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刘雅丹:文物那些事儿 | 美文共赏

2018-03-25 刘雅丹 无用读书社

文物那些事儿

-----观《国家宝藏》有感


         拨开历史重重的烟雾,踏上那条沧桑了五千年的道路,沿途中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漫溯而来,鲜活地出现在面前,口口相传的爱恨嗔痴也像电影般随之演绎开来。每个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前世今生,它们无言,却述说着一段段悲欢离合,至今仍让我们为之扼腕或惊叹。正如《国家宝藏》里说: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文物活在我们当下。

        在那战火纷飞的战国时期,虎符可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小的虎符为何能叱咤风云呢?据史料记载,虎符是用玉石、青铜等材料做成虎状,劈为左右两半符,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左半符交给将帅,右半符由皇帝保存,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兵符信物。只有左右虎符合并在一起使用才可调遣五十以上的兵马。将军举着它发号施令,带领将士们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保卫自己的领土,开拓新的世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至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多么浓厚的家国情怀,多么无畏的血性豪迈!

        看那玲珑剔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携着盛唐风采款款而来,那扑鼻的香味是大唐四溢的芬芳,那金黄的颜色是大唐金灿灿的底色。这种圆球香囊可以灵活转动,借助力学原理,无论怎么转,香灰都不会洒出。我一直以为香囊都是刺绣的,而今这构造精巧的香囊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结晶让我大饱眼福。香囊以它的沉鱼落雁之貌,浓郁的香气和广泛用途受到古人的青睐。《红楼梦》中,黛玉悄悄送给宝玉香囊,宝玉会意,爱不释手,每日必戴在身上,见物如面,闻香思人,莫失莫忘。《孔雀东南飞》里也有”四角垂香囊”。除此之外,它还有“暖手小香囊”之称。当年,马嵬坡上,谁的哀愁在风中飘荡,谁的红颜香消玉殒,只留下“肌肤已坏,而香囊尤在”,留给后人无限唏嘘。

        琴棋书画是古人文化修养的体现,而琴位于首位。它促成了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留下了伯牙绝弦谢知音的忠义之举;一曲《凤求凰》让司马相如俘获了佳人的芳心;嵇康临终前弹奏的广陵绝响穿过悠悠岁月仍让人震撼。琴,是那么圣洁超逸,可谓是中国文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幸的是,那流传千古的彩凤鸣岐至今仍能弹奏出天籁之音,能让我们大饱耳福。希望这传世之音能再次经受时间的考验,响彻后世。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我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这是古时每个女儿的心愿。看着那豪华的匠心独运的万工轿,可以想象那时的迎亲队伍是多么浩浩汤汤,延绵数十里像一条红丝绸。

       文物的长河一直汹涌澎湃着,延绵不绝,还有许许多多传世珍宝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在而那一场中华浩劫,无情地摧残着这些奇珍异宝。它们要么被列强残忍地毁灭,要么被熊熊大火焚烧得体无完肤,要么颠沛流离于国外,它们都在无声地哭泣着。这实在是中国的耻辱,文物的悲痛。

        “与其说是我们让国宝活起来,不如说是国宝让我们活起来,它让赤城之心活了起来,让艺术修养活了起来,让民族自豪文化自信活了起来”。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历经了多少坎坷和磨难仍旧屹立在世界之林,不就靠着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支撑的吗?遗世珍宝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展示着过去,昭示着未来,只侯解语人。所以,我们必须得用心保护,耐心解读,去传承人类的精神之火。   


编辑 by 筱岚

图片 by 网络

读无用之书,做有用之人

读山读水读佳作,品茶品酒品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