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属于2020年的互联网营救活动|武汉人②

赵烨楠 城市OurCity 2020-08-25

关注星标消费新声

不错过泛消费任何最新动态




从这个物资对接平台的建立、运作中,我们看到互助的力量。

作者 | 赵烨楠

编辑 | 罗立璇


1月24日,中国春节的大年三十、武汉“封城”的第二天。


在大量患者涌向医院的情况下,一切物资都在告急。在这一天,包括武汉在内的多个湖北城市的医院,不顾可能存在的“组织”风险,都开始分散式地向民间大声疾呼:他们需要护目镜、防护服、医用口罩……等一切能够保证他们还在前线奋战的物资。


面对前线的求援,民间力量正在凝聚,来自天南地北的志愿者们在网络上联系起来,快速形成志愿组织,他们的目标都指向一致:无论以什么形式,一定要帮助到医院。


其中有一批程序员,选择使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能力,帮助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阿凯、老彭、阿伟平时在武汉光谷软件园工作。面对不断涌现的医院需求和找不到对接的物资,他们决定,建立一个医用物资信息的对接平台,来改善钱和物的流通方式。


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位朋友一同加入进来,组织着这个平台的运转。而参与其中的志愿者、捐助方还要更多。每个人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他们没有见过彼此,但互相信任。他们在网络上一起协作,完成着这个物资对接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这是一场正在发生的、且发生在这个时代的民间援助故事。


一群人,关心一件事



西安人白灏没有心情观看春晚,一直在手机上刷着武汉疫情的相关消息。


这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钟南山在央视上确认“人传人”消息的第四天。这天晚上,他看到朋友圈有人发了“为武汉加油”的志愿者群,他马上点二维码加了进去。


当天,武汉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等数十家医院都发出公告,恳请社会各界伸出援手。这些信息过于庞杂,想要捐助的人也很多。许多经过二手转发的医院信息、捐助信息难以被核实和完成顺畅的对接。


那天晚上,白灏加入的这个群,讨论声一直没有停息。很多人在群里转发了这些医院的捐赠公告,天南地北的志愿者,无论在不在武汉,都在群里讨论着,希望出一份力。


武汉人老彭的想法更加迫切。老彭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在光谷软件园的一家科技公司工作。


“光谷”的正式名称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2001年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从而获得别称:“中国光谷”。在今天,它已经成为武汉的互联网中心,坐落着包括微软、华为、小米、科大讯飞,和小红书等几百家海内外高新企业的分部及武汉本土创新企业。


自23号武汉“封城”以后,老彭和同事都在家里自我隔离,哪儿也去不了。“封城”第二天的物资告急,他们都看在眼里。他和同事在公司群里讨论着,觉得可以利用自己的职业帮助他们,让物资对接变得更加高效。


老彭在自己公司的群里@了设计、@了研发,问这件事是否可行,他们的回答是:当然可以。25号凌晨刚过,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参与进来,一起帮忙。






看到这条朋友圈的人把他和同事拉到了白灏所在的志愿者群。老彭对大家说,他们可以帮忙搭建一个H5形式的信息平台,方便医院与捐赠方对接。群里的朋友们反应很热烈,希望自己也能帮一把。


白瀚就是在这时主动加了老彭,想尽自己能力帮一点忙。一晚上的时间内,职责正在快速分配中,白瀚马上成为了这个信息平台团队的媒体对接人。


那天晚上,加老彭和他的同事的人很多很多——“我在北京做产品经理,武汉人”“我能做java,15年从武汉毕业”“我是做UI设计的,想加入”。


一时间,远在不同地方的朋友通过这件事聚集到了一起。他们都是网友,从来没见过面。白瀚说,“我们对彼此都不是很了解,但在这个事情上很快凝聚了起来”。


到25号凌晨两点多的时候,基本的人员架构已经完成。老彭、阿凯、阿伟,同公司的三位同事成为搭建这个信息平台的主要负责人。阿凯负责技术,老彭负责运营,阿伟负责产品设计。老彭在朋友圈说,“我们预计会在今晚先把H5跑起来,过程中还会有大量需要做信息录入的工作量,到时候还要得到大家的帮助。”末尾他说了两遍:“非常感谢!”


