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前的舆论形势还有哪些困局急需破解?

2016-11-04 清博舆情 舆论时评


今年以来,自“快播涉黄案”始,连续爆发“山东疫苗”、“和颐酒店”、“常州毒地”、“赵薇事件”、“山西杨改兰”、“王宝强离婚风波”等数十起热点舆情,全网弥漫、汹涌异常,民生话题持续高热,观点争论激化演变,行动串联不断加剧,再加上受地缘政治大环境影响、舆情调控干预加大、资本变量对抗加剧等众多复杂因素影响,使得当前的网上舆论形势纷繁复杂,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新的变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道棘手的难题。



平民视角的话题刺激。与传统媒体高势位、单方向、自上而下的传播形式不同,网络的力量来自下面,是以情感为联系纽带,自下而上不断汇聚,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传播力。


无论是甘肃一家六口自杀事件,还是网约车舆情中的“滴滴回应”,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热点、引爆舆论,主要原因在于平民视角下的话题刺激。


平民视觉的切入,造成话题的持续刺激,同时用大量的情感语言预设议题,在舆论中形成极强的“话题对比”和“情感暗示”,不断赋予网民强烈的“角色代入感”,持续激发参与话题讨论的热情,极容易诱导网民进入预设的“议题陷阱”且深信不疑,失去了基本判断,从而出现对峙真相、对峙事实的不良状态。



情绪极化的话语危机。微博来自twitter,微信源于facebook,二者在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上,集中表现为“不同意即等同于反对”的排斥性意见表达。因此,我们经常能看到微博上仅仅因单纯的观点分歧而演变为“相互谩骂”,甚至升级为“人身攻击”的现象案例。


理性讨论一旦被情绪的戾气包围,话题就发生偏离、对立态势就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也反映出当前的新媒体舆论话语体系正面临被情绪极化的建构危机,亟待破解。


如和颐酒店事件,有人关心受害女子,有人提出炒作可能;事实上,关心受害女子与提出炒作可能是针对该事件不同点的不同观点,并不矛盾,但双方却因情绪的作用互相谩骂,进而演变成“人身攻击”,令人唏嘘不已。



逐步显现的群体分化。经过7年的沉淀净化,全民网评的时代已经悄然开启,公众对特定舆情意见的表达、观点分歧的产生,越来越受到来自政治立场、职业特点、擅长领域、文化水平、个人动机等大量现实成因的无形干预,令资本力量、网络大V、营销账号、草根网民、政府部门等群体不断加速“洗礼净化”,加剧话语争夺、群体对抗。


此外,同一领域内的基层工作者与高层决策者间分化同样明显,特别是在涉警、涉医、城管、市场等众多执法领域,这主要与“基层负荷量太大”、“高层期望值过高”、“行政思维过重”、“现实成因复杂”等大量不可控因素紧密相关。



博弈对抗的资本变量。近年来,相关部门一而再地提出要构建网络秩序,事实上就是要建立起关于网上“秩序”的一系列共识,随着各项举措的逐步落地,势必会对曾长期“垄断”网络的资本平台产生约束,影响其获得利益最大化。


实际上,资本并不会与权力进行显性地直接对抗,但却会通过一些隐匿于舆情背后的平台运作与权力达成某种“平衡”,成为当前舆情的最大潜在变量。


邱少云事件中的加多宝公关、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公关、赵薇事件中的删帖公关,这些全网性舆情背后似乎都能看到资本参与运作的踪影。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变量会随舆论导向变化而变化,存在正相关,再次证明构建正面的舆论价值导向已迫在眉睫。



社会性事件泛政治化明显。从目前舆论总体情况看,警察、医疗、教育等都已成为舆情高敏领域,涉及群体广、覆盖面大、引导性强,一个不慎便能引发较大的舆情漩涡。尤其是部分舆论,甚至能将任何社会性事件与政治进行关联,并借此抨击相关制度。


如微博网民@我是魔鱼儿 曾发博称,“不管是医患纠纷,还是校园暴力,或者暴力强拆以及城管与小贩间的矛盾,这些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暴力事件的背后都是有根源性的问题,而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与政治。“相关言论引发了他人对此进行解读,有舆论解释为”人性教育的缺失为社会埋下了很多看不见的隐患,而相关制度的不公平直接导致了这些隐患的爆发。” (本文来自清博研究院-清博舆情 特约评论员 赵华奇)

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分享或侵权,请及时指出,经核实后删除。

  2、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关注ID:DZQZ007 关注“舆论时评”,精彩继续!

免费订阅:长按二维码3秒识别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