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巴德:研学要从政策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

研学猫
2024-09-02

 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研学猫关注我哦~

来源:《湖南教育》

本刊记者:卿前进

原题:《研学旅行:“热”中“冷”思考》(有删减)

编辑:韦幺白

3402字 | 8分钟阅读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研学旅行数据显示,2019年参与研学旅行的人数为480万人次,2021年达494万人次,2022年突破了600万人次。各大OTA(在线旅行社)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研学旅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0倍,7月环比5、6月增长280%,研学游市场一片红火。据艾媒咨询估计,2023年我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1469亿元,同比 2022年的909亿元增长61.6%。


迅速膨胀的市场


迅速膨胀的市场“诱惑”之下,研学行业供给端的乱象随之滋生。最为明显的,就是大量非专业的旅行社、被“淘汰”的教培机构或其他不具备资质的研学团,纷纷冲进了研学圈。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研学旅行相关企业的注册量迅速增长。2016一2019年,我国分别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为563家、1046家、2377家、5302家。2020-2022 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这一增长趋势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居高位,分别为3915家、2935家、412家。今年上半年,更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增长之势。


然而,这么多在短时间内成立的研学企业,是否真正具备研学能力是令人存疑的。


据报道,市面上很多研学团为了迎合家长的喜好,设计了大量同质化的研学活动。其中,与名校相关的研学项目同质化最为严重。


“研学一旦挂上了名校的牌子,不仅价格可以从3000多元涨到8000多元,还能更加受家长欢迎至于能否兑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就导致了花8000多元只在校门口打卡拍照等“货不对板’现象的出现。”一位资深从业者透露。


研学“爆雷”背后


在中国旅游协会亲子游与青少年营地分会会长魏巴德看来,对于研学“爆雷”事件,除了责怪“不靠谱”的研学机构之外,还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是好的研学资源严重不足。”魏巴德表示,虽然国家大力推动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但目前更受市场认可的研学资源大多集中在北京,如天安门、故宫、长城、清北名校等。这就极易造成研学游与普通游“撞”到一起。在资源紧张的时候,“撞车”导致的挤兑尤为突出。“今年暑假,不少孩子炎炎夏日里在故宫门外排队等候,时间长达数小时。


“一番等待下来,孩子学习的兴趣早已索然,身体还很受罪。”


“其次是研学目的地缺少灵活的应对机制与预警措施。”魏巴德表示,疫情结束后,研学旅行迎来了高峰期,人流量大幅攀升。然而,许多热门研学目的地依旧保留了疫情时期的限流措施,并未根据现实情况做出调整。


对于研学旅行这一新兴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魏巴德认为应当客观冷静地看待,不能因噎废食、一堵了事。“在教育改革的步伐下,面对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更应思考如何挖掘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魏巴德说。



今年的暑期,研学“爆雷”事件的频繁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研学旅行是新的教育消费骗局。尽管当前存在一些鱼龙混杂的现象,但研学行业仍有众多有情怀和追求的从业者研学本身的价值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我看来,研学旅行具有两个难以被替代的教育价值。”魏巴德说,“一是体验价值。研学给孩子带来区别于书本的真实生命体验。闻到花香、亲眼看到青藏高原的冰川,或者在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重温历史,都会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对生命的认识。二是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在研学旅行中孩子们一边体验世界,一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协同解决问题,能帮助孩子建立研究性思维,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协同能力。”


事实上,研学旅行的重要作用在《 意见》中就已经明确,《意见》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未来的发展之路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 2021》指出,研学旅行市场虽然是一个政策催化的市场,但更是众多企业一点一滴拼出来的市场。今年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 2022-2023 》指出,研学旅行未来最重要的是课程与产品。


“这意味着,研学旅行的发展逻辑要从以往的政策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魏巴德如此解读,“市场注重的是产品质量和供需关系。研学旅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在供给端持续发力,致力于开发更多更优质的研学产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研学需求;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与开发新的研学市场,激发新的研学需求。”



“不过,以教育价值为核心追求应该贯穿研学产业发展始终。此外,还需要注意研学的公益性。”魏巴德补充道。


那么,研学的供给端该如何发力? 该如何激发新的研学需求?又应该如何保障研学产品的教育性与公益性?


事实上,政府、研学行业和社会各方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并通过不断尝试来寻求解决方案,一些值得推荐和借鉴的行业经验也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是在研学的核心产品一一研学课程的开发上,以高水准的研学课程提高研学供给端的质量,并通过创新、创意产品激发新的研学需求。


一些企业还推出了除了面向学校的传统研学,新兴的研学活动,如“亲子研学”“集团研学”“社区研学”“校车研学”“云研学”等,打破了年龄、时空的限制。这些活动使得研学成为一种适合所有人、能随时随地开展的教育活动。新兴的研学活动拓宽了研学市场,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参与机会,使得研学教育更加多样化,推动了人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


其次是大力推动研学基地营地与研学目的地建设。


研学基地是研学旅行的核心承载空间。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研学相关奖助政策与活动,用于支持基地营地建设,如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基地营地建设补贴计划,等等。在这种种政策激励之下,全国各地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本土资源、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等建立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研学基地,截至2019年,共打造了国家级营地40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国家级基地582个,校外活动场所1800多个。


在研学目的地建设上,各地通过深挖本地内需,促进研学旅行中学校、研学服务商、基地营地等主体的联动互动,推动研学课程的迭代升级和专业人才的能力进阶,从而形成高品质的研学供给。


研学基地的建设,减少了研学旅行与传统旅游行业的挤兑,让研学更纯粹、更专业,也让研学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家门口的研学’让研学活动的成本大大降低,政府投资与政府管控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研学的公平性与公益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班建武说。


最后是重视培养专业的研学人才。


研学旅行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这一点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由于研学旅行是教育与旅游的结合体,是公益与市场的结合体,牵涉的单位、人群众多,因此,既懂教育又懂旅游,既懂教育又懂协调管理,还懂产品与市场的综合型人才是研学领域的“香饽饽”。但在目前的研学市场,这些人才存在巨大缺口。


为了解决这一人才缺口,教育部在2019年增补专业名单中,宣布于2020年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截至2022年,共有93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预计将为研学旅行行业输送近万人才。


除此之外,还诞生了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一新兴职业。在最近颁发的《研学旅行指导师国家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将研学旅行指导师的职业水平分成了四个等级,并对申报与评价条件做出了规定与说明。


“建立职业标准,完善职业资格证制度,既可以规范整个研学行业,也可以倒逼社会和企业重视对研学指导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整个研学指导师队伍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征求意见稿中,教育教学知识’放在了研学指导师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首位,这充分表明了政府部门对研学活动教育性的肯定与重视。”班建武评价道。


研学旅行一边牵系教育,一边牵系旅行,一边牵系政府,一边牵系市场。唯有做好教育与旅行的有机结合,做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平衡,并始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学旅行才能行稳致远,才能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更多相关阅读:

北京大部分博物馆取消预约机制

研学旅行工作人员应持有相应的合法证书

第五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公示

1+X 职业技能培训 | 课程设计 | 标准认证服务

科学实践活动 | 论坛会议 | 云课堂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研学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