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宝盖草
白水洋的油圆:挥不去的乡愁
前些天,看了王寒老师的文章,提起白水洋的几种小吃与她的短暂校园时光。我的回忆顿时从我的潜意识里析出,重现在我眼前。只是我并没有记得锅盔,唯有那油圆,才是我最挚爱的家乡味、最难忘的舌尖记忆。12岁的年龄,来到这离家十多里的学校求学。那两年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少年不识愁滋味,过得无忧无虑。
那时的学业说来也不顺利,受各任课老师的垂爱,却始终无法读好数理化。以至于对我苦口婆心的范老师都对我失去了信心,物理亦是。表姐还给我找了个辅导老师,后来人家倒是成了浙大物理系教授,而我依然学不好物理。英语宋老师对我也是极其严格,才得以让我这门课学得很扎实,只有语文成绩还算让老师们有点安慰。我们这届学生是非常幸运的,每门课程都几乎是当时全镇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兼语文、拥有严师慈父心的张义军老师,至今都记得他那声情并茂的上课情景。不上课的时间我们大多是欢愉的。在学校边上的溪里洗饭盒,水色清澈、水质纯净,一眼望下去,就能看到溪水底部的小石头,以及那一群群在石缝中捉迷藏的小鱼儿。偶尔轻轻从我们脚边拂过,痒痒的,有时会忍不住尖叫一声、或会捞出来看看,又放回去,此起彼伏的欢笑声荡漾在溪流的上空。只是现在那溪流也已不再是旧时模样,前些天经过还特意观察了一下。溪水边长了蓼科植物的群落,远远望去,一片如雾迷粉。只是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那些游来游去的鱼儿们?偶尔下午,我们会爬上学校后面的小山坡。记得那是个春风花草香的季节,我们又来到这小山。正是杜鹃旖旎的时候,一路花开。我坐在山坡上唱那首《知道不知道》,“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飘……”只是现在也不知道当时和我坐在一起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可记得、唱得如此天真烂漫的那个少年?那段流逝而过的青春岁月,回忆多数褪色;那些年华,恍然如梦。亦如流水,一去不返。恍如昨日的曾经,不知承载了我们多少的欢乐。青春年华里,那群曾最亲密的人儿,如今,已不在是触手可及的伙伴了。那时的我们,已沦为彼此生命中一道过往的风景线。前些天忽然被唤起的情愫,这家乡的味道一直在心头萦绕,国庆节特意去了趟白水洋。来到这熟悉的街头,看到曾经住过的房子。唤起的不仅仅是思乡情结,也让我无限感叹那匆匆时光。
桥头堂的油圆摊依旧还在。今天阿公也来帮忙,以至于我都认不得今天显得特别年轻的阿婆。城里人有称这是萝卜圆,朋友圈里回了各种叫法:油扎鼓、油墩子,我也不知是否同一种。油圆里有萝卜还有豆腐、葱花,而且因为白水洋豆腐的独特风味,这里的油圆也就更是鲜香诱人。阿婆在这泡油圆已经多年头了,站在边上,欣赏她制作的整个过程。先热一下油圆勾子、再把勾里倒满粉糊(粉加水调制而成,不那么稠的样子)、放油里热会儿倒出粉糊、然后盛入满满的馅、再用粉糊把模里的馅整个包裹起来、整个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色、起锅倒出一个圆滚滚的油圆。
看她那熟练自然的动作,让我想起《卖油翁》里的“无他,但手熟尔。”那一种手艺人特有的娴静,也让人赏心悦目。轻轻地咬上一口,皮一沾便破,里面的馅爽滑酥嫩,扑鼻而来的香味。一口下去,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每次得吃两个才过瘾。
我们一生中逝去的许多往事很可能永远不再复现,就这样永远消失在记忆之外了。因为某些对象太微不足道,在尘世中又不知它们身在何处,所以在我们人生路上它们复现的机会少之又少。感谢这家乡小吃,承载了我的许多往事与记忆,让我重新复现那些美好时光。
为了这篇文,我又来到这里,征得阿婆同意,才把这些照片放在文中。谢谢兰姐帮我拍的照片。我静静立在边上看阿婆,欣赏这份最美的人间烟火。
