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凉山深处的觉醒——记者五访马依村脱贫攻坚亲历记

2018-02-22 看彝乡


新华社成都2月4日电题:大凉山深处的觉醒——记者五访马依村脱贫攻坚亲历记


新华社记者 陈地


深冬时节,记者又一次来到马依村,这已经是记者三年来第五次走访这里了。


2015年3月,记者第一次到访马依村,尔日书吉一家的午餐是一筐发芽的土豆。新华社记者 陈地 摄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马依村,地处高半山区,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匮乏,贫困发生率近40%,是大凉山典型的深度贫困村。三年前第一次到这里时,看到的场景令人揪心:大多数村民居住在和牛马混居的土坯房里,脏、乱、差,破旧不堪;一日三餐是酸菜加土豆,一年吃不上几次肉;全村近百个孩子没有读书,难得洗一次澡……那揪心的一幕幕,一直在记者脑海里挥之不去。


2015年3月,记者第一次到访马依村时,全村近百个孩子在空地上玩耍,没有读书。新华社记者 陈地 摄


这个冬天,记者第五次来到这个山村,从马依村所在的拉木阿觉乡政府出发,12公里的硬化公路驱车用时仅15分钟。而这12公里,对于过去的马依村人来说,仿佛是一段“天路”。


村民告诉记者,过去下山要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去乡上一趟来回就是一整天,有一小段可以通车的烂路,但到雨天和冬季根本无法通行。因坐车实在太危险,记者曾两次步行前往马依村。乡党委书记挖西曲达说,现在通往马依村的路已全部硬化,村民走这条路步行山上,也比过去至少节约一半以上时间。


来到马依村,最先见到的是村委会,崭新、宽敞又明亮的二层小楼干净整洁,村活动室、书屋、卫生室整齐的排列着。据村第一书记吉机子洛介绍,农家书屋的陈书分为综合类、文化类、政经类,已有上千本存书,农民夜校也在这里开展。在村卫生室有一个长期驻村的医生,村民小病随时到此就医。


2018年2月,马依村已经有了自己的村小和幼儿园,两个班共有60多个孩子在村里读书,目前全村所有孩子均已上学。新华社记者 陈地 摄


村委会一旁是村小学和幼儿园,吉机子洛说,这里分为一年级和幼儿园两个班,分别有27个和36个学生,由3个有着大专学历的老师带领,中午孩子可以在学校吃到免费的营养午餐。大一点的孩子,在乡中心小学上学。目前全村所有孩子均已读书。尽管已放寒假,透过玻璃窗,记者看到教室内摆放着各式的小玩具,黑板上还写着拼音字母。


记者转过身来,村干部指着不远处高高的铁塔感慨地说:“过去乡上找我们永远找不到,因为手机根本没有信号。但你看,现在基站也有了,4G信号满满的。”


每次来马依村,记者必去的是村民尔日书吉的家。左眼残疾的尔日书吉,全家7口人,是全村最穷的贫困户之一。第一次来到他家时,全家人的午餐是一筐发芽的土豆,每个人又黑又脏,见到生人满眼胆怯。第五次来到尔日书吉的家,全家人已经搬进了这座彝家新寨110平方米的新房,3个卧室里,床单被套整齐的叠放着,两个最小的孩子正在电视机前看着动画片。


2018年2月,尔日书吉一家已经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彝家新寨,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新华社记者 陈地 摄


看着记者再次到来,尔日书吉一脸笑容,扳着指头开始算账:去年家里8亩地种的玉米、土豆、苦荞、黄豆卖了好几千元,还卖了3头羊、1头牛、1匹马,加上各种政策补贴,全家人均收入近5千元。当问及现在每天吃什么的时候,女主人向房顶上一指,记者一看,挂满了香肠和腊肉。


2018年2月,记者到访马依村村民阿牛牧初的家里,一家人正在餐桌上享用丰盛的午餐,有鸡肉还有猪肉。新华社记者 陈地 摄


阿牛牧初的家离尔日书吉家不远,当年的冬天阿牛牧初因为害怕牛羊被冻死,每晚和自己牲畜睡在一起。辛酸,是对这个40岁男人最恰当的形容词。而眼前,阿牛牧初也已搬进了新房,家里的牛马有了单独的圈舍,不仅日子越来越好,精神状态也大不一样,阿牛牧初在不久前还被村民选为了5组小组长。


三年前见到阿牛牧初的儿子阿牛拉夫,8岁,没有上学,甚至连澡都很少洗过。再次见到小拉夫,已上三年级的他大方地喊出了一句“叔叔好!”记者因墨水洒出弄脏了手,小拉夫从家里的卫生纸中抽出一张递到手中。


这一张卫生纸带给记者的除了感动,还有马依村之变,大凉山之变。


挖西曲达说,全村227名贫困户已于2017年底全部脱贫,马依村也在上月通过验收退出贫困村了。目前全村刚种上500亩核桃,410亩大樱桃和数千株中药材,最常见的马铃薯也改为了更为高产的品种,将提高50%的产量,待这些产业产出以后,每年还将为全村每户村民增加数千元的收入。


下山的路上,记者脑海里又浮现出三年前初次到访这里的场景,对比此次沧海桑田般的改变,一种久违的、幸福的感慨油然而生。常年跑扶贫报道,去过无数个贫困村,然而像马依村这样到过5次的村落,对于记者来说也是不多的。这五次亲历的马依村之变,背后是大凉山的觉醒。


在大凉山,还有不少像马依村这样的极度贫困村正在奋战脱贫攻坚。我们有理由相信,终有一天,脱贫之花,必将在大凉山每一处山间怒放。因为春天已快来了,不是吗?


来源:新华社


【凉山日报新媒体出品】


主编:白明云

责任编辑:陈小玉

值班编辑:李阿学


往期精彩

新春走基层·在主战场上:凉山彝族阿婆马海阿牛的“教育梦”

哦木阿布《放牧人的恋歌》MV,好听又好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以家国情怀奋进新时代第一春

新春佳节,点送一首《春耕》给我辛勤劳作的彝族人民!

新春走基层③|“农民夜校”激活“造血能力” 村民走上致富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