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媒体及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

2016-11-29 中央纪委监察部 舆论时评



  主讲人:沈 阳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新媒体以及未来媒体的发展。



2015年底公布的数据,2015年纸媒的整个印刷量比2014年下降了15.8%,我们可以看到纸媒的受众日益相对老龄化。今天的年轻人如果仔细观察他的朋友圈,年龄越低的人他的朋友圈短视频发得越频繁。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就是短视频某种程度上很有可能对电视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一、互联网七大环节

一是标准。这是移动互联网里面最底层的一个环节。

二是社群。移动互联网里面的人以群分。

三是联盟。为什么要构建联盟?主要是利于跨界资源的整合。

四是变现。互联网公司具备超级变现和资本能力。

五是工具、内容、平台。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而极致的工具,可以去铺叙我们的内容,所以由内容最终就可以形成平台。

六是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超级社会,移动互联网使得我们每一个人个性化的数据大量地集中到云端,使得移动互联网公司具备超级国家能力。

七是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创投能力。互联网是基于资本驱动的。三四年内会出现千亿级别的公司,只有互联网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二、新媒体四大类

一是政务新媒体。也就是政府直接掌握的媒体。政务新媒体,我们政府网站现在差不多有8万个,在政务微博这一块,新浪上超过14万个,在微信当中的量应该也已经有十几万的量级。

二是企业新媒体。企业新媒体就是在今天的中国,每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有必要进行新媒体的运营。

三是传统媒体的融合媒体。传统媒体融合在新媒体当中,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融媒体,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它们要做转型。

四是自媒体。今天的微信公号已经达到了2600万个。自媒体这一块如果把它看作一个物种的话,它是迭代速度最快的,同时也是演化最快的,在过去的一年多当中,大概有100多家自媒体拿到了融资。

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微博:

在微博当中,仍然活跃着不少的人群,并且它的短视频非常地活跃。在今天你会发现,很多公众人物,当他要对社会公布信息的时候,他已经把微博当作第一发布消息的渠道。在微博当中,它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多。


三、微信几个层次

一是点对点通讯。不仅仅是用它点对点通讯这样的基础功能,而且我们正在大量地使用朋友圈、微信群,以及微信公号。

二是扁平化社交。你会发现,今天的朋友圈它打碎了我们原来的结构化交往形态,它是扁平化的,跟你的行政级别可能没有太大的关系。

三是微信群。微信群有两种核心玩法,像我自己第一种玩法是精准玩法,我建了几个自己经常要上的群,比如说我的学生群我得经常去看他们,他们在聊什么内容。第二就是我的工作群,第三就是我的研究群。这是一种精准的传播手段。

除了这样一种手段之外,就是非常广泛的大众传播。有一个做幼儿教学的自媒体它建了多少个群?20万个群,它是用软件来进行管理的。

四是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包括最近推出来的小程序。

五是各种H5,各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四、两微一端的价值

我们可以认为,微博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哪里?就是使得每一个年轻人、每一个人可以随时在网络当中进行公共传播。

微信的价值在于哪里?它可以随时把你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利益的人拉成一个群里面来,所以这是微信的价值。

移动视频直播的价值在于哪里?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法律的范围内变成一个电视台,你随时可以直播。我们要对这些事物保持持续的好奇心和敏感性。


五、政务新媒体的整个发展状况

我们在整个中国的地理版图中可以划一条线,什么线呢?我们把它叫“胡焕庸线”,这是一个经济地理当中的一个概念。在这个概念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条线的东南部是我们国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西北部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这是传统的经济地理概念,但是在新媒体当中它不是这样的。新媒体实际上突破了这样一条“胡焕庸线”。我们知道在甘肃的成县他们做新媒体做得不错,他们这个县里面微博账号大概开了3000个以上。在新疆的政务新媒体也做得很不错,比如说“最后一公里”,在全国省级部门当中做得非常棒。

我们可以感受到政务新媒体成功的关键是需要有互联网意识。我们各级领导要增强互联网意识,今天我们已经有很多很好的政务新媒体案例。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这些逐步摸索出来的好的案例去说服更多的人,来实现我们国家信息公开和政务新媒体发展的新格局。


