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RMCA | 展览预告】比尔·维奥拉回顾展


我真正关心的是,你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事情是什么?


— 比尔·维奥拉






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 | 广州

2017年9月23日将呈现

比尔·维奥拉 中国首次大型回顾展



开幕日程 

2017年9月23日

上        午  /   1 号馆:媒体预览

14   :   30   /   1 号馆:开幕对话 

16   :   30   /   1 号馆:展览开幕



地点

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 RMCA 1/2/3/6号馆

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四横路128号红专厂艺术区内

www.rmcart.org


票 价  ¥ 6 0 



本展览是由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推出的,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影像装置艺术先驱比尔·维奥拉在中国的第一次带有回顾性质的大型展览。


此次展览通过对比尔·维奥拉创作的研究与梳理,呈现了艺术家自1977-2014年间的二十四件重要作品,全面地展示了他不同时期的重要的创作手稿、图片、录像和多媒体装置作品,其中包括《殉道者(土、气、火、水)》、《惊骇五人组》、《火之女》、《倒影池》、《救生筏》等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影像装置作品。展览作品将分布在红专厂当代艺术馆的四栋展览空间,艺术馆“另外影院”同期播放展映项目。


比尔·维奥拉的艺术创作,关注恢弘而又根本的人类意识与经验,如出生、死亡、情感等重大主题。录像艺术本身是一门依赖时间流逝的视听艺术,它给予我们的体验方式相当接近我们于世俗世界的感知途径。维奥拉一生钻研录像艺术,以其作为传递基本概念、引发原始共鸣的强大媒介。


出生、成长在西方的比尔·维奥拉曾经长期游历于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各地,其潜心学习和研究各种传统与宗教的经历, 使他很早就超越了地域文明的局限,也对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自1972 年起,比尔·维奥拉已创作了逾百件录像作品及多媒体装置作品。其作品运用最新的影像技术,采取传统的构图与色彩,以极具个性化的观念表达,引发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在时空流转、生命意识、真相与认知等基本问题上共同反思。



部分展览作品


殉道者 (土、气、火、水) |  2014

希腊语中,“殉道者”原意指“见证者”。在当今世界,大众传媒将我们所有人都变成了他人痛苦的见证者。旧时殉道者有作为的生命可以启迪我们,帮我们摆脱不作为的生命状态。他们亦是人性光辉的榜样,即便承受困苦、艰辛甚至死亡,却依然能保持对价值、信念和原则的坚守。



火之女  |  2005

火之女是一个垂死之人心中的幻象。一名女性立于火墙前,火焰映出她幽暗的剪影。几分钟之后,她向前移动,伸开双臂,落入了她自己的倒影。当激情的烈焰彻底吞没垂死之人心中的幻象,他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见到朝思暮想的人了。



特里斯坦的上升  |  2005

特里斯坦的上升描绘了人死后灵魂在原地升天的过程,灵魂仿佛被唤醒,受反向的瀑布水流牵引升上了天空。空荡荡的封闭房间中,只见一个男人躺在一块石板上。涓涓细流逐渐变得清晰可见,水流摆脱重力向上跃去。初始的微雨迅速成为了咆哮的洪流,水帘推动着男人无力的身躯,很快唤醒了他的灵魂。他的双臂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身躯在翻腾的水中向上拱起。最终,他的整个身体被汹涌的流水托起,离开了石板,消失于上空。激流渐渐平息,水流消退,余下空空的石板,还有泛着水光的地面。




救生筏  |  2004.05

一组十九位来自不同种族、不同经济背景的男女,突然受到高压管喷出的猛烈水流袭击。有的人立刻被击倒在地,另一些人在不明洪流中抱紧身体。水从四面八方涌来,这冷酷而凶猛的力量,令人们身体衣物全部湿透,脸部和四肢在压力和痛苦中扭曲着。连站立都变得困难的情况下,人们相互扶持以求生存。之后,正如来时毫无征兆,水流蓦地停止,画面上只剩下这群痛苦、困惑、受伤的人们。随着一些人重回理智,整个团体缓慢地恢复过来。尽管有人还在哭泣,有人仍然畏缩,但亦有几人哪怕还有一丝气力也要帮助摔倒的人站起。