他们几个人一晚上没睡觉。到25号上午10点,短短7个多小时的时间内,物资对接平台的雏形已经搭建起来了。点进这个版本的链接中,已经能看到每家接受捐赠医院的详细信息,包括医院地址、联系电话、物资需求清单、防护物资标准与相关图片,还可以一键拨打医院留下的电话号码。


每天都在更新中



快速搭建起来的平台为医院与捐助方的快速对接提供了便利,并且每天都在进行信息的核实、更新和平台架构的迭代中。这个平台的身后,是更多拥有相同目标的朋友,自愿承担起了不同的职责,为平台的运营努力着,也在不同群组中扩展着平台功能意义的外延。


小型的组织架构很快成型。他们成立了统筹组进行不同职责间的分工与安排。产品组负责前端与后台的搭建与测试,平台功能的迭代;运营组负责医院数据的收集;客服组负责医院信息的核查,一个一个向医院打电话进行核实;还将医院方的负责人拉进一个群,进行需求的对接和更新。


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了进来,这些“志愿者”不只以个人形式加入,还有公司。


他们将医院信息的核实工作利用石墨文档整合到一起,方便随时添加和修改。石墨文档的办公室就在老彭公司隔壁,一年前刚从字节跳动那里获得了近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那边的热心同事很快联系到阿凯,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并且免费向他们开放了VIP权限。


为了信息准确度,在医院信息核实的优先级上,老彭他们以医院官方公众号、微博、网站发布的信息为先,其次是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发布的消息,接下来是博主、自媒体等转发的医院信息。






26号凌晨,平台2.0版本上线了。老彭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张平台信息海报。


更新后,平台向公众开放了平台联系方式,更多朋友可以将自己了解的医院信息、捐助信息发送给平台,核实后再展示。采访当天,平台上的医院信息分为“信息已核实”和少量的“信息未核实”状态,这些医院信息核实后会再进行修改。


“我们不想怀疑任何一个医院提出的需求”,老彭说,为了保证没有一家需要帮助的医院被遗漏,少数没有来得及核实的医院信息会先被放上平台,之后再进行逐步核实。


同时,2.0版本还上线了车辆资源信息。包括政府车辆、民间志愿者车辆与物流公司志愿车辆。提供了联系方式、配送范围、配送时间等信息,虽然有些信息还并不完善。


每个志愿者不计回报地忙上忙下,“各司其职”。在他们的努力下,平台每天都在更新着,从前端信息到后台技术。


到后来的3.0、4.0版本,分别通过医院的浏览量、联系次数对医院展示位置做了优先级排序;在平台系统和信息的安全性上做了升级,后台进行了加密,每条数据信息的来源也可追溯。医院证明公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捐赠公告也都一并添加,从繁重的人工审核逐渐变成了自动化审核。


今天,平台的4.0版本正式上线。截止今天,平台共审核上线了801家医院信息,66条车辆资源信息。与此同时,他们的组织还在不断壮大,陆续融合了很多其他的志愿者组织。他们一起将这次临时聚集起来的公益组织命名为“E起支援”,希望能代表大家互联、互助的精神。


“E起支援”融合的其他公益组织





白瀚说,许多医院已经通过平台收到了急需的物资捐赠,这些捐赠方包括许多海内外的华人和企业。而物资对接还正在持续进行中。


疲惫、质疑与感动



这几天,白瀚、老彭,这些志愿者中的很多人都没怎么睡好。


老彭从参与进来那天起,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老彭的家人、朋友都有些心疼他。尤其是家人,“他们觉得我太累了”。可老彭说,投入进来后,身体反倒没有什么感知。


添加他微信的人每天都很多,直到“数字已经不提示了,变成了小红点”。只要有需求的,他每条认真回复。老彭把这项公益当成自己的工作在做。


白瀚也一样,昨晚到现在,他只“半梦半醒睡了两个小时”。白瀚是一名话剧演员,在这几天中,他担起了媒体对接、文案写作等各种各样的活儿。今天凌晨,设计在出图,他怕文案跟不上,半夜睡睡醒醒地坚持把平台的文案写了出来。


26号,因为网站访问量太大。网址被封了。腾讯看到他们做的事之后,也找到他们,为他们提供了网站域名支持。


做一件好事并不容易。即使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参与任何资金、物资运作,仅参与信息平台本身的建设,质疑声还是跟了过来。


有人把他们的海报拿过去改了之后作假,当作自己筹资的宣传物料。还有人加到他们核心成员的微信,拉到一个群里,和他讨论“之后的路该怎么走”,想拉他们一起商业化运营。他们核心成员只好在群里强调,“我们不碰钱,不碰物”。对方马上回复,“那我们走的不是一条路”。


这让他们觉得无可奈何,白瀚说,“也没有办法,什么样的人都有”。同时,他们更加担心自己被误会,不想让一件好事变味儿。


不过,更多的人和事让他们感动。这几天,陆续收到捐赠物资的医院人员在微信上向他们表达感谢。一位医生向其中一位志愿者发语音说“我替我这些医护同胞们感谢你们做出的努力。”这让这些志愿者们觉得很感动。






在采访中,白瀚跟我提到了三次“凝聚”这个词,这也是他这几天的最大感触。“我们所有人,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凝聚”。


而老彭觉得,在这个事情一开始,他们就想到,这件事很可能没什么结果,或者会突然中断。“如果疫情结束,我们也结束了,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反正就先做嘛,不问结果,那些都不要紧。”


相关阅读:

《我在医护出行互助群的72小时 | 武汉人①》




end




©消费新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Suburb001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