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能没有「单向街」

周亚波 城市OurCity 2020-08-25



疫情的极端性让这种状态无限放大,也成为了单向街证明自身价值的表达机遇。作为“广阔社会的一部分”,单向街试图以自证存在意义的方式自救。而它的用户,也在对这场自救的深度参与中,或有意或无意达成了某种自证。


作者|周亚波

设计 | 范晓雯



单向街和热爱它的每一个人,都不曾料到会以这样的方式迎来15周年。


2月24日上午,单向街微博、微信同时发出“紧急公告”,这家在中国文艺青年和知识青年所熟知的书店,坦诚地告诉公众,“疫情迟迟没有尽头,书店撑不住了。”


在微信推送文章的开头,有一段音频,在悲凉的背景音下,单向街创始人之一许知远用低沉而沙哑的嗓音传达:这是一封求助信,也是一封邀请函。


“十五年前,我们创办单向街时,就希望它不仅是一家书店,更是一种精神与生活方式。我们推崇诚实的表达、平等的交流、理解他人的痛苦、以及广阔的好奇心。我们正在面对的这场危机,似乎也是强烈的提醒:我们真实的价值与精神状态,喜欢的那些作家与思想,是多么的重要,它使你在孤立与痛苦中,仍怀抱某种希望。我们也同样意识到,这样的价值需要被保护,单向空间不仅属于我,与我的同事,也是广阔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它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鼓舞与启发,我们诚挚地向你发出邀请,成为我们共同体的一员,一起捍卫我们笃信的价值。”


这一段1分21秒的音频也是一段非常许知远风格的发言,它奠定了单向街本次“自救”的基调。微信推送的标题是《走出孤岛 保卫书店丨坚持了 15 年的单向求众筹续命》,一共用了三个空格,一个在“孤岛”和“保卫”之间,一个在数字“15”的左右,仿佛在强调些什么。


这并不是单向街第一次遭遇“商业危机”。实际上,“单向街”最初从圆明园到蓝色港湾到朝阳大悦城的每次迁徙,都逃不开“租金”这样的世俗的、现实的理由。成立15年,许知远和他的团队无法也不可能绕开商业机器运转的基本逻辑。


对于一家成立十五年的基于单向街书店和许知远个人影响力而存在的文化公司,仅仅一个月的疫情影响下就需要通过如此方式进行保卫,可见这家公司的生存状况、管理团队的商业运作能力,一直处于不太乐观的状态之中。


时而焦虑、时而愤怒的许知远对此表现出一种折中的坦然,他曾承认,做《十三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补贴公司。


创办15年,单向街仍未跑通自己的商业模式。疫情的极端性让这种状态无限放大,也成为了单向街证明自身价值的表达机遇。作为“广阔社会的一部分”,单向街试图以自证存在意义的方式自救。热爱这家书店的用户,也在今天加入到这场自救的深度参与中,或有意或无意达成某种自证。

 


OurCity

“不合时宜”



由疫情产生的自救,可能是单向街这次的发生仅有的合时宜的部分。这种合时宜,恐怕也仅仅包括在线下生意“自救”的普遍性上。


但声明文章又是笨拙的,微信标题中的“求众筹续命”这种略显网络口语化的表达,并不符合单向街的基调,却在这种不相称中反映着某种真诚。仍以微信推送文章为例,内部聊天记录、书店外景、线下沙龙以图片的形式夹杂在众筹付款小程序当中,在不太能迅速厘清的重点中,反衬着某种局促甚至慌乱。


实际上,这次的众筹,本质上是一次预付款的储值卡让利。50元档可以获得原价98元的单向历,200元及以上档,都可以获得超越付款原价的储值金额,单向历,以及其他一些礼品。


不可谓无诚意,但宣传却略显遗憾。


“我觉得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个是储值,还以为是求捐助。”影视从业者颠颠说道,“我觉得他们的宣传有点引发误解。”


颠颠最终没有参加这次的众筹,但是她买了很多本单向历,准备送给自己的同事,“我不是很经常在那里买书,不过现在二月了,已经过了日历的购买高峰,我可以帮他们清清库存。”说完这句,颠颠回复了一个尴尬的表情。


微博用户也迅速指出了单向街在“求众筹”的宣传上的失策之处,@单向街图书馆 账号的微博编辑急忙在评论下进行补充说明,并略显笨拙地回复着支持者。很快,微信下也出现了疑似内部员工的评论置顶,评论强调“助力金都会换算成更高价值的储值卡回到您的手中”,“您的支持不会白费”,并补充了微信支付不便时在支付宝平台的解决方案。


