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英语课文,读英文小说……新移民学好英语也讲究很多套路!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号:新移民日记
公号ID:CAdiary
作者: CAdiary
最近的主要矛盾,是学英语,具体来说是主抓英语写作。之前写的《新移民英语21天改进计划》算是分享了2016年那会儿的体会,说至今坚持多少,VC很羞愧,但好像又很有理由说,自己的确是“与时俱进”地在改进修正学英语的方法。
自今年3月参加英语测试(summary+essay纯主观题)未达标后,深刻意识到英语写作的主要矛盾尤为突显。写作不行,说到底是以下两个归因:
因为阅读量不够,直接导致词汇量有限、句型表达单薄。你和VC是不是一样,英文书没翻几页,眼皮就打架,引来的瞌睡虫厉害程度堪比高数等教材书。内在动力不足,希望外界push加把劲啊!
总分总,分论点其一、其二、其三……离开这个套路,好像就不会写作了。不明白套路、或者只了解单一套路,其实源于对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知之甚少。
明确了主要矛盾,怎么抓是更大的问题。VC总结了最近实践,程度提高有几何,不好说,但相信定有成效。
当然,别人的方法,看起来再好,也只是参考。希望你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实践并持之以恒。
VC一直念念不忘大学那会儿背《新概念三》前20篇带来的语感回报,虽然至今通通忘记、只记得第一篇标题。你可能会说这么老的教材,里面的用词、句法早已过时。事实上,VC留意至今,还没发现其它教材能撼动它在我心中的位置。
现在再叫大伙儿背,恐怕是不可能,VC也一样没这份闲心。那就安慰自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抄也是种作为。具体来说,VC是从《新概念一》倒数第二篇开始抄起——因为从那篇开始,不是对话而是文章。
朋友疑惑,觉得《新概念》一二册是不是对咱们太简单了。VC一直记得这么一句:背出《新概念一》,日常对话没问题;背出二,(国内)高三英语没问题;背出三,托福雅思没问题;背出四,GRE/GMAT没问题。
作为移民,我们想达到怎样的英语水平?VC和老刘也一直在思考,要达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也无法为一门语言投入百分百时间和精力。目前我们讨论达成的共识为:去除上述不切实际的目标,我们希望能用简单、明确的词汇清晰表达有见解的观点。虽然听上去仍是难以量化,但至少让我们明白,“不以善小而不为”,在学习积累新词的同时,更不能忽视现有词汇、小词的练习和表达。
犹记高中英语老师教诲:你所掌握的英语词汇分为“主动词汇”和“被动词汇”——主动词汇,就是你会主动去用,即去说、去写;而被动词汇,就是别人说和写,你知道意思、能够识别,但让你主动去用,就不会想到这些词。在抄写近十篇课文后,VC越发觉得,即使我们惯常认为简单基础的《新概念》一和二,很多小词的精妙用处以前都不知道,或者知道也不会用。
要是能把自己的“被动词汇”拓展为“主动词汇”,不仅是在自己现有基础上的提高,目标可以预期并达到,也相对容易产生成就感。
本来预期是每天抄一篇,后来发现能坚持每周抄写1-2篇已经不错了。因为这并不是简单抄写,而是对其中重点单词、词汇、句型等做深入以及拓展延伸学习,有空时回头翻看笔记复习。VC参考的是这个网站,有课文和拓展解释:http://www.tingroom.com/lesson/index.html,别看目前课程短小,完整抄学一篇还比较费时呢。
此外,推荐本最近读完的《Common Errors in English》,书很轻巧,只有百来页,正如书名,归纳了英语中的常见错误,涵盖词组搭配、用词区别、语法问题等等方面。
“为什么选C?没有道理,就是固定搭配”想来英语老师这句回答,大家在中学那儿都不陌生。固定搭配,就是语感。
英语是第二语言,要建立语感,多读多看自然不假,要是一开始能建立“哪些对、哪些错”的框架,也避免养成根深蒂固的错误用词习惯——其实到咱们这会儿,说这句已是“事后诸葛亮”,虽然本来也知道自己有很多错误说法,一看这本书,更明确了哈哈。
