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中国妈妈说完大家震惊了……

重光Iris 加拿大和美国必读 2019-03-29


如今,一说起国内的教育问题,最能引发讨论的,可能就是充斥着各种“戏精”的家长群了。

 

最近几年,国内学校建的家长群里,频频爆出各种让人大跌眼镜的发言。比如最近就有一则网曝的聊天记录,家长群里的一位妈妈,理直气壮地发言称,骑自行车上班的老师,会让从小坐宝马车的自家孩子丧失斗志,认为读书没有用。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水平,更能反映出它在教育方面的各种弊病。

 

国内的教育到底哪里有问题?

 

除了上文提到的家长,新年前曝出的广州孕妇携幼子自杀事件,也让大家在震惊之余看到了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压垮这位妈妈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幼儿园家长群的无理攻击和排斥。

 

去世的小男孩洋洋患有自闭症,与其他小朋友交流过程中,发生正常的争吵推搡,结果家长群里各位家长不仅没有加以理解,反倒以怕自己的小孩“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为由各种言语攻击。

 

 家长群里,家长们要求洋洋道歉(图源:网络)

 

这些家长群里的发言,一方面可以看出不少家长把读书的目的,和财富、成功等世俗价值划上等号。一方面反映了国内教育从“起跑线”就开始的争夺、竞争意识。它们背后都指向了国内高质量教育资源的稀缺问题。

 

根据此前的统计记录,2017年国内大学普通高校数量最多的地区为江苏省,共计167所。其次为广东和山东,分别为151所和145所高校。四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高校数量分别为92、65、64、57所。

 

2017年全国各省市211工程大学录取率排行榜如下图:

 

 

可以看到,教育资源基本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高校数量多的省及地区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排名领先,在综合录取率上也更靠前。

 

像全国高考最难省河南省,人口总量全国第一,全省只有1所211大学,2018年共有98.3万人参加高考,本科一本录取率仅为11.8%。 

 

2018年河南省高考录取率 (图源:网络)

 

除了国内各省的教育资源差距,整体而言,全国在城乡两个维度上的教育资源分布分化更为严重。 



根据2016年的教育统计年鉴,2016年我国城区、镇区、乡村的初中和小学在校生占比较为接近,城乡之间的教育分化还不算特别明显。

 

而到了高中阶段,这一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2016年所有高中在校生有2,367万人,其中乡村高中的在校生占比进一步下降到了3.2%,而城区、镇区的高中在校生占比提高到了47.0%和49.8%。这就是说,到了高中阶段,大约97%的学生都会选择到城镇地区就读。

 

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差距还有一个重要衡量指标,那就是教师的资历差别。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普通高中、初中阶段,城区专任教师有90%以上是大学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的比例,在城区学校也明显高于镇区、乡村学校。在小学阶段,城乡间教育资源差异更加明显。图表显示,乡村小学的专任教师中有11%是高中阶段毕业或高中阶段毕业以下,42%是大学专科毕业,37%是大学本科毕业。镇区小学的这一比例分别为6%、46%和48%;城区小学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30%和66%。总之,中小学教育的每个阶段,城镇地区的教育资源都以绝对优势领先于乡村。

 

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又汇聚在一线城市,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对“教育分层”的焦虑,也进一步加剧了对所谓“阶层固化”的恐慌。之前就曝出人民网论坛上,有网友发帖称,在北京,“北大的辈出率是普通老百姓的52.7倍”。所谓辈出率,一般是指该阶层在某个群体的比例,与该阶层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之比。 

 

 

或许网上的留言有夸张的成分,但在《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一书中,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中清等学者曾对北大和苏大这两所精英大学从1952年到2002年期间50年来的学生学籍进行的分析研究,却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书中的辈出率统计中,来自干部家庭的学生,早在1985-1999年间,辈出率都远远领先于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工人、农民等家庭。

 

对教育资源的争夺,也反映在近年来各一二线城市抢夺学区房上。无论是之前北京的“天价过道学区房”,还是深圳一所小学规定30平米以下的学区房限制入学,白热化的教育资源竞争背后,是无数家长迫切希望给下一代赢得一张通往还不知真假的“精英之路”的入场券。

 

三种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公平、效率、现实


为了上最好的学校,家长们拼命买学区房,中小学生拼命上补习班,高分低能,只看分数不重视人格品质教育等问题日渐突出。

 

而不少家长已经意识到国内教育体系的问题,他们开始把竞争范围放大到国外。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

 

国外的教育体系为什么更先进?

