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方园艺》2018年14期阅读推荐

推送一


对15份番茄材料的早疫病致病菌株进行田间鉴定,共鉴定出9份抗性、3份中抗及3份中感早疫病材料(p1)


《番茄早疫病抗性材料的苗期接种鉴定》(研究论文栏目)由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尚春明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14期,该文章由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资助项目(201602033)资助。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是由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所致的一种常发病害,也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地发病率均很高,严重时可使产量损失35%~78%。蔬菜和马铃薯是包头地区的主导产业,每年7—8月因气候条件适宜早疫病发生及流行,给当地茄科作物生产带来极大损失。抗病育种是解决早疫病的有效途径,而且苗期接种鉴定可真实反映植物材料抗性水平。该研究以番茄品种‘1501黄’为试材,采用喷雾接种法,研究了4株茄链格孢菌的致病性和分生孢子适宜接种浓度,于番茄苗期接种鉴定15种供试番茄材料的抗病性,以期为番茄早疫病的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GY7和GY9为番茄早疫病致病菌株,适宜接种浓度为1×106个·mL-1;分生孢子形态各异,倒棍棒至长椭圆形,0~7个横膈膜,0~3个纵膈膜,大小多在(60~150)μm×(15~30)μm,具喙,喙宽约5 μm;供试15份番茄材料中有9份属于早疫病抗性材料,3份中抗材料,3份中感材料。


西瓜发病症状




推送二


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为北京顺义西瓜田间病毒的优势种(p13)


《北京顺义西瓜病毒病的检测》(研究论文栏目)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宋顺华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14期,该文章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西甜瓜创新团队专项项目 (BAIC10);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项目(KJCX2017010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种子质量保障及提高科技创新团队项目(JNKST201621)共同资助。

我国西瓜的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总面积的40%,但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在我国西瓜生产上,病毒病发生非常普遍,而且危害严重。目前我国西瓜生产中发生的病毒类病害有10余种,在田间还经常会出现几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情况,科技工作者很难根据植株上发生的症状进行病害诊断。


2017年对北京田间西瓜病害监控调查时发现,“超越梦想”西瓜的叶片和果实出现疑似病毒病害的症状,叶片上呈现黄绿相间的花纹,瓜皮上出现不规则深绿色和浅绿色相间的斑驳花纹,深绿色斑纹似开水烫伤,手触压时质地发硬,切开瓜果后,瓜皮厚薄不均匀,发病的果实丧失了商品性,其发病率为33.3%,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该研究针对北京顺义地区田间西瓜疑似病毒病发生的情况,利用RT-PCR技术,采取出现疑似病毒病症状西瓜样品的5个部位,检测在葫芦科作物上发生的11种病毒病,并对疑似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定的序列在NCBI上进行BLSAT比对。


结果表明:共检测了11种在葫芦科作物上发生的病毒,该试验检测到了3种病毒,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从5个样品中均检测到了WMV-2,从瓜皮、瓜瓤和果蒂上检测到了ZYMV,从瓜瓤和果蒂上检测到了CMV。从同一个果实的不同部位检测到了这3种病毒,说明果实中的病毒为复合感染,从叶片和果实中都检测到了WMV-2,说明WMV-2为北京顺义西瓜田间病毒的优势种。




推送三


黄瓜在寡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气孔导度等指标均降低,蒸腾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光补偿点、气孔限制值升高,水分利用率先减少后增加;且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模拟值计算出光合参数最佳(p63)


《寡照对设施黄瓜叶片光合参数及光响应曲线的影响》(设施园艺栏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佳帅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14期,该文章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41475107);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4BAD10B07)共同资助。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属葫芦科植物,喜温不耐寒,是日光温室的主要栽培蔬菜之一。中国是世界上黄瓜栽培面积和产量最高的国家,据 2016 年世界 FAO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种植面积已达115.6万 hm2,总产量达6 195万 t。近年来雾霾、连阴寡照天气多发,而设施生产中由于覆盖薄膜、薄膜吸尘、老化,阳光的透过率仅为70%左右,光照时长与光照强弱是制约设施黄瓜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寡照使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降低;光补偿点、水分利用效率升高。光响应曲线的测定及模拟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很多光响应模型,多集中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