六、政务新媒体的一些方向

一是轻悦化。什么是轻悦化?就是比较轻松和喜悦。在所有传播过程当中,自传播是一种最核心的、最高效的传播,如果你发的内容能够适应到每一个人身上去,这个时候它的传播效果是最好的。像微信2016年元旦时给了一个功能,就是你自己统计在过去一年当中你到过哪些地方,你发过多少条微信。这是跟每个人相关,那你自己就会去传播。

二是政务社群。做政务社群有什么价值?就像我们今天在座的,当我们构建一个社群的时候,其实无所谓平台的变迁,假设未来又出现一个新的平台的话,我们可以一起从微信或者从QQ群里面迁移到新平台当中去。所以社群最大的价值就是抵御互联网平台的变迁。

比较适合政务新媒体的几点模式:

一是人话。什么叫人话模式?就是你说的东西它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我们受众需要,就是大家关心什么,我们得分析一下。

二是行话,就是很专业。我们标题必须要跟我们内容匹配,同时又从受众的需求角度出发,去琢磨一下怎么样调整得更加合理。当然也可以是一种相对有一点点娱乐化的。

有一个央企,它这样做新媒体传播的。它把大家对这个央企最常问的100多个问题梳理出来,然后去找记者来做一次通俗表达的修改。往往我们的官方文件大家都不一定能完全看得懂,但是它做了一次通俗化表达改造之后,它的传播性就会非常好,大家的疑惑性、质疑性就小很多了。

在社群当中,我们需要整合各方的话语力量,特别是健康的、正能量的话语力量,然后为我所用。

三是联盟。构建不同的行业领域联盟,实际上有利于我们整合跨界资源。如果没有联盟,你没有办法联动。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对整个系统的一体化管理,这样的话才能实现瞬间联动。

还有我们发现,定期举行座谈会、发布会是有意义的。教育系统现在整合了200家高校的微博、微信做成一个大联盟,来进行矩阵式发布,包括上下联动。


七、政务新媒体几大改变

一是供给侧改变,就是在我们供给信息时需要加强信息公开,需要提升信息共享,强化信息治理。在需求端我们需要做一些适配,包括对网民需求的分析。

二是信息共享,在这个里面信息共享首先要强调协同。需要我们刚才说过的上下级的协同,平级单位的协同,内外的协同,媒体的协同等。

三是服务受理平台,在这方面很多政委新媒体已经做得很好了。

四是在信息治理方面,我们需要有大数据管理工具,要有舆情监测和分析工具。在网民需求侧适配方面,我们要去分析网民最大诉求是什么,他们对我们整个系统的期待是什么,他们的这种期待哪些是我们现在可以满足的,哪些是我们现阶段不能满足的,哪些是跟法律相冲突的,我们可能需要仔细地分析。相当于有一个清单,就是网民的信息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有这种清单的话我们逐步去实施。


八、最后有三个结论:

一是未来的世界是无所不在的屏幕。未来什么东西能够取代手机?取代手机的设备一定是跟身体视网膜交互的设备,你每天可能跟它交互1000次。最终可能是你的大脑神经系统当中嵌入个设备,直接跟你的大脑神经系统交互。

二是身临其境的体验。第一个就是智能互联网加物联网,这个核心是大数据。第二个大的方向就是由VR、AR、CR构成的MR互联网,也就是混合现实互联网,特别强调体验、强调艺术、强调娱乐、强调轻悦化。

三是我们如何提供全能而聪慧的服务。我们怎么样让老百姓能够更加方便地到政府来办事,可能你得通过大数据去分析,然后得出一些结论。比如说现在到政府部门去办事,通过移动互联网已经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了。你可以事先把你要带的所有证件拍成照片发给政务大厅的人,他们看了之后说没问题了你再去,避免反复跑来跑去。所以我们强调要用大数据去做全能而聪慧的服务。未来我们要把更多互联网元素跟我们传统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能够用好互联网的发展红利。

以下内容整理于沈阳(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针对中纪委的讲座内容。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沈阳演讲现场(题图)


