项目,我的目标是什么?让同学们收获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能?锻炼什么能力?要培养同学们哪些情感、树立什么理念等。
▋第四步,设计研学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方法。这一步是最重要的。有了目标之后,我们才能基于目标去设计具体的活动课程实施方法。
可以大致把要设计的课程分成3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知识讲解。在进行某个主题的探究或者项目体验之前,一定是有一个知识或技能性的内容讲解的。
第二个部分是探究实践。在了解了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性的任务或者实践任务,让学生去探究,讨论,动手实践。
第三个部分是总结分享。探究结束或者体验完之后,要组织同学们做一个总结分享。
▋第五步 记录、反馈和评价。研学活动课程一定要有评价环节。这个活动课程实施内容的设计是不是达到了之前所设定的目标,在活动课程中,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有什么反馈,要做一个评价,并且根据评价来优化完善课程设计。一般来说,在学生手册中,都设计有评价环节。
▋第六步 重新架构产品。旅游产品内容和宣传的侧重点和研学产品是不一样的。根据所设计的研学产品,提取出比较有吸引力的点,重新架构产品,规划行程方案,完成研学产品。
具体还有哪些内容?
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
👇👇👇
错过的往期
1+X 职业技能培训 | 课程设计 | 标准认证服务
科学实践活动 | 论坛会议 | 云课堂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