 

很多时候,“用脚投票”的确可以看到问题的本质。对比国内的教育,国外尤其是加美等地的教育体系确实在许多方面都更合理、超前、先进。

 

就以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留学首选的加拿大来说,首先,加拿大的教育体系设计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迫于升学考试压力,处于不堪重负的状态。而到大学,却严进宽出,大部分人过得轻松容易很多。也就是说,孩子在应该享受玩乐,探索个人兴趣和天赋所在的童年、青少年时期为学习、考试所困。等成年后应该承担责任,做人生选择时,却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大部分国内大学生,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挥霍青春,经济上仍然依赖父母,缺乏责任感。

 

而加拿大是名副其实的“儿童天堂”。虽然加拿大的学制基本和国内一样采用6+3+3的方式,但大部分学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都在玩乐中学习,天性和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等到了高中期间,他们就被要求完成一定数量做义工的时间,不少学生开始暑期打工,或课余打工(学校和政府有专门的部门、网站提供具体指导)。

 

从高中10年级开始,实行学分制,学生在10-12年级需要完成80个学分。其中至少16个为12年级课程的学分和12年级的语言学分,只要完成要求就可以取得毕业文凭。同时这一年学校还会开设专门课程,让学生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方向。大学里也有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中心,帮助指导学生选专业,设计职业方向,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整体而言,加拿大的孩子到了高中、大学阶段,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能再一位玩乐享受或依赖父母了。

 

而且,加拿大基础教育阶段与中国美国最大的不同,还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均衡方面。加拿大认为教育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应当享受到一样的资源和设备,所有学校不会区分“重点”或“非重点”小学,一律平均分配教育资源。

 


其次,加拿大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国内的教学整体是为考试服务,强调记诵基本概念和理论。考试又讲求解题能力,得分高低取决于对与错的比例,实践方面更为轻视。加拿大的教学则一直强调探索、创新和运用。

 

因为没有“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加拿大从小学教育开始,一直以发掘潜能,启发创造力,开发兴趣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的好品德、好习惯。所以加拿大的小朋友从小就有很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他们的小学期间就有对做义工、社会志愿者方面的硬性规定,而中学毕业的80个必修学分中,对做社会义工、志愿者的时间规定要在30个小时以上。同时,老师还鼓励孩子们早早建立起金钱观念,比如有的老师会带着孩子给社区送报纸,赚到的钱归学生自己。

 

等到了中学阶段,加拿大学生的许多功课是以小组课题设计方式进行,注重合作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要自己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参考资料和相关信息,整理这些资料并在班级参加讨论。这些课题很多都没有标准的答案,主要是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有的还会安排学生轮流向全班发表研究报告内容,培养学生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之前网上也有很多帖子指出,国内中学像数学等理论课程比加美等地学得深,“中国人数学好”一直是留学生引以为傲的方面。实际上,如果单从低年级的数理化课程来对比,这是事实。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尤其是12年级,加拿大的中学里就会开设许多与大学高等教育接轨的课程,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与国内的课程根本没有可比性。

 

最后,加拿大的大学教育遵循“严进严出”原则。加拿大的各大学淘汰率都比较高。拿世界排名第17的多伦多大学来说,此前就有计算机系的中国留学生在采访中说,“在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系的淘汰率比其他专业都要高,尤其是刚入学的第一年,如果你只想混学分混日子,很有可能在第一年就被刷掉,一般商科或者管理系的淘汰率每年在10-15%左右,我们计算机每年的淘汰率在20%左右”。

 

不管是什么专业,在加拿大即使顺利通过大学第一年的学习,接下来依然存在10%的淘汰可能性。如果你总分没达到学校要求可能被淘汰、综合成绩排在最后可能被淘汰、如果挂科太多、翘课太多同样可能被淘汰。


