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Oh,it's Jetlag!

江婧怡 城市OurCity 2020-08-24



就像你去巴黎一定会去OFR Bookshop,还有斯德哥尔摩的Paper Cut,慕尼黑的Soda Book,你会觉得它是属于一座城市的书店。我们也希望从别的城市来的人可能会想来我们的书店看一看。


作者|江婧怡



工作日的下午,在Jetlag Books门口坐了三小时,我的面前走过了以群为单位出没的潮男潮女,以对为单位结伴的互拍情侣和闺蜜,以及,拉着店长从杂志到香氛侃了半小时的资深读者。



前脚出后脚进,这个只有40平米的小书店一直没断过人。说它占了地理优势也不合适。书店在太古里北区的西南角,滴滴司机送我进来的时候都感叹,原来三里屯还藏着这么一条难找的小路。


“Jetlag”是乌云装扮者起的,意为“时差综合症”,他也是书店的老板之一,另一位合伙人是他的朋友设计师李冠儒。隔壁就是他的内容创业项目“荒野气象台”的办公室,书店初创团队成员田雨原来也是荒野的编辑之一,跟乌云装扮者工作了五年。

 


这可是乌云装扮者说用了“这辈子存下来的所有积蓄”来做的一件事。从去年10月开始筹备,因为包括疫情在内的各种原因,Jetlag Books的开业时间往后延了五次,可房租的实际成本还在,直到3月25日,一咬牙,还是把店门开了。



虽然说不上人头攒动,但考虑到当前的特殊情况,这里已经算相当热闹了。运营三周,书店最高峰一天能达到同等面积独立书店疫情前的客流水准。


书的销量也不错。之前店里进了5本《Holiday Magazine》的半年刊,封面是Kendall,售价395元,第二天就售罄了。进门左手边的杂志墙上,不少杂志封皮都贴上了小蓝点,意思是仅剩最后一本,购买的话需要再等一段时间进货。



店里卖的主要是外文杂志,选品工作由乌云装扮者和他的团队完成,唯一的标准就是他们在创意行业工作多年积累的审美。


除了Monocle、Popeye、Fantastic Man这些相对主流的“大家都会喜欢的”,团队还搜集了一些小众难找的独立杂志。荒野气象台的编辑Andy把这里比作“图书买手店”


Monocle有一列专门的架子,这本杂志是荒野气象台的精神灯塔


店里有一列书架,是专门留给李冠儒的,上面摆放的都是他推荐的设计相关的书。Andy有一天看到李冠儒来店里,就在那里摆放他的书,然后自己嘟囔了一句,“懂得人自然懂”。


李冠儒的书架


田雨觉得,这就是Jetlag Books的差异化。“只有1%的人会看的东西让我们和别的书店有所不同,哪怕这个书可能非常不好卖,或者是非常贵卖不掉,我们也非常坚持。”


在田雨的设想中,现在来Jetlag Books的人一般会有三类,资深的旅行者、创意行业从业人员和来三里屯逛街偶然路过的人。不过Jetlag Books的最终目标不止于三里屯。


“就像你去巴黎一定会去OFR Bookshop,还有斯德哥尔摩的Paper Cut,慕尼黑的Soda Book,你会觉得它是属于一座城市的书店。我们也希望从别的城市来的人可能会想来我们的书店看一看。”



田雨也希望这里能成为“旅行前的最后一站”。书店的中文图书区选品全都与城市有关,但又不是那种会被划分进旅游书籍的品类,因为希望人们“不是攻略式的去了解一个地方”。


中文区的书架


店内的空间不大,有些地方又用得相当奢侈,比如书封朝外的摆放方式。除了杂志本身的展示性外,田雨告诉我,这是一种提升效率的方式。


在Jetlag Books,店员的角色就是编辑,从内容到杂志摆放后呈现的视觉节奏,这些展示出来的出版物已经是店员筛选过的结果。客户经过杂志墙时,可以更快速地决定自己想要什么,而不用一本一本抽出来细细翻看挑选,增加停留在书店里的时间。


必要时,店员也会直接进行推荐,因为“你并不是简单地卖东西,你要能和他正常的去交流、去介绍、去推荐”。“最终我们希望卖的不是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店里的咖啡师也要扮演类似的角色。Jetlag Books提供的咖啡只有最基础的四种,美式、澳白、拿铁和摩卡。隐藏菜单也有,不过是留给咖啡师自己发挥进行推荐。


当然,咖啡在Jetlag Books更多还是一种功能性饮料,一种同类人的暗语。


田雨和Andy之前经常搭档出国拍旅游vlog,经常遇到时差反应,这被他们成为“oh,it's jetlag!”时刻。提神是一种必须,“全球资讯加咖啡,创意人士最喜欢的两个东西”,所以“问题不是Jetlag Books为什么要有咖啡,而是它不应该没有咖啡”。



其实把这里当成一个有设计感的店铺来逛也很有意思。


书店的Logo是李冠儒设计的,j、t、l、g在纵向上被延伸,象征时区的概念,e、a、g字母中的圆形模拟太阳,排布成一条上升的曲线,象征不同时区中太阳的高度变化。店里的时钟也都是巴塞罗那时间,无比扣题“时差”。



书店的设计师蔡为是包豪斯学院毕业的,之前做过不少博物馆的项目,同在三里屯的Cabana就是她设计的。不同于一般书店会采用的顶光,Jetlag Books的光源由四面八方向内,整个墙面和顶上都设置了柔和的白色灯光。到晚上的时候,书店的地上没有影子,“中央的展示台就像是一座漂浮的孤岛”。



店铺的主色调是蓝黄粉灰,官方解释是来源于不同时段的天空色彩。Andy自己有一套更具体而浪漫的解读,比如粉色,“应该是晚霞,尤其是巴塞罗那的晚霞。”




@城市OurCity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转发朋友圈

History Review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