 我们知道,今天有越来越多新媒体正在渗入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上个月到青藏高原去,当时在草原上买了一点小商品,然后我问这个牧民:我没有零钱怎么办?后来牧民告诉我可以面对面支付。通过这样一个场景我们就会发现,移动互联网在今天已经深深地进入到我们整个国家。

  当然我们要了解新媒体的发展,必然要回顾过去传统媒体的发展脉络。

  2015年底公布的数据,2015年纸媒的整个印刷量比2014年下降了15.8%,所以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纸媒的受众日益相对老龄化。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移动视频直播对电视的冲击非常大。今天的年轻人如果仔细观察他的朋友圈,年龄越低的人他的朋友圈短视频发得越频繁。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短视频是爆炸性的发展。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就是短视频某种程度上很有可能对电视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广播这块我们可以发现,比如说原来听汽车广播的人,今天可能很多人都是在听滴滴的呼叫声了。

  我们再看一下央媒。这是过去的《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的整体战略。从今年开始,《人民日报》可能更加强调云端的整体整合,主要是把对前端的聚焦逐步移到对后端技术及平台的聚焦。

  对于新华社而言,它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也非常强调面向未来。前段时间新华网刚刚开了一个无人机频道、一个AR和VR频道。

  那对于央视而言,今年是移动视频直播元年,各个频道、各个栏目都在做一些内部创新。

  如果我们再去看一下,在整个互联网的环节当中,我们是把互联网分作七大环节的:

  第一个环节是标准。这是移动互联网里面最底层的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社群。移动互联网里面的人以群分。

  第三个环节是联盟。为什么要构建联盟?主要是利于跨界资源的整合。

  第四个环节是变现。互联网公司具备超级变现和资本能力。

  第五个环节是由工具到内容再到平台。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而极致的工具。 比如说北京交警APP就做得非常好,有一个功能,就是外地人如果到北京来办进京临时交通通行证,原来要到北京固定地点去办,至少花一个下午。但是现在非常方便,你拿起这个APP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你所有的操作。所以这是一个极致功能。如果我们有了好的工具,在这些工具上,我们都可以去铺叙我们的内容。所以由内容最终就可以形成平台。

  第六个环节是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超级社会。移动互联网使得我们每一个人个性化的数据大量地集中到云端,使得移动互联网公司具备超级国家能力。

  第七个环节是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创投能力。互联网是基于资本驱动的。三四年内会出现千亿级别的公司,只有互联网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我们现在对新媒体把它分作四大类:

  第一大类是政务新媒体,也就是政府直接掌握的媒体。政务新媒体,我们政府网站现在差不多有8万个,在政务微博这一块,新浪上超过14万个,在微信当中的量应该也已经有十几万的量级。

  政务新媒体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你会发现在进行政务活动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机构,包括国外的名人,他们把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务信息的第一发布渠道。通过自己政务新媒体来发布信息是最直接、最原始、最可控的,所以政务新媒体在今天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

  第二大类是企业新媒体。企业新媒体就是在今天的中国,每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有必要进行新媒体的运营。

  第三大类是传统媒体的融合媒体。传统媒体融合在新媒体当中,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融媒体,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它们要做转型。

  第四大类是自媒体。今天的微信公号已经达到了2600万个。自媒体这一块如果把它看作一个物种的话,它是迭代速度最快的,同时也是演化最快的,在过去的一年多当中,大概有100多家自媒体拿到了融资。

  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微博:

  在微博当中,仍然活跃着不少的人群,并且它的短视频非常地活跃。在今天你会发现,很多公众人物,当他要对社会公布信息的时候,他已经把微博当作第一发布消息的渠道。在微博当中,它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多。

  再看一下微信,我们把微信分作这么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点对点通讯。不仅仅是用它点对点通讯这样的基础功能,而且我们正在大量地使用朋友圈、微信群,以及微信公号。

  第二个层次,你会发现,今天的朋友圈它打碎了我们原来的结构化交往形态,它是扁平化的,跟你的行政级别可能没有太大的关系。

  第三个层次是微信群。微信群有两种核心玩法,像我自己第一种玩法是精准玩法,我建了几个自己经常要上的群,比如说我的学生群我得经常去看他们,他们在聊什么内容。第二就是我的工作群,第三就是我的研究群。这是一种精准的传播手段。

