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夯基兴业助脱贫 志智双扶促发展

融媒体中心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2021-06-21


夯基兴业助脱贫  志智双扶促发展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定点扶贫工作总结(2015-2020)








近年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国家、四川省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在省委教育工委、财政厅党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职能,坚持“整合资源、夯基兴业,精准施策、志智双扶”原则按照上级部门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自2015年来先后对口帮扶达州市渠县和甘孜州甘孜县,定点帮扶渠县有庆镇雅化村(原渠县嘉禾乡雅化村)和甘孜县仁果乡拉尼村,先后派驻3名干,强化脱贫成效,推动振兴发展,为助力定点扶贫地区渠县和甘孜县脱贫攻坚贡献财院的力量。









一、定向扶贫基本情况


按照上级部门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自2015年来先后对口帮扶达州市渠县和甘孜州甘孜县,定点帮扶渠县有庆镇雅化村(原渠县嘉禾乡雅化村)和甘孜县仁果乡拉尼村,先后派驻3名干部驻村帮扶。近年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工作,坚持“书记院长带头管,分管领导具体抓,支部结对共帮扶,全员参与齐攻坚”扶贫工作机制,每年学院领导班子到帮扶县、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和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12人次,结合党的十九大和党中央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科学制定具有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帮扶工作计划。通过夯实基层组织、推动基础建设、拓展产业发展、强化文化教育、突出思想引导等措施,整合有效资源,聚力当地帮扶单位,全力助推渠县有庆镇雅化村和甘孜县仁果乡拉尼脱贫攻坚工作。帮助雅化村和拉尼村实现152户440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人均超20元,帮扶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此外,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州及偏远高校对口帮扶”精神,积极推动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结对帮扶。因帮扶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曾2次获四川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先进单位”表彰,多次获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称号。




二、帮扶成效


(一)“党建共建+业务培训”,夯实基层组织和提升财会人员能力

1.党旗在扶贫战线上高高飘扬。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形成党政领导亲自参与、靠前指挥的合力,成立了以书记、院长挂帅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熟悉政策、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到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年来,学院针对扶贫工作组织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扶贫专题会等60余次,领导班子成员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政策宣讲60余人次;先后派驻3名干部职工驻村帮扶,4个党总支(支部)与定点贫困村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指导帮扶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人,发展党员6人,培训村两委干部200余人次;结对帮扶21户贫困户,全院党员师生分批次深入帮扶村开展各类帮扶活动1500余人次,以购代捐农副产品20余万元。



党委书记张华一行深入渠县雅化村调研脱贫攻坚


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吉秀一行赴甘孜县拉尼村慰问贫困学生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依托财经专业优势,积极与帮扶地区县财政局、教育局等深度合作,组织优秀师资以“基层送教”“进校集训”等方式为基层财政干部开展财经业务培训,目前已开展各类培训8期2000余人次。此外,学院积极探索“职教送学到基层”模式,不断构建财经业务培训、大学生顶岗实习、职业学校专业共育、校政合作交流等平台,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支持。


学校骨干教师为渠县基层财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二)“资金投入+产业带动”,加强基础援建和助力产业造血

1.加强资金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自筹资金150余万元,协调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不断完善帮扶村道路、沟渠、山坪塘、党群阵地等基础设施。2016-2019年,助力帮扶村硬化道路30余公里、修建沟渠5公里、新建和整治山坪塘50余口、改建党群服务中心2个、新建垃圾池20余个、太阳能路灯100余盏;2018年为渠县协调引进土地整理项目建设1800余万元,整治田地800余亩。



 渠县雅化村修建“五环路”,实现水泥硬化路“户户通”




2.强化“造血”功能,培育支柱产业。2016年至今,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培育孵化产业10余个,建立渠县嘉禾乡雅化村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千亩香椿种植基地,甘孜县仁果乡拉尼村100亩马铃薯基地、2座单立柱广告牌等支柱产业;吸纳100余名村民就业务工,2个帮扶村集体收入和人均集体收入远超国家标准。




学校领导深入渠县雅化村千亩香椿基地指导





(三)“农民夜校+博雅课堂”,增强脱贫动力和树立奔康信心

1.“农民夜校”强志气。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采用“3+1”的模式推进扶志扶智教育,通过院坝会、“农民夜校”、入户宣讲等方式,组织安排专家学者、党员干部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知识教育等,近年来开展各类培训210期8000余人次;组织140余名致富带头人和贫困户到先进村、企业考察学习,拓展致富视野、鼓励干事创业,提升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和奔康信心,增强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学校领导深入渠县雅化村召开院坝会宣讲“扶贫政策”




2.“博雅课堂”暖人心。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强化教育功能,指导渠县嘉禾乡雅化村驻村干部在村创办留守儿童“博雅课堂”,对5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思想引导、传统文化等教育。“博雅课堂”自2017年12月开办至今不断优化教育方式,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乡村实践走向都市研学,现已开展课堂教育60余期2000余人次。“博雅课堂”的开展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密切关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博雅课堂”到成都开展游学“夏令营”活动