屈服  |  2001

这一“图像的图像”随着他们每次进入水中,都显得更为扭曲变形,直到最后,他们的极端情绪强度和身体强度都达到了顶点,男女两人的形象便分解成了纯粹光影和色彩图样。



惊骇五人组  |  2000

两女三男的五人组被一波强烈的情绪席卷时,紧密地站在一起。影片开始时,我们能看到他们脸上是无表情的,渐渐地我们能看到五人组中每一个人都产生了不同的情绪,不断加强直至触到极值。几分钟后,情绪终于平息, 每个人都精疲力竭。

五个人都独自经历了情绪能量的上升,除了因为相互紧挨着而产生的偶尔身体接触,并没意识到同伴的存在,也没有直接互动。五人组被置于一个素净背景前,看不出关于外部世界的任何信息。无人离开自己的原初位置,也没有人离开画面。极度缓慢的镜头呈现了最微小的细节及表情的微妙变化,创造了一种主观的心理空间。



擦肩而过  |  1991

维奥拉面对自己家中发生的诞生与死亡,思考了灵性上的终极问题,通过这件作品作出了自己的回答。黑白夜视图像和水下景象,描摹了徘徊在人类感知和意识边缘的暮色世界,在这里,心智的多重生活(记忆、现实及想象)合成一体。



不知自己是何人何物  |  1986

不知自己是何人何物是对于内心状态的个人探索,并考察它跟人所具备的动物意识之间的联系。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如同展开了一张动物心灵地图。



倒影池  |  1977-79

一位男性从树林中出现,立于水池前。他准备纵身跳下,时间却突然停止。除了池塘表面的倒影仍在改变,池水时不时泛起涟漪,场景中其余事物皆停止了运动。水中倒映的一系列事件中断了时间,并将其延长。作品呈现的是一个人在进入自然界的过程中,接受了来自虚像和非直观世界的初次考验。



恬之光  |  1977

各种情形和图像改变,在此都围绕着“飞蛾扑火”这一核心主题展开,并探究其与狂热自毁的关系。



人类走到日新月异的今天,对自身本源问题的追问却日渐式微。在维奥拉无“时” 无“刻”的作品里,观众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或麻木已久或无暇顾及的日常感知,逃离碎片化的狂潮,走出集体无意识之境,从而重回生命之思的原点。展览主办方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和艺术家比尔·维奥拉先生本人均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强劲地区之一的广州举办此次展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次展览是继意大利斯特罗奇宫、德国汉堡岸口馆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的三个维奥拉大型个展之后,在广州举办的中国首个大型回顾展。



比尔·维奥拉的三段笔记

节选自展览同名图录《比尔·维奥拉 1977-2014精选作品集》





我希望其他人从我的作品中多少能体会到我的体验……我亦希望其他人能体会到在死亡谷沙漠的广阔旷野中,我曾感到的巨大实现感,还有关于空间、感知和自我的启示。但我并不想向他人描述这种感觉。这也是西方系统的一个局限,它总是在无休止地描述,就仿佛识别和命名才是理解事物的方式。而我希望他们能够拥有这种体验……你用当下的体验其自身来诉说。这是关于存在的,而非表象。



光之于录像就像水一样——光流淌在显像管上。鱼依赖水,就像人依赖光。陆地是鱼的墓地——黑暗是人的终结。



艺术与科学就像在一个舞池共舞的一对儿,却听着一首歌的不同版本。我一直都在思考知识和未知事物的区别。知识是信息的积累,并且可以进行系统性编码。这套系统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引导出结论并终结纷争,但是总有些别的什么隐藏在这个系统之下。未知事物是我们知识系统中的空隙,是隐没在黑暗中的无尽平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们会再次向黑暗进发。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不想走到边界,我想触及未知。这是我前进的理由,不断感知,而非了解那些我们未知的事物。



www.rmcart.org




精彩内容推送

(点击图片进入查看)





当前展览:OutLook 出窍


往期精彩讲座合集

一件作品精选合集




搜索以下展览名称或输入你喜欢的艺术家名字,收看往期内容。

出窍 | 时间测试 | 天下往来 | 以色列制造 | 这里没有问题 | 触知区 | 马库斯·吕佩尔茨 | 新朦胧主义 | 碌碌无为 | 黑鸟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