@单向街图书馆 微博也重新更新了一条微博,黑框中是“特别声明”四个字。发了九张图,二维码是最中间一张。


June不太认可这次“众筹宣传”上的不妥之处,她反而认为,单向街在最初的表达是到位的。“很多人积极的表达情绪,可是竟然都不知道怎么支持。”才是让人惊讶的地方。


“其实文章已经写得很清楚明白了,2020年了,每天刷微博的人中,我不相信还有这么大比例不知道怎么扫描二维码支付,是没有认真阅读吧,有时间抒情却没搞清楚情况,会让人上火。”June对我们表示。


不过,June还是有些困惑,“到底是文章就是这么没有可读性还是阅读者的浮躁,是大部分人的阅读习惯如此,还是公众号抓住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还是阅读者在无数的阅读后找到了公众号写文章的特点”,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从《十三邀》认识许知远,进而认识单向空间,2019年,生活在青岛June利用一次机会来到北京,打卡了单向街朝阳大悦城店,并发现它和青岛的一些网红书店的不同之处,“任性”是她给单向街贴上的标签,她深刻地明白,“要开一家实体书店,要做太多与一本好书无关的事情了。”


疫情给了June难得的阅读时间,她也在第一时间参加了这次众筹,转发时,她贴上了去年到书店打卡的图片,附上了单向街所传达的价值观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对细小的声音,保持倾听;对巨大的声音,保持质疑。”



OurCity

“越艰难,越要有书店”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微博用户“男孩像你”则是最早一批在评论中为单向街的公告提取关键词的人,在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帮助”主体解释清楚参加众筹所得之后,“男孩像你”感慨说,这其实是一次“多么良心的义卖。”


她告诉《城市OurCity》(微信公众号ID:varicity),自己非常喜欢许知远和《十三邀》,“在这个时代,还坚守这样看似毫无意义的理想主义是非常可爱的。”“男孩像你”并非单向街实体书店的常客,但自己2016年就已经开始购买单向历。


2019年,“男孩像你”才第一次踏足单向街杭州乐堤港店,并迅速被吸引。“我觉得他们很用心地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很care如何绞尽脑汁如何赚钱。”最打动她的是书店角落一块叫做“滞销榜”的地方,“我觉得非常酷。”


“实体一定是有意义的,许知远采访项飚那期《十三邀》,就谈到了现代中国年轻人已经失去了附近感。实体的东西,让世界变得具体一点。更简单一点,一个好看的让人感到愉悦的书店空间,一定是值得被留念的吧,这也是它的意义。”“男孩像你”如是说。


2006年元旦,许知远和吴晓波、于威、覃里雯、张帆等人合伙创办的“单向街图书馆”在圆明园东门开业,“单向街”的命名来自本雅明的同名著作,此后,高质量的选书和沙龙,都成为了“单向街”或“单向空间”的独特标签。


但在商业上,许知远和他的团队略显拧巴的状态却一直在延续。2013年后与腾讯视频合作的《十三邀》被视作一种较为成功的妥协,却也不时陷入尴尬与争议,很多时候,许知远被评价为“不合时宜的”、“自说自话的”,“抗拒妥协的”知识分子。


这类评价却也不能简单归纳为褒贬,正如此类拧巴的状态也同样体现在了这次“宣传上不怎么成功”的自救当中。许知远成功将这种气质覆盖给了整个团队,又或者这是一种必然。在一次采访中,许知远曾透露,自己面试应聘者时最常问的问题包括了“你的理想是什么?”“最近读什么书?”以此判断对方是否与团队“气味相投”。


很多时候,你已经不知道许知远和他的团队是“不会”还是“不愿”。你也无从知道,作为一家不怎么赚钱,但又足够出名的书店,单向街到底算不算得上成功。


“越艰难,越要有书店。”这是单向街的用户们一个普遍的回答。书店从业者糖罐对此深有体会:“我很喜欢逛书店,尤其是独立书店。单向街的选品特别好,并没有太多连锁书店会摆的畅销书之类,他们是真正在做知识的传播,文学氛围也特别浓厚,这样的书店国内太少了,也就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有这样的消费市场还能留住一些独立书店。”


糖罐告诉我们,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实体书店都面临着艰难的局面。“这么好的书店若是消失了,这对一个城市来说是种损失。我只能说是尽点绵薄之力,参与充值储值卡的方式给书店加油。”


小凡也微博第一时间看到了单向街的求助。作为北大的后辈,小凡知道许知远是在《十三邀》之前,但自己并不算许知远的拥趸。


小凡一直有一个习惯,每逢节日,尤其是情人节,会和男友以逛书店为庆祝,各自挑选一本书送给对方,而且并不限书店的品牌与种类。“这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书店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对单向街倒是没那么感冒,也许万圣或者三联有哪天倒了,我会去无偿捐款的。对于这次‘众筹’,我没有参加,但我也不希望它就此倒掉。”


这本就是一次有些拧巴的众筹行动,却也成为单向街自身意义、书店行业在特殊节点下的特别表达。


(文中颠颠、June、男孩像你、糖罐、小凡均为化名)



@城市OurCity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转发朋友圈

History Review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