(四)“温情传递+文化传承”,强化文化浸润和凝聚正能爱心

1.温情播散、爱心传递。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不断强化干部驻村、结对帮扶、结亲攀情。积极引导当地贫困群众算好“三本账”:“经济账、感情账、精神账”,学会致富理财、懂得知恩感恩;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服务8批次200余人次;专设贫困生教育资助金资助227人次15余万元;组织开展“六一”关爱和贫困生成都游学活动300余人次;组织“暖冬慰问”“扶弱济困”“疫情连线”等专题活动500余人次......传递浓浓温情、播撒满满爱心。



学校领导结对帮扶甘孜县仁果乡拉尼村贫困群众


学校领导每年春节前到渠县雅化村开展“暖冬行动”




2.智慧凝聚、文化浸润。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积极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为帮扶村镌刻文化符号:建村牌、题村训、谱村歌;积极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挖掘乡土文化,搭建坝坝广场舞台、组织环村越野健康跑;表彰脱贫好人和道德模范,引导部分群众克服“等、靠、要”“攀比”等不良风气,在思想上注入文明“血液”;向国家、省、市、县媒体推送和报道扶贫信息140余条,传播脱贫攻坚好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




  2017年扶贫日为渠县雅化村新村牌揭牌



三、典型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调研论证,脱贫攻坚接地气聚合力

为了扎实做好对口帮扶渠县脱贫攻坚工作,2015-2020年学院领导班子70余人次调研指导渠县扶贫情况。调研涉及当地职业教育、财政系统基层财会人员培训需求、贫困村党建工作、贫困户生产生活、农业生产、农民夜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乡土文化等诸多方面。学院党委行政立足于学院实际与渠县的调研结果,制定的计划针对性与实效性强,很接地气;学院党委行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整合资源,聚集合力,突出实效”的原则与“书记院长带头管,分管领导具体抓,支部结对共帮扶,全员参与齐攻坚”扶贫工作机制,明确要求全院上下必须根据帮扶计划,组织到位,全院上下形成了帮扶合力,扎实推进了五年的脱贫攻坚工作。



学校党委书记张华结对帮扶雅化村贫困户





(二)立足学院特色强扶志扶智,脱贫奔康强底气动力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学院定点帮扶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一是与当地财政局合作,送教下乡免费培训基层财会干部,培养符合基层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经人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二是加强与渠县中专学校的校际合作,通过单招等方式录取渠县籍学生到学院深造;三是通过院坝会、农民夜校、外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贫困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引领、知识传授,帮助贫困群众强底气;四是注重贫困村留守学生的培养,通过博雅课堂引导留守学生健康成长,连续五年出资金资助贫困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学院扶志扶智结合,提高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增强群众“造血”能力,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吉秀到结对帮扶户家走访慰问





(三)强化文化熏陶与引领,提振脱贫奔康“精气神”

“爱心凝聚、文化浸润”。学院不断强化党支部共建,建强组织、扶弱济困;积极引导贫困群众算好“三本账”:经济账、感情账、精神账;认真组织“大学生三下乡”“贫困生资助”“六一关爱”“暖冬慰问”“结对攀亲”“党建共建”等系列关爱行动,强化文化浸润、传递浓浓温情。此外,学院发挥集体智慧,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为扶贫村镌刻文化符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挖掘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引领改变村里一部分群众“等、靠、要”“攀比”等不良风气,让群众思想上注入新鲜“血液”,让群众拥有更多切切实实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振了精神,凝聚了脱贫奔康的力量。 



   城乡支部结对共建,共谋乡村振兴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村农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为持续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真正把农村建设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出彩篇章,提出如下建议:






(一)夯实党建引领,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促振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两村干部老化严重,年轻干部少,需要吸引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进入村两委工作,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乡村振兴。






(二)坚持引育并举,增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振兴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参与,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定点村面积广,人口少,老龄化严重,人才短缺是为发展主要难题。因此,一要加强对本村农民的培养。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积极鼓励年轻的村民通过弹性学制接受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积极发掘和培养各领域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加强乡土人才技能培训和示范,增强乡土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发挥乡土人才在发挥其在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二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研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制定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引导外出人才回村创业就业,吸引外地人才来村创业就业,增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振兴的人才支撑。






(三)强化文化熏陶与教育引领,做好“三扶”工程,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在五年的帮扶过程中,学院一直注重文化教育的扶智扶志作用。事实证明,学院在对口村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与教育引领,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干部群众脱贫奔康决心。文化熏陶与教育扶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科学把握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就要深刻理解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思想基础。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求我们要把握好本土特色文化的根基优势,把振兴乡村文化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通过“扶智”“扶志”,增进乡村百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道德观、文化观,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健康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还在于准确把握自治、德治、法治之间的协同关系,着力构建乡村治理文化。所以,在村民自治、乡村德治的基础上,我们要重视文化教育的“扶治”作用,强化法律的底线原则,增强规范意识。结合本土特色,通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强化普法力度,多层次、全覆盖地推动村法治发展,倡导法律至上、权利平等的乡村法治文化。






往期推荐

这道靓丽的风景线你必须看!

无利息!无抵押!秒放款!

文化创精髓,创意展风采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官方微信平台


图片: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文字:饶明全

编辑:陈安花 

责编:张玉

点我,你也变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