该试验以“南杂二号”黄瓜为试材,利用遮光网对黄瓜幼苗连续寡照1、3、5 h,均处理3、6、9、12 d,研究了寡照条件下黄瓜叶片的光合特性;并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4种模型模拟光响应曲线,选择最优的模型来模拟光合参数。


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最佳,其次为指数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并利用最优的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模拟值计算出光合参数;寡照下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气孔导度均降低,蒸腾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光补偿点、气孔限制值升高,水分利用率先减少后增加,连续寡照1、3、5 h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3.56%、45.40%、62.60%。



推送四


滇牡丹类黄酮5-O-葡萄糖基转移酶 Pd5GT 基因可能编码5-O-糖基转移酶,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其花色特异性不明显(p102)


《滇牡丹类黄酮5-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园林花卉栏目)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原晓龙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14期,该文章由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青年项目(2016FD100);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创新基金项目(QN2018-01)共同资助。


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是决定花色的三大类主要化学物质,其中,类黄酮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花色深浅程度、彩色色素种类等花色建成的贡献最大,影响大多数花色形成,尤其是类黄酮中的花青素在花色建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滇牡丹(Paeoniadelavayi)属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 Moutan)多年生小灌木,是一种极具高观赏价值特色园艺作物育种资源和较高药用价值药材的来源,因其分布区域较为狭窄且集中、数量稀少、自然条件下更新效率相对低下,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滇牡丹基因资源丰富、表型多样、花色变异丰富,且包含园艺栽培种中少有的黄色性状。滇牡丹花色中的黄色、红色、紫色及其中间一系列的过渡色均由类黄酮决定,其中彩色色素均由花青素控制。滇牡丹丰富的花色变异尤其是其独有的黄色花系基因,使滇牡丹成为培育园艺新品种的重要育种材料。该研究以滇牡丹的花瓣转录组为基础,成功克隆到滇牡丹类黄酮5-O-葡萄糖基转移酶(Pd5GT)基因,并对其蛋白氨基酸和核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功能鉴定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410 bp,编码469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ARA67364);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d5GT蛋白C末端含有PSPG盒子,其氨基酸序列为WCSQVEVLSHPSLGCFVTHCGWNSTTESLVCGVPVVAFPQWTDQGTNAK L,与已知功能的5GT蛋白序列聚为一类;该基因在茎、叶中微弱表达,在花中大量表达,在不同颜色的花瓣中均可大量表达。综上所述Pd5GT基因可能编码5-O-糖基转移酶,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花色特异性不明显。


植物中与次生代谢相关的5-O-糖基转移酶的分子系统进化树




推送五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蔬菜轮作使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升高(p109)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蔬菜轮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资源环境生态栏目)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赵牧秋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14期,该文章由海南耕地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及其配套项目(HNGDgl201501,2015PT28);三亚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014NK25);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3109)共同资助。


土壤微生物是农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活性库和土壤酶的主要源,土壤细菌对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被认定为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指标。秸秆还田能够提升农田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提高土壤酶活性等,轮作能够维持地力、改善土壤环境、提升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尤其对减轻连作障碍具有积极作用。海南素有“天然温室”之称,通过长期生产实践,现已形成非常稳定的春夏种植水稻-秋冬栽培蔬菜的水旱轮作模式,同时为了培肥地力也养成了水稻秸秆还田的耕作习惯。水稻生长期较长且需肥量少,蔬菜生长速度快且需肥量大,二者的养分需求和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揭示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蔬菜轮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环境间的响应关系,该研究拟采用Illumina平台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蔬菜轮作土壤细菌进行16S rRNA测序,结合聚类分析、冗余分析(RDA)研究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以及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1)测序共获得347 544条读数,平均长度436 bp,计16 094个OTUs。SS处理土壤含有的OTUs最多,分别较SQ和SH处理高出7.8%和9.4%。2)3个处理土壤细菌丰富度无显著差异,水稻-青瓜轮作(SQ)会降低土壤细菌多样性,提高细菌优势度。3)水稻-蔬菜轮作使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升高,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增加了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芽孢杆菌纲(Bacilli)、芽单胞菌纲(Gemmatimonadetes)、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热微菌纲(Thermomicrobi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和纤线杆菌纲(Ktedo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4)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电导率(EC)和有效磷含量(AP)正相关,与C/N负相关;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C/N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OM)和碱解氮(AHN)含量负相关。