此外,加拿大的大学(包括社区学院)的考试计分方式与国内完全不同,一门课程的成绩一般由各种不同大小的作业、考试、和其他的考核方式构成。这些作业包括写文章、个人课题、小组课题、个人演讲、小组演讲等等。以100分计的话,小作业占 5%-10%;大的论文等占20%-50%;最终考试占分从15%-60%不等,出勤率也会计分。要想通过一门课程,哪怕是只占最终成绩5%的小作业都不能马虎,谁知道课程结束的时候,你的总分够不够及格的标准呢?而且大学期间不管是什么活动,基本都要写份报告,并且要按时交,要不就要扣分。

 

所以在这种制度下,加国的大学生想要混日子几乎是不可能,只有拼命学习、才能笑到最后。可想而知,在加拿大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的东西都很扎实,留学生如果顺利毕业,的确是很值得骄傲的事。


加拿大排名前两百的八所大学

 

根据2018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简称CWUR)的统计,综合考虑了教育质量(占15%)、校友就业(占15%)、科院质量(占15%)、研究成果(占15%)、出版数量(占15%)、影响力(占15%)、论文引用(10%)、专利(5%)这8项指标后,多伦多大学综合得分为88.7分,位列17,同时加拿大共有8所大学入围排名榜前200名。而北京大学的分数为81.9分,排名92,清华大学是81.6分,排名98,两所国内“超一流”都差点被甩出前100名。

 

加拿大真正落实终身学习

 

加拿大不仅教育体系更先进,还真正把“终身教育”变成现实,最近加拿大79岁老人获得学位的新闻,就是加国终身教育理念的体现。

 

加拿大政府很早就开始对成人教育和培训进行投资,用于各省的培训补助及就业策略的执行。比如加拿大有“成人扫盲”专项拨款,早在1998年-2001年期间,联邦政府已经投入3.3亿加元用于成人扫盲。加拿大政府每年还划拨3.3亿加元用于安顿新移民及开展语言培训。

 

加拿大还有一项从1999年就开始实施的终身学习计划(LLP, Lifelong Learning Plan),纳税人可从注册退休储蓄计划(RRSP)中提取最多20,000加元,以资助个人、配偶或同居伴侣接受培训或教育。LLP计划每年的提取限额是1万加元,可以用十年时间偿还,一旦还清欠款,还可以继续申请,因为LLP计划终身有效,不限次数。



看起来这个计划可提取的金额并不高,这是因为加拿大大学花费比起美国要低不少,本科学费约合9000-40000加币/年,硕士学费约合9000-50000加币/年,对于已经有工作经验一定储蓄的大龄学生而言有了LLP支持后,上大学的经济压力并没有那么大。

 

而且为了保证学生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加拿大的院校还设立了各类奖学金,常见的有奖学金(scholarship)、补助金(grant)、助学金(fellowship)、研究助理金(research assistantship)和教学助理金(teaching assistantship),金额根据学校和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这些奖学金当然不是专门为十几岁或二十出头的大学新生准备的,任何上大学的学生都可以申请。比如2017年初安省推出的学生补助项目(Ontario Student Assistance Program,OSAP),让15万学子受惠免费读大学,成人教育也包含其中。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一份关于1976-2014年各年龄段全职就业报告分析结果,25-29岁的人群1976年的就业比例为81.2%,到2014年为71.2%;30-54岁组1976年的就业比例为74.7%,到2014年为64.9%;55-64岁组1976年的就业比例为56.8%,到2014年为43.1%。就业比例的下降固然有人口老龄化因素的影响,但成人教育的兴盛肯定也占有一席之地。

 

总之,加拿大用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逐年加大对成人教育与培训的投资等措施,真正把“活到老,学到老”变成了现实。





线索爆料:fuchao@17getfun.com

我们安省移民留学交流群已经开启

入群方式:

转发我们公号文章,并将朋友圈截图发送给我们小编个人微信

加拿大必读小编个人微信(ID:yiqijianada

通过人工验证后,即可加入我们的交流群哦~


你还可以关注这些:                 


1

从留学到移民总共只需这5步

2

去加拿大留学后办工签只需这样安排

3

移民加拿大可享哪些福利保障?

4

加拿大需要华人移民具有哪些素质?

5

如何将大额资产合法转移到海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