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色一世界”的精彩:《走进彝人世界》彝族文物艺术展

2017-10-25 看彝乡

延续千年的彝族民俗、令人震撼的古朴纯美、热情似火的彝族风情、内蕴深厚的彝族文化……

10月17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策划,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协办举行的《走进彝人世界——彝族文物艺术展》在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拉开帷幕。

该展览以云南、四川地区彝族的服饰、漆器、银器、宗教器物等200余件实物为主要展示内容,通过“五彩霓裳”、“匠心之作”、“万物有灵”三个篇章,呈现出西南彝族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

其中,“五彩霓裳”篇通过不同材质面料、款式花纹和工艺技巧的服饰和纹样,介绍了彝族服装饰品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发展变化。彝族服饰从仅以满足人们驱寒保暖、遮羞蔽体的需要为目的发展至今,不仅面料越来越好,花样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精湛,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审美成为彝族人对服饰的又一重要需求。彝族服饰款式因年龄、场合、等级、地域、支系区别而不同,目前全国彝族服饰不同款式有300余种,通常按地域划分为:大小凉山、滇西、滇中、滇东南、滇东北、黔西北六大类。

现场图

“匠心之作”篇展出了55件具有鲜明彝族特色的漆器与银器。彝族民间工艺品包括漆器、银器、刺绣、彩绘、木雕等,在我国民间工艺中都是为世人称道的,尤其是漆器、银器更是独具匠心。相传彝族漆器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早期彝族先民为了适应游牧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使用不易破碎的木、皮质器皿并得以推广,随后对木、皮质器皿进行美化修饰推动了彝族漆器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其中以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漆器工艺最为著名。彝族银器种类丰富,除了常见有银佩饰,还有银制的酒具、餐具、装具、刀具、马具等实用器。彝族银器的纹饰雕刻一般使用阴刻、镂空、镶嵌工艺,日月星辰、花鸟草鱼、山川树木等自然纹样和各种几何装饰纹样交叉使用,刻画流畅,整体图案和谐。


“万物有灵”篇还原了彝族人民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彝族人深信“万物有灵”,他们把自然界的一切都人格化、神圣化,对宇宙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宗教活动主要是占卜、祭祀和巫术等。从事宗教活动的主持人有毕摩和苏尼,他们是人与神鬼之间的沟通者。此处展出了彝族举行宗教活动时,毕摩和苏尼所使用的法器、面具等。

现场图

据悉,本次《走进彝人世界》选取具有彝族代表性的实物进行展示,最大限度的表达彝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意涵,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次展览使用幻灯片集中播放彝族服饰、节庆、手工艺制作、宗教仪式等图片,最大限度还原一个完整的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状况,也为观众参观提供更为整洁宁静的环境。本次展览注重对彝族文化艺术元素的提炼,彝族“三色一世界”的色彩、服饰、漆器的纹饰等在展览中多有体现,使得观众在获取展览文化信息 49 30619 49 15288 0 0 2094 0 0:00:14 0:00:07 0:00:07 3086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视觉享受。

彝族文化内涵深厚、特点鲜明、色彩绚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彝”——中国古代青铜重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以“彝”字命名今天的彝族,既是寄托对彝族丰衣足食、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也是对彝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而多彩的表达。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长邓丽莅临参观

据了解,中国民族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展览、保护和传承。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和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留受到了影响,为此近年来中国民族博物馆不断加强相关文化的保护与文物征集,目前已有丰富的馆藏彝族文物和大量彝族图片、视频资料的收藏,为开展彝族文化研究和文物展示构建了物质基础。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馆长刘华彬,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张志文,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莅临参观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长邓丽,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馆长刘华彬,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张志文,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莅临参观。本次展览展出至11月15日

来源 网络


【凉山日报新媒体出品】


主编:蒋映春  副主编:苏勇

责任编辑:陈小玉

值班编辑:阿说阿付



往期精彩

实至名归!昭觉悬崖村第一书记荣获四川省道德模范称号

能拨动心弦的彝族口弦

佤彝谣组合原创歌曲《呀依呀》

彝语搞笑视频|《修电话》

凉山晋级央视《魅力中国城》复赛 大家都要继续扎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