推送六


在化肥施用量减半条件下,配施有机肥及翻压油菜均可以提高枸杞果实产量和品质(p131)


《翻压油菜对枸杞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中草药栏目)由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陈灿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14期,该文章由宁夏自然科学基金(NZ15205);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GY2015214)共同资助。


枸杞(Lycium bararum L.)属茄科枸杞属多年生落叶灌木,能够耐盐碱、耐瘠薄、抗旱、抗风沙,是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先锋树种。但目前由于缺乏配方施肥技术和施肥标准,枸杞的施肥管理基本停留在以经验为主的阶段,盲目施肥、随意施肥,注重化肥、轻视有机肥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量的研究发现,配施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提高枸杞产量和品质,还有利于土壤肥力的维持。


种植绿肥是我国传统的土壤培肥措施,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植物生长,还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油菜茎中的含硫化合物在降解过程中能够产生硫甙类物质,硫甙是一类抵御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活性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可以作为绿色有机杀虫剂和除草剂,对土壤起到显著的熏蒸作用。该研究以“宁杞5号”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种植和翻压油菜对枸杞“宁杞5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对照)相比,配施有机肥处理枸杞干果年产量显著增加24.1%,夏果和秋果百粒质量分别显著增加4.2%和4.6%;翻压油菜处理枸杞干果年产量显著增加19.1%,秋果百粒质量显著增加11.1%。从秋果来看,配施有机肥和翻压油菜处理分别使干果枸杞多糖、蛋白质、黄酮含量较单施化肥显著增加25.1%、26.4%、16.4%和34.9%、48.5%、24.8%。在化肥施用量减半条件下,无论是配施有机肥还是翻压油菜均可以提高枸杞果实产量和品质,产量的增加主要通过增加果实大小、百粒质量以及内部干物质的积累来实现。因此,枸杞行间套种油菜作为绿肥,不仅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还可以提高枸杞产量和品质。



推送七


苹果生产的比较优势具有显著的空间分散性,每667 m2用工数量、种植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影响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p131)


《我国苹果主产区比较优势空间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经济栏目)由山东农业大学宋晓丽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14期,该文章由2018山东省社科规划办研究项目(18CZKJ27);山东“双一流”奖补资金项目(SYL2017XTTD08)共同资助。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近年来,受气候条件、经济收益、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苹果生产布局呈现出“西移北扩”的特征,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伴随着种植成本的不断攀升和进口市场日趋开放,苹果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地方政府如何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生产的比较利益、促进区域农业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当务之急。该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苹果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和分析,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5—2015年黄土高原(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和环渤海(河北、辽宁、山东)两大苹果主产区比较优势变迁的影响。


 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各苹果主产区均具有明显的生产比较优势,且呈现出向西北地区转移的趋势,甘肃、陕西的规模比较优势逐渐扩大;甘肃、宁夏具有较高且稳定的效率比较优势;环渤海区具有较高的效益比较优势,陕西的效益比较优势迅速提高。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苹果生产的比较优势具有显著的空间分散性,每667 m2用工数量、种植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影响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



推送八


新品种


《早熟桃新品种‘美博’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新品种栏目)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白瑞霞等撰写,发表于《北方园艺》2018年14期,该文章由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6226313D-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F18R19-1001,F18C10001,2018100201);河北省财政项目(F17R09)共同资助。



浏览以上八篇文章的原文,请点击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目录查阅



《北方园艺》阅读推荐

2018年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第5期 第6期 

第7期 | 第8期 第9期 | 第10期 | 第11期

第12期 | 第13期


2017年

第24期 | 第23期 | 第22期 第21期 | 第20期 

第19期 | 第18期 | 第17期 | 第16期 | 第15期 

14期 | 第13期 | 第12期 | 11期 | 第10期 

第9期 第8期 | 第7期 | 6期


《北方园艺》最新目次

2018年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第5期 | 第6期

 第7期 | 第8期 | 第9期 | 第10期 | 第11期

第12期 | 第13期 | 第14期


2017年

第24期 | 第23期 | 第22期 | 第21期 | 第20期 

 第19期 | 第18期 | 第17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