  除了这样一种手段之外,就是非常广泛的大众传播。有一个做幼儿教学的自媒体它建了多少个群?20万个群,它是用软件来进行管理的。

  我们再看一下在微信第四个层次当中,包括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包括最近推出来的小程序。

  第五个层次是什么呢?是H5。各种H5,各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我们可以认为,微博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哪里?就是使得每一个年轻人、每一个人可以随时在网络当中进行公共传播。这是微博的价值。

  微信的价值在于哪里?它可以随时把你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利益的人拉成一个群里面来,所以这是微信的价值。

  移动视频直播的价值在于哪里?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法律的范围内变成一个电视台,你随时可以直播。我们要对这些事物保持持续的好奇心和敏感性。

  我们再看一下政务新媒体的整个发展状况:

  我们在整个中国的地理版图中可以划一条线,什么线呢?我们把它叫“胡焕庸线”,这是一个经济地理当中的一个概念。在这个概念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条线的东南部是我们国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西北部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这是传统的经济地理概念,但是在新媒体当中它不是这样的。新媒体实际上突破了这样一条“胡焕庸线”。我们知道在甘肃的成县他们做新媒体做得不错,他们这个县里面微博账号大概开了3000个以上。在新疆的政务新媒体也做得很不错,比如说“最后一公里”,在全国省级部门当中做得非常棒。

  我们可以感受到政务新媒体成功的关键是需要有互联网意识。我们各级领导要增强互联网意识,今天我们已经有很多很好的政务新媒体案例。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这些逐步摸索出来的好的案例去说服更多的人,来实现我们国家信息公开和政务新媒体发展的新格局。

  我们再看一下政务新媒体的一些方向:

  第一个方向,轻悦化。什么是轻悦化?就是比较轻松和喜悦。在所有传播过程当中,自传播是一种最核心的、最高效的传播,如果你发的内容能够适应到每一个人身上去,这个时候它的传播效果是最好的。像微信2016年元旦时给了一个功能,就是你自己统计在过去一年当中你到过哪些地方,你发过多少条微信。这是跟每个人相关,那你自己就会去传播。所以我个人觉得纪委系统的新媒体,可以去设计一个跟每个人相关的传播议题,这个时候它的传播量会非常迅猛。

  还有一个方向是什么?就是做政务社群。做政务社群有什么价值?就像我们今天在座的,当我们构建一个社群的时候,其实无所谓平台的变迁,假设未来又出现一个新的平台的话,我们可以一起从微信或者从QQ群里面迁移到新平台当中去。所以社群最大的价值就是抵御互联网平台的变迁。

  在这里,我们对社群的一些模式做一下分析,其中比较适合我们的模式有这么几点:

  第一是人话。什么叫人话模式?就是你说的东西它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我们受众需要,就是大家关心什么,我们得分析一下。

  还有就是行话,就是很专业。我们标题必须要跟我们内容匹配,同时又从受众的需求角度出发,去琢磨一下怎么样调整得更加合理。当然也可以是一种相对有一点点娱乐化的。

  有一个央企,它这样做新媒体传播的。它把大家对这个央企最常问的100多个问题梳理出来,然后去找记者来做一次通俗表达的修改。往往我们的官方文件大家都不一定能完全看得懂,但是它做了一次通俗化表达改造之后,它的传播性就会非常好,大家的疑惑性、质疑性就小很多了。

在社群当中,我们需要整合各方的话语力量,特别是健康的、正能量的话语力量,然后为我所用。像纪委这一块,中央纪委的网站流量非常高,在各大部委当中排名很靠前。

  中央纪委官方监督举报功能开通之后,在各方面的导流、回流情况下,我们发现这种网络举报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信息公开、信息服务起到了一个清朗网络空间的作用。

  政务新媒体还有一个重要方向是联盟。

  构建不同的行业领域联盟,实际上有利于我们整合跨界资源。如果没有联盟,你没有办法联动。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对整个系统的一体化管理,这样的话才能实现瞬间联动。

