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锤百炼 铸造精美人生

2017-11-05 马秀英 王德 看彝乡


  布拖彝族民间银饰纯手工制作是一种民族手工技艺,它具有很强的原生性,完整地保留了彝族传统文化本色,“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祖传制,使这项传统技艺具有很强的保护性和不可模仿性。


  2008年,布拖彝族民间银饰手工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更是名声在外。近年来,作为弘扬民族文化重要手段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布拖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有四类七个项目,16名传承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在全州名列前茅。



  勒古沙日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彝族银饰制作技艺第十五代的传承人,12岁起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打造银饰,当时正好遇上文革,整个学艺过程几乎处于地下状态,或在夜间无人的火塘旁偷偷进行,或独自躲到山里的溶洞去捶打银石,艰难万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勒古沙日凭着自身的悟性和努力,终于在银器制作的道路闯出自己的天地。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银饰手工制作传承人,银饰制作纯手工的工艺师,勒古沙日能打72种银饰样式。于2007年5月参加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得彝族银饰手工制作银奖。于2009年2月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演时,得到了李长春、李岚清、刘云山、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0年5月19日,勒古沙日受邀参加了中国台北彝族银饰手工制作技艺大展演(天府四川宝岛行——四川·成都大庙会)并荣获先进个人奖,同年9月又获成都武侯祠(文化艺术博览会——四川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银饰手工制作银奖。



  勒古沙日介绍,布拖彝族民间银饰手工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是:首先将银片或银锭放入生铁的器皿中,置入木炭烈火中熔化,将熔化好的银水倒进石质器皿冷却,不断边烧边锤炼,直至打磨成平整的银片。然后将银片剪成所需形状,用钉子将其固定在铅板上,用凿子、铁锤等工具雕刻花纹。银饰制作中的拉丝技艺是将粗银丝由粗孔至细孔逐一穿过拉丝板,直至所需的粗、细银丝,银丝加工成小银圈后,多用于连接制作好的银片及耳环等小饰物。银饰制作技法以雕刻和镂空为主。纹饰手法有阴刻、镂空、镶嵌等。制作银饰的工具有戥子(称银子的秤)、凿子、铁锤、剪刀、镊子、铅板、牛角模具等上百种。



  据了解,布拖彝族民间银饰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缀泡的头饰,有不同纹样镶嵌而成的镂花领、领扣、领饰,有打造精巧、雕刻别致饰有动植物纹样的项圈、戒指、手镯、耳链、衣扣……勒古沙日的制作强项主要是阿都彝族的图案、纹路、银扣、彝族妇女的节日盛装以及部分银饰的创新。


  在彝族银饰制作技艺传承上,勒古沙日打破了彝族银饰手工制作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祖传制,将银饰制作技艺传授给喜欢学习彝族银饰手工制作技艺的人,让这一濒临失传边缘的制作技艺得到了有效传承。


  文/图 马秀英 本报记者 王德 


【凉山日报新媒体出品】


主编:蒋映春  副主编:苏勇

责任编辑:马海伊生

值班编辑:阿说阿付



往期精彩

彝语歌曲|一首深情无限的彝族歌曲《索玛妈妈》听得感人肺腑

厉害了!凉山籍拳击手打到人生第一根“中国拳王金腰带”

致敬│10月“中国好人榜”发布 彝族小伙高阿锋榜上刻英名

赞│这群医院护理人员用7个月坚持学彝语,竟是为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