这里所说的高中英语当然不是指咱们中国的高中教学。加拿大中学的Grade 10/11/12 对于咱们国内的高一、高二和高三。
最近VC在上English 12,也就是Grade 12的英语课。加拿大不同省份对12年级英语的叫法也不一样,比如艾伯塔省叫作“English 30-1”。简单类比,可以把English 12理解为咱们国内的高三语文,加拿大各个省有自己的学习大纲,而每位老师自己准备学习材料,教法也不统一。
VC上的是成人教育版。课堂共16个学生,native speaker有6个——因为各种原因之前没上English 12,现在来补齐;来自中国、菲律宾、印度、日本、东欧的移民共10名。本期课程共9周,每周上4次,每次2.5小时(包括课间休息15分钟),还是比较密集的。
目前上了3周,各种写作、阅读测试、读书小组讨论等作业。平均每周课外看相关材料、做作业花费的平均约10小时,这还不包括读书小组讨论要求看的小说所费时间。VC的高三语文尤其是议论文写作并不咋地,现在换种语言频频讨论foreshadow,conflict, figure of speech, 笔头不断在response, literary analysis, summary等文体间跳跃,也让我深感挑战和兴奋。
更主要的是,通过大量布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有机会接触在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具体等VC课程结束,好好总结下学习体会,到时一并送上完整版,敬请期待。
既然咱们选择来到加拿大,不接触了解北美文化,那在这里生活的意义就少了一大半。
通过阅读,提高词汇量积累和句型表达是“功利”目标不假,但通过文字了解北美文化方方面面,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举例,哈利波特系列对当地80后、90后、00后影响有多大(也是下图BC省学生推荐书籍百本之一),一次团队活动,VC同事带来哈利波特的桌游道具卡,都是细节问答。VC中文版只读过第一本开头,电影大概也只看过1-2部,好在因为故事影响力太大,总体情节还知道不至于太落伍,但这次游戏中只能打呵呵靠演了,你们懂的。
那些中文书都看着不感兴趣的主题,英文版就更别提了。要发挥自身动力,除了内在积极性,也要选择一本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或者对目前现实有直接帮助的书。虽然小说不如那些求职励志类“实用”,但要是情节够跌宕波折,那吸引人继续读下去是没问题的——这毕竟是提高阅读量最初的一步嘛。何况小说文学经典也反映当地文化历史,通过阅读能拓展我们新移民的视野,了解当地人所思所想,也有助于我们融入当地社区。
现在就读的成人高中学校布告栏里,贴着一张“BC省学生100本必读优秀名著”——当然“必读”是VC自己加的。
要是以每月平均读一本英文小说、一年看完十本(VC感叹这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也得十年啊,可真已熬成老移民了。试想那会儿作为老移民,还对很多当地文化不甚了解,好像也说不过去。
一定有朋友会说,咱们又不是来北美念书的留学生小年轻,融入接受当地文化容易,都是思维早已定型的主,改变、融入谈何容易?非常同意。只是VC把试图融入的过程也当做一种有趣的体验。写到这里,不免想到有人常说“某某是混西人圈子的”,呵呵,岔开去了,回头专门写一篇聊聊对于“混华人圈和西人圈”的想法。
身为新移民,面对找回专业工作的艰辛、打labor工身体的疲惫、对国内老一辈健康的挂念、如果还有对下一代的抚养教育压力……要挤出追求“诗和远方”的读书时间,真心不易。
一直觉得最好的鼓励来自彼此,相辅相成。共勉。
你还可以关注这些:
欢迎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号(yiqijianada)交流!
移民感悟、留学思考欢迎投稿,征稿邮箱yiqijianada@qq.com,有稿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