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恐怖主义】恐袭,欧洲,“夺命卡车”在欧洲频发

2017-08-19 亚太日报 舆论时评

17日下午,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发生汽车冲撞人群事件,截至目前已造成13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另外,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宣称对事件负责。


又一次,恐袭,伊斯兰国。



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东部


2017年8月17日,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这个和著名欧洲足球队“巴塞罗那队”同名的城市,一名恐怖分子驾驶一辆面包车在市中心的兰布拉斯步行街,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目前,至少造成1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伊斯兰国组织对此事件声称攻击。伤者包含1名中国游客,由于部分受伤人员是重伤,不排除死亡人数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市中心撞人事件图




第1起事件,位于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历史名胜景区兰布拉斯步行街。一辆白色厢式货车突然高速冲向行人,撞倒、撞飞多人。警察随后赶到,封锁这一区域,疏散民众,并对凶手展开追捕。死伤人员随后被送往医院。警方将其定性为恐怖袭击。(简称“市中心撞人事件”)


第2起事件,事发地点位于巴塞罗那一处交通检查站,一辆汽车撞倒多名警察后逃逸。警方现场击毙1人。目前警方尚不确定这两起事件是否有联系。(简称“检查站撞人事件”)


第3起事件,事发地位于巴塞罗那南部的坎布里尔斯市,袭击者原计划再次发起类似巴塞罗那恐袭事件,被警方阻止,警方当场击毙4名疑似恐怖分子。(简称“南部袭击事件”)


恐慌的人群 



目击者对媒体说,冲向行人的货车速度很快,而且撞人后也毫无减速迹象。


目击者:我正要坐下来,吃点东西,公寓突然震了起来,我就往外面走,几秒钟后,我听到街上传来巨大的撞击声,我听到了尖叫声,然后所有人都开始逃跑,于是我也开始跑。应该有人伤的很严重,因为救护车就停在门口,警察也来了,带着设备和枪。


目击者:我出了地铁,听见有辆汽车迅速开了过去,然后看见许多人倒在地上。


目击者:现场非常混乱,警察让我们的餐厅关门,所有阳台被清空。当时我们太恐慌了,这种恐慌让你反应不过来,也不知道做如何应对。人们待在房间里真的很恐慌。门都关上了,大家不能出去,外面发生了什么我们不清楚,直到看了电视才知道是汽车冲撞人群。


“夺命卡车”在欧洲频发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起发生在欧洲国家的卡车恐袭事件。


“夺命卡车”式的恐怖袭击最惨重的一次发生在法国。2016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人们聚集在临海的大道上等待欣赏国庆焰火时,一辆载重卡车突然冲入大道并对人群进行碾压,造成至少84人死亡,其中包括15名儿童,伤者中包括两名在当地旅游的中国公民。


尼斯的卡车碾压事件让人们意识到,卡车不仅可以成为“汽车炸弹”,其本身就是一种恐怖袭击的武器。


另外,遭遇卡车袭击的还包括瑞典斯德哥尔摩、德国柏林和英国伦敦。巴塞罗那则成为第五个遭遇“夺命卡车”的欧洲都市。


欧洲近年来卡车冲撞恐袭事件回顾:



为何又是欧洲?


近两年来,欧洲恐怖袭击频发,安全形势堪忧。


2016年3月22日,布鲁塞尔的扎芬特姆国际机场、马埃勒贝克地铁站发生连环爆炸袭击,导致35人遇难、300多人受伤。


7月14日,法国南部城市尼斯发生卡车冲撞人群事件,造成至少84人死亡,202人受伤。


7月22日,德国慕尼黑的一家购物超市发生枪击案,袭击者具有德国和伊朗双重国籍,共造成9人死亡、30多人受伤。


7月24日,柏林一家医院发生枪击,导致2人死亡。


8月15日,科隆发生持械伤人事件。


12月19日,一辆货车冲进柏林的一个圣诞市场,造成1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对此事件负责。就在同一天,瑞士苏黎世一座清真寺内发生枪击事件。




进入2017年,恐袭事件在欧洲仍不时发生。


3月22日,英国议会威斯敏特大厦附近发生两起袭击事件。


4月20日晚,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一名枪手使用自动武器向一辆巡逻警车开火,当即打死一名警察,另有两名警察重伤。枪手之后在枪战中被其他赶到的警察击毙,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宣布对此次袭击事件负责。




欧洲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既有国际安全局势恶化的外部因素,也与长期以来欧洲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外交政策等内部因素分不开。


首先,欧洲恐怖威胁的增加与欧洲国家的对外干预政策有关。长期以来,欧洲坚持向外输出所谓普世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在近年来的中东北非乱局中,英、法等欧洲国家更是积极干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


其次,近年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长期陷入低迷、失业率高居不下、社会排斥等问题得不到解决,进一步恶化了欧洲社会中原本就存在的移民融入困境。


伊斯兰国现状


此次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发生汽车冲撞人群事件发生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宣称对事件负责。


伊斯兰国又遵循的是一种独特的伊斯兰教派,它的崛起与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成功不同,而更像大卫·考雷什或吉姆·琼斯之类的反乌托邦主义再世,不过它以绝对权力统治的不是几百个人,而是八百万人。


今年6月29日,随着伊拉克军方重新夺回摩苏尔努里大清真寺,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发表声明称,这标志着 “伊斯兰国”的终结。


7月9日,伊拉克政府军全面解放摩苏尔,而“伊斯兰国”最高头目巴格达迪疑似被击毙, 作为统一的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尤其是地理政治实体的“伊斯兰国”,目前基本丧失了继续维持的可能。



基于这些考虑,为何“伊斯兰国”还在进行恐袭?他们还存在吗?它究竟在哪?