  还有我们发现,定期举行座谈会、发布会是有意义的。教育系统现在整合了200家高校的微博、微信做成一个大联盟,来进行矩阵式发布,包括上下联动。所以我们现在各地纪委新媒体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各地之间要先联动,包括中央纪委建了一个微信大厅,也是对各地纪委微信公号做一个导流,所以矩阵上下联动、左右联动,包括内外联动。

  在政务新媒体当中,实际上我们有两个大的改变:

  第一个大改变是供给侧改变,就是在我们供给信息时需要加强信息公开,需要提升信息共享,强化信息治理。在需求端我们需要做一些适配,包括对网民需求的分析。

  还有就是信息共享,在这个里面信息共享首先要强调协同。需要我们刚才说过的上下级的协同,平级单位的协同,内外的协同,媒体的协同等。

  还有就是我们需要有一些服务受理平台。在这方面我觉得纪委已经做得很好了,应该是全国政务新媒体的一个标杆。

  在信息治理方面,我们需要有大数据管理工具,要有舆情监测和分析工具。在网民需求侧适配方面,我们要去分析网民对纪委最大诉求是什么,他们对我们整个系统的期待是什么,他们的这种期待哪些是我们现在可以满足的,哪些是我们现阶段不能满足的,哪些是跟法律相冲突的,我们可能需要仔细地分析。相当于有一个清单,就是网民的信息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有这种清单的话我们逐步去实施。

  那对于我们纪委系统来说,我个人觉得做新媒体要有云的四个点:

  第一个是壮志凌云的大格局。就是你在做新媒体的时候,它的影响是无边界的,无时间界限的,就是你发的任何东西可以影响到全球。

  第二个是我们做的东西要有云蒸霞蔚的丰富性。什么意思?比如你可以去做H5,你可以去做沙画,你可以去做视频。特别是在今年以来,视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年轻人今后最适应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视频而不是文字。这个是一代人的变革。

  第三个是行云流水的执行力。我们中央纪委的整个新媒体确实做得很不错,当然最终你才有云开见日的获得感,也就是第四点。

所以我们去分析当下的这些媒体发展,未来会越来越聚焦于云端。云端我们有大数据的话,我们可以去做很多精准、精确、精妙的分析。

  我们总结起来,最后有三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是什么?就是未来的世界是无所不在的屏幕。未来什么东西能够取代手机?取代手机的设备一定是跟身体视网膜交互的设备,你每天可能跟它交互1000次。最终可能是你的大脑神经系统当中嵌入个设备,直接跟你的大脑神经系统交互。

  第二个结论是身临其境的体验。第一个就是智能互联网加物联网,这个核心是大数据。第二个大的方向就是由VR、AR、CR构成的MR互联网,也就是混合现实互联网,特别强调体验、强调艺术、强调娱乐、强调轻悦化。

  第三个结论,我们如何提供全能而聪慧的服务。我们怎么样让老百姓能够更加方便地到政府来办事,可能你得通过大数据去分析,然后得出一些结论。比如说现在到政府部门去办事,通过移动互联网已经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了。你可以事先把你要带的所有证件拍成照片发给政务大厅的人,他们看了之后说没问题了你再去,避免反复跑来跑去。所以我们强调要用大数据去做全能而聪慧的服务。未来我们要把更多互联网元素跟我们传统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能够用好互联网的发展红利。

  谢谢大家!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南方传媒书院整合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即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


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


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一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二是有线数字电视;三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四是网络广播;五是网络电视, 六是手机电视;七是楼宇电视。


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如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一方面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移动接收)。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

1新媒体的特点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

(1)媒体个性化突出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2)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3) 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4)信息发布实时

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运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

①传播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型,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型。 ②主导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变为新媒体的受众主导型。 ③受众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普通大众型,变为新媒体的细分受众型。

2新媒体的优势

(1)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即IPTV,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或者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视频节目服务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也就是说,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用户使用的时候既可以通过加装IP机顶盒的电视机,也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

网络电视的最大优点是:节目交换平台可以提供交互式和个性化的节目,可以使网络电视的用户拥有高度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内容选择空间;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可配置多种多媒体服务功能,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IP电话、DVD/VCD播放、互联网游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

