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喜平、杨艳坪: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韩喜平教授
第一作者简介:
韩喜平,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入选国家 “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20余项;公开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建设研究》入选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等科研奖励多项。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寻找复兴之路的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所找到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以发展生产力为基本追求、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本质要求、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同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飞跃,将使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新贡献,将使世界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生机,也将为人类文明开辟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正站在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进的历史节点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以伟大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统筹两个大局,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一步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关系,为我们指明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华民族是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曾为人类发展创造出了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整体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产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本主义的扩张,“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404。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侵略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不甘屈服的中华民族走上了寻求复兴之路。
回顾历史,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探索,当然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向西方学习。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接受,从维新变法到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使中国人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推翻了帝制。孙中山先生明确提出的“振兴中华”的理念对民族复兴的理想有着深刻影响。然而,无数次的尝试证明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西方现代化道路不适合中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4]。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与使命,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平等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坚定的制度基础。同时,党领导我们逐步探索通过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路径。
毛泽东早就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5]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6]。“四个现代化”的提出与实践,为中国经济建设明确了方向,为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注入了动力,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在通过工业化拉动现代化的过程中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积累了经验,当然,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事业,在发展中也难免会产生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人民生活水平仍有待提升。所以,如何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为现代化建设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把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7]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并且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他提出要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8]。我们党制定了“三步走”战略,提出要在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起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力量,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9]。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现代化是具体的,是应该有具体的要求和指标的,中国式现代化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这些奋斗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世界大同。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以发展生产力为基本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般规律,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和沉痛教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并把全部资本集中到自己的手里后,就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421。列宁进一步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10]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推动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实现大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发展,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11]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克服世界局势动荡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使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2位[1],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求中华民族在精神上达到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不仅要使中华民族在物质上或经济上达到富强,更为重要的是要使中华民族在精神上也强大,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文化中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形成的过程中一直坚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有力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更加振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强烈的历史主动和历史担当激活了中国人民作为历史主体改造客观世界、推进历史进程、创造美好生活、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历史自觉。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把是否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根本的要求就是人民的生活美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2]。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人民幸福目标对党的奋斗方向的引领作用:把自己定位为“答卷人”,要求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不懈奋斗,让人民做“阅卷人”,把人民评价作为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考核依据,“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3]。同时,中国共产党把人民需要作为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重要依据,把人民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立足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 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 万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亿4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1] 与此同时,人民地位获得根本改变,幸福感不断增强,就连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都承认在“全世界都缺少愿景”的今天,“中国愿景的长期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拥有这样愿景的国家独一无二”[14]。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不断为人类谋进步和为世界谋大同中实现自身发展,这为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广泛的国际支持。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1]实践终会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也是能不断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正确道路。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奉行强国必霸的逻辑,“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1]。中国式现代化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统一起来,走出了一条对外开放、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绝不只是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而且是要求中国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不断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迫切需要回答何去何从这一根本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与友好国家的交流合作,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发展之路。这将为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不可逆转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为我们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了强大底气,不断增强着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第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意味着要赶上和超越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重新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毛泽东早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华文明完全有资格和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5]。中国共产党怀揣着使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伟大梦想,通过百年奋斗,在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尤其是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强起来的目标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等,而且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发展成就的取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
第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使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新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将使曾长期处于世界发展前沿、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潮流,从真正意义上强大起来,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一是将深刻改变世界现代化的版图与格局。中国人口超过14 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现代化国家的总人口将会至少增长一倍,世界现代化的版图与格局将会为之发生深刻改变,这将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二是将为世界和平发展不断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中国式现代化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自己的本质要求,致力于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将继续引领世界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三是中国将使自身发展成果不断惠及世界人民。习近平指出:“不能一个国家发展、其他国家不发展,一部分国家发展、另一部分国家不发展。”[16]中国在人口规模巨大和工业基础薄弱的现实国情下开始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具有相似性,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也将为这些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同时,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向世界贡献自身发展的经验与成果,以此使自身发展不断惠及世界人民,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使世界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生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沧桑历史,虽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的发展短暂地陷入低潮,引起了世界上各种质疑和诟病社会主义的声音,但这并不能阻挡社会主义的发展。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党领导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的强大优势得以重新展现。一方面,我们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另一方面,我们在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流砥柱,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示范与借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势必会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引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为人类文明开辟新形态。“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7]中国式现代化“其结果可能为人类的文明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18]。其一,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旨归于共同富裕目标下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的存在方式是评判和确证文明形态是否“文明”的标准之一,人的主体性伴随文明程度的加深而凸显。“共同”与“富裕”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生动彰显,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使全体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其二,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塑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为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贡献出了中国智慧。其三,从人与社会的角度看,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中国式现代化要建立和谐的中国之治,促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其四,从人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兼顾“人民幸福”与“人类解放”的和平发展方式,打破了“从属”模式,开拓了“平等”的发展方式,将中国的发展红利、发展成果、发展方案反馈给世界,推动平等共赢关系的构建。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同时也是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进程,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22-10-26(1).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4]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5]毛泽东.论联合政府[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1.
[6]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7]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3.
[8]邓小平.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4.
[9]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10]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M]//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23.
[11]习近平.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86.
[12]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9.
[13]习近平.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8.
[14]埃贡·克伦茨.我看中国新时代[M].王建政,译.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39.
[15]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M]//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1.
[16]习近平.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7(2).
[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18]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郭小凌,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94.
本文刊发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长按识别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caj版本、pdf版本,也可点击推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
责任编辑 | 姜洪明
审核 | 王旱祥
01
02
03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sydxskxb
中石大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