荷叶湾的花:庸常之物也能散发出光芒
王寒老师写过学校里的泡桐树,可惜我那时完全没关注过植物,对学校里的花草树木没留下任何印象。直到几年前开始迷恋上野花,我才重新回到白水洋,走那条去往荷叶湾的山路。
在每一个地方,只要我们的理智视为无用而加以摒弃的事物又重新被发现的话。那是过去岁月最后的保留地,也是我们人生中的那部分精粹。
我重新踏上过去的小径,
突然产生了久违的诗兴。
上:叶下珠 下:了哥王
沿学校边的小溪往大雷山脚,会经过一个叫荷叶湾的小村庄,小村子依山傍水,只是现在没几户人。我大多把车停在官溪村那棵大樟树边。然后徒步进去,一直走到车路的尽头,其实也就3公里左右的山路。
路右边靠山,左面溪边灌木乔木林立,春日里大多枝繁叶茂的。阳光穿过树丛照射在清澈的溪水中,石头在清可见底的溪水中,泛着五彩斑斓的光彩。山路的两边纷乱地长着各种野花野草,林间百鸟宛转吟唱。每个季节走过,总能感受到四季更迭的美好。刚开始痴迷植物的那几年,经常在这条路上寻找花开、流连忘返,如相遇我的年少时光。
春日里的山野总是充满生机,林木苍翠,藤蔓青葱。当紫色的马银花开遍山坡、红红的映山红点缀渲染山林,嫩绿的树木焕发着生命的律动,那便是这条路上最美的春天。
上:早春的半边莲 下:夏日的紫花野百合
第一次在这条路上见到老鸦瓣、木通、日本蛇根草、山鸡椒……更是惊呆于林中那一片如精灵般存在的夏天无花海、穿过叶缝照在林中野花上面的束束阳光。
后来在开满桃花的路边看到了群落分布,还是我妈帮我找到的。我一头趴在泥巴上拍,可惜当时摄影技术太烂,没有记录好那一幕美丽场景。虽然有点耿耿于怀,但是至少深深留存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天,有野花、有我妈……
路边的野花四季交替。春日里那片鲜艳亮黄的毛茛已不见踪影,一到秋日便成了菊科植物的世界。惊讶于这里白花鬼针草的蓬勃茂盛,每次来总能看到蝶飞翩翩的场景。
秋日的白花鬼针草和黄钩蛱蝶
前些天来的时候心动于路边的一棵了哥王,红色的小果子闪闪发光,这也是我这里第一次发现。还有边上更多的叫不上名来的蕨类植物,想着是否明年来好好记录整理一下这里的四季。毕竟这条山路离城里不远,而且也适合一个人行走。
其实这里的植物大多很常见,和括苍山的一些高颜值植物完全没法比。虽然普通但若有心观察都各有其美,我们这农村几乎每一条山路(不过度硬化)都能见到。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上班族,日常也是忙于家务,没有太多闲暇。然后却又是个极度热爱山野痴迷于植物的人,这山路保持的原生态植物多样性之美,的确能带给我太多的心灵愉悦。自然的美需要我们去发现,我也只是想把这些美、这些诗意,分享给大家。美,是一种世俗的“救赎”,对日常生活局限的超越,是一种可以贯穿在我们生活之中的生存智慧。鲁迅曾说过,如果没有审美活动,“人生必大归于枯寂”,人活着就没有意思了。太同意这观点,一个没有审美的人是可怕的。
庸常之中,微芒不朽。
秋末初冬,你还能看到楓香树叶红黄相间点缀林中、芒草依然风姿绰约摇曳在山间。说到芒草,多少有点让人头痛。这里分布着起码6种大型禾本科植物,可我总是不能分。是那种“你是不能不飘荡的风,我是那芒草走不动”的芒还是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荻?对于有点分类强迫症的我,想着还是找个时间再去分一分。
溪边落叶渲染了秋色,一季落花沧桑了流年。每次来到这里,总让人无限感叹,我们的星球上存在着无用但却如此美好的东西。无论我们做任何一种职业,总有机会和自然之美相接触,所谓水流花放、云卷月明,美景良辰,赏心乐事。只要你在一刹那间领略出来,这是尘劳世界中能得到的趣味。
“故乡,不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它还包括一切可以安顿我人生激情的东西。没有这些,我对故乡的爱就是随遇而安,而不会有真正的自由。”
配乐介绍:《乡愁》
蒙古著名青年马头琴演奏家贺西格的作品。
淡淡的伤感,细腻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