(2)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

手机电视的最大优点是:它的节目包括电视、广播、网页和游戏,用户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收看,随处收看,随意收看,被称为装在口袋里的电视机,也被称为“零距离亲密接触的流媒体”,是继家庭电视机和电脑之后的“第三块”影像屏幕。

(3)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是可在移动状态中收看的电视,是全新概念的信息型移动户外数字电视传媒。它采用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用户可以在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巴士、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DVD般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当然也能在非移动的情况下接收)。

移动电视的最大优点是:用户可以在时速120公里甚至更高速度的运动状态下接收电视信号,并且接收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做到图像稳定,色彩逼真,画面清晰。

(4)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从技术特征讲,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与原来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有高清晰的电视画面,可与DVD相媲美;有优质的音响效果,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使得数字电视的伴音更趋逼真;有抗干扰功能,数字电视受其它电器的干扰很小,因此画面稳定,扩展功能多,可增加上网、点播等。

数字电视的最大优点是:数字化以后的电视信号占用网络带宽资源大大减少,使目前线路的传输能力由原来几十套扩展为几百套。向用户提供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另外,数字电视还可以开设增值服务,可以分成更多更细的专业频道,如汽车、房产、MTV、体育、音乐、电视剧频道等。一方面,在模拟时代的电视“受众”到了数字时代有了自己的主动选择权,可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内容,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被动接受;另一方面,由于有存储功能,看电视可像电脑一样进行文字录入、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电视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股票交易、信息咨询等。它改变了图像、文字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和消费的方式,使信息传播从单向单一形态向双向多元化形态转变、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转变。

不难看出,新媒体的优势体现在它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尤其是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媒体,他们充分调动了受众的积极性,实现了一对一传播的模式,让受众在这种互动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品牌认知。

3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科技影响下,当代媒体产业结构面临深刻的调整,主要趋向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1)新兴媒体行业将引领时代潮流,新媒体产业在媒体产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新兴媒体产业所占比重尤其高于传统媒体产业。美国十分注重把高新技术应用到文化娱乐业。2004年迪斯尼公司关闭了其在佛罗里达的最后一个传统手工动画室,标志着美国已经全面进入三维动画时代。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认为,2015年前后,世界将进入数字娱乐信息时代,数字娱乐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将占一半的份额,新技术、新产品将使数字娱乐全面超越传统娱乐方式。日本媒体产业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也已完成了从早期媒体产业向现代媒体产业的转型。

(2)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新媒体产业对报刊、图书出版等传统媒体产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报业明显出现了萎缩的趋势。如英国的《独立报》在1990年发行量超过40万份,从1995年起发行量开始下滑,到2003年9月只剩下20万份。北美是全球报业最发达的地区,发行量也出现停滞或萎缩,进入2005年,北美出现了近10年来发行量最大幅度的下滑。据统计,世界报业自2001年以来,各国报纸10%的广告收入(约15亿美元)被网络媒体所代替。

 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图书出版业也面临市场萎缩的窘境。以日本出版业为例,日本出版业的销售额在1996年以后连续下滑,到2003年减少了17%。杂志从1999年至2003年,广告收入减少了8%。据日本《出版指标年报》的统计,1996年图书杂志销售总额最高,为2兆6563亿日元,其后逐年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2兆2278亿日元。

新兴媒体产业的崛起,对传统媒体产业、特别是传统媒体构成冲击是毫无疑问的。但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可以肯定的是,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传统文化行业仍将继续保持活力。

(3)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科技使文化表现形式日新月异,“传媒汇流”为文化传播手段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过去稀缺的媒体资源、传输资源出现了过剩的现象,文化内容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没有内容,新媒体产业就成为毫无意义的空壳,如同一台无效运转的机器。正因为如此,韩国媒体产业振兴院院长徐炳文认为,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硬件时代、80年代的软件时代、90年代的信息通讯网时代之后,在21世纪,“创意性文化内容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未来的竞争中,文化内容是最重要的竞争力。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内容为王”。


——END——


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分享或侵权,请及时指出,经核实后删除。

  2、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关注ID:DZQZ007 关注“舆论时评”,精彩继续!

免费订阅:长按二维码3秒识别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