“伊斯兰国”组织本身的结构可能会迅速瓦解,但深受“伊斯兰国”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个体则遍布各地。


而且随着外来参战人员陆续返回各自的国家,“伊斯兰国”的极端主义和激进主义思想也会随之扩散到世界各地,这是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南亚、东南亚地区频繁爆发恐怖袭击的主要原因之一。


显然,“伊斯兰国”的失败,并不必然导致极端主义的消失,相反,后者更有可能转入其他国家或者在本地潜伏下来。


如果现有的社会基础得不到根本改变,则未来变种的“伊国”组织如同它之前取代基地组织一样,会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


卡车本身就是恐怖分子的武器


早在2014年,极端组织IS发言人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纳尼就曾煽动袭击西方国家的公民,同时,他还鼓励在没有军事装备的情况下行动,比如使用石块或刀,或通过驾驶车辆来发动恐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说,交通工具作为恐袭武器并不罕见,最著名的就是9·11,驾驶民航客机。汽车炸弹也属于利用交通工具进行恐袭,在国际上是最为普遍的恐怖袭击方式。


美国媒体称,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卡车炸弹是我们担心的恐袭方式,然而现在我们必须开始重视“卡车本身就是武器”的方式了。

  

汽车是比较容易找到和适合隐藏的武器


针对近年来欧洲频繁出现的“卡车冲撞”式恐怖袭击,一头条记者采访了西北政法大学反恐研究院院长张金平教授。在他看来,恐怖分子之所以选择汽车作武器,是因为汽车容易找、容易隐蔽,方便即兴作案,一旦实施恐袭,受伤人数会比较多。“卡车冲撞”已经成为近年欧洲恐袭的主要方式。为此,张教授特别提醒出访欧洲的游客,在行前做好攻略;路遇“卡车冲撞”等突发恐怖袭击,迅速撤离现场。


   在旅游中遇到“卡车冲撞”该怎么办?


1.跟随专业人员撤离现场

一般来说,遇到恐袭后会有专业人员引导,首先跟着专业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2.预防“二次袭击”

“卡车冲撞”有时会伴随二次袭击,也就是说在人群撤离现场的时候,恐怖分子混迹其中,再次袭击人群。在没有专业人员引导的情况下,首先要迅速撤离现场,但不要跟随人群撤离,尽量寻找周边宽敞地带。防止跟随人群,受到“第二次攻击”。

3.预防“连环袭击”

许多恐怖袭击在当地或国家会进行连环袭击,比如这次在巴塞罗那南部有一次类似的袭击。


防范恐怖袭击手册





反恐专家特别提醒,在出国旅游前,一定要上网搜索该地区/国家是否近期发生过恐怖袭击,并上网查询外交部的出行警告。如果是,要尽量避开这些地方。在出国旅游时,也要提高警惕,避免形迹可疑的人,眼观八方耳听六路。在旅游途中,热闹的地方虽然非常有生活气息,但是你也可以选择人少的时候,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重要,我们才能平安回家。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要还存在国际压迫,袭击的事情就没完!

中国这类事情不多,跟我们秉承王道、拒绝霸道有关——当美国在全球煽风点火、大搞破坏的时候,我们在忙着张罗一带一路,谁文明谁野蛮,一望便知——

这当然是我们文明的先进性带来的!

当然发生在中国的袭击事件少,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

事实上袭击事件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而且某些西方国家一定会策划针对中国的袭击,有些恐怖组织甚至就是西方国家直接豢养的,比如基地组织、比如ISIS

现在随着ISIS在中东的失利,其成员可能四处逃散流窜,虽然欧洲是其主要的目的地(这次巴塞罗那事件就有这个背景,同时大西洋真是帮了美国的忙了),但一定会有部分余孽回流到亚洲,会不会到中国呢?这种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

这些人有战地经验,有较高的经验值和技术战术能力,更加不好对付。我国的在海外的游客、投资项目、使领馆等地可能是其目标,要多加小心。国境线的守卫也需要加强,争取将之拒于国门之外。同时在国内的我们,要积极配合警察等治安力量,别给他们捣蛋添乱,别让他们把精力耗费在无聊的事情上。

什么是无聊的事情?

去问问那些鼓动不配合警察执勤的公知吧、去问问那些要求警察出示执法证的蠢货吧、去问问那些造谣丁丁甩脸的恶媒吧、去问问那些把手机贴在警察脸上拍摄的群氓吧、去问问厮打警察的泼皮吧、去问问倒地碰瓷的讼棍吧、去问问人大88级校友吧……

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问完话你可以顺便啐他们一脸。

这很解气!

而且有可能把他们啐醒。


综合:新华社、央广新闻等

编辑:大堃 子舟 峰峰 编号69 

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分享或侵权,请及时指出,经核实后删除。

  2、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关注ID:DZQZ007 关注“舆论时评”,精彩继续!

免费订阅:长按二维码3秒识别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