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就是隆福寺 | 小地标

刘丹 城市OurCity 2020-08-24



当胡同变得整齐划一,我们想在后海、五道营、南锣鼓巷之外寻找有北京味道的北京,除了烧香、逛水库之外,过点更像年轻人的生活,或许不再野生、有更强行政和商业力量背书的隆福寺想要,并且正在成为某个答案。


作者 | 刘丹

摄影 | 江婧怡


这是「城市OurCity」打卡的第1个小地标


决定五一假期组团去隆福寺的时候,我的同事发哥突然冒出一句:你们是要去隆福寺烧香吗?


尽管我们已经在选题会上念叨了大半年隆福寺,发哥对此无动于衷。他在北京念了四年大学,又工作两年,六年下来,心中的北京潮流地标还是日落东单,主要是因为能打篮球。


要是非得让这位虎扑资深直男用户对北京有点关于浪漫情调的想象,比如出于男女朋友交往的不可抗力,一定要在小长假带着女朋友去什么地方,发哥的第一选择将是密云水库。


这算是我们关注隆福寺的一个动力:北京还能为年轻人提供哪些好玩儿的地方?


如今北京已经变“乖”了。那些藏在胡同里有意思的小店,要么另寻出路,要么就再也见不着了。之前去聊那些说脱口秀的、做精酿的,收藏老玩具的,各种各样年轻人好玩儿的故事时,共同的背景就是失落的、不再属于他们的二环。


我们不知道如今能把北京区别于其他城市,更年轻更先锋的一面到底还能寄身于哪里。沉寂多年的隆福寺就在北京整顿“拆墙打洞”后冒了出来。



其实发哥的第一反应也没错。“隆福寺”以前确实是个寺庙,始建于明朝,在清朝那会儿是朝廷的香火院。如果不是因为喇嘛用火不慎,一把大火把寺庙夷为平地,那么留到今天,发哥确实可以过来烧柱香。


建国后,隆福寺兴建了“东四人民市场”,后来又盖起隆福寺大厦,一度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地界,起码能跟王府井打个平手。结果到了1993年,又是一场烧了整整8个小时的大火,把隆福寺烧“败”了。盛景不再,老街坊里至今还流传着与之相关的灵异故事。


2017年,东城区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把隆福大厦建成新的首都文化地标之一。整个隆福寺项目由北京国资公司与东城区政府联手打造,北起东城区钱粮胡同、南至东四西大街、西起美术馆东街、东至东四北大街,总占地面积约15.5公顷。


2019年8月,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营,先是掐尖笼络了几家看起来小众和时髦的店铺,比如说北京本土精酿品牌“京A”、%Arabica咖啡在三里屯之后的第二家店,还从798搬来了隆福寺项目第一期中最为头部的项目:木木美术馆。把这些都算上,隆福寺要做的是整合多种功能业态的“木木艺术社区”。

 


你能看出隆福寺笼络年轻人的决心。除了做大卫·霍克尼的中国首展《大水花》让年轻人扎堆来看展,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本身也自带流量。“豆瓣初代网红”晚晚和她的丈夫林瀚活跃于微博等社交平台。在隆福寺,除了举起印着%的咖啡杯拍照,偶遇这两位也算是彩蛋。


按照东城区之前的说法,今年正好是第三年,隆福寺该成为“首都文化地标”了。


五一小长假,伍德吃托克把2020开箱市集开进了隆福寺。伍德吃托克成立于2015年初,主要是打造以“市集”为代表的青年线下消费场景。

 


看名字就知道,这家公司致敬的是60年代嬉皮士运动浪潮中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狂欢、迷醉,反主流,“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曾是许多年轻人心中的乌托邦。如今疫情仍未消退,北京刚刚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试探着走出家门的年轻人包里装着出入证,手机里存着健康码。


这次活动从5月1日到5月3日连办三天,现场有来自北京的13家咖啡品牌、20家网红餐饮,以及38家原创设计品牌。伍德吃托克官方公众号上的推送标题起得挺吸引人:不止是艺文复苏,更是邻近力量的重聚。


5月2日下午三点钟左右,我们出了东四地铁站B口,眼前还是熟悉的脚手架和围挡,至少从这边的施工进度来看,世界似乎没发生什么变化。



入口处站了几个工作人员拦住想从这进入的人。说是现在去市集的人太多了,上午警察都来了,你得往前直走,从三联书店那个口进去,那边还排着100多号人,估计得等上一两个小时,里面已经人贴人了,建议先回去,明天早点来。


这时气温已经升到了33度,我们的同事小赵反而铁了心要进去。不算出去吃饭的两回,这是她年后第一次出门玩。作为美妆博主以及我司负责消费条线的记者,小赵害怕封闭场所人群聚集,在过去快3个月的时间里甚至没有逛过商场。


路很好找。街上最早一批进入夏天,穿着各种短T恤,染着鲜艳发色的年轻人都往那个方向去,等走到人扎堆的地方,入口就到了。



排队时间比想象中短,大概站了20分钟,一位工作人员突然出来指挥已经购买到线上门票的人入场检票,并告诉其他人线上门票已经停售。再次排队、出示健康码、登记信息,检票。等终于进入市集现场,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是:就这?


正对着木木美术馆,大概200平米的空地上挤满各种摊位。大概是出于安全考虑,场内人虽然多,但也没有之前工作人员说得那么夸张。耳环、帽子、衣服、玩具,总之就是你能在市集上看到的一切这里都有,所以也没什么新鲜感。


几个女孩正坐在“Decadent Rabbit颓废兔”的摊位前,在她们刚买到的兔子玩偶上涂涂画画。画面似曾相识。小时候被爸妈带着逛夜市的时候,我也常能看见一个地摊上摆满白色的石膏像,小孩儿们拿着颜料坐在小板凳上给石膏像上色。


于是,我们几个的问题又变成了:在市集上消费的人会是什么样子?



“颓废兔”的摊主告诉我们,这是他第一回参加伍德吃托克,其实就是想和大家多互动,没想到生意还不错,据说5月1日那天得来了1500多人,他卖出去40多只兔子。


这回的伍德吃托克是很多参展品牌开年头一次参加市集。“露天博物馆”的主理人高建在朋友圈感慨:“太久太久没见到这种热热闹闹的氛围了,眨眼天就热了,户外市集估计今年也就这么一场。”


疫情一来,线下生意都不好做,开在朝阳大悦城的书店“言YAN BOOKS”工作人员说,开年以来,书店销量很差。而北京复工复产的步调又相对谨慎,大概是在一周前,我看到这么一篇文章:《朝阳区的人,可能不知道现在上海多快乐》。

 


木木商店也支了个摊位贩卖周边玩偶。原先标价199元的玩偶,现在只要88元,你要是再添10块钱,那就甭管88还是199,直接花98块钱随便捡,可以装满满一盒。


看摊儿的女生告诉我们,木木商店也是5月1日才开始营业,美术馆还得再等等。他们的群聊名称都改了,以前叫自己“黑心商贩”。顺着他们摊位的方向抬头,还能看到楼上挂着《大水花》的巨幅海报,已经褪色了。


我们的问题也很快有了答案。听女生那么一说,小赵和我一合计,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买它!哦,在此之前,小赵已经买了一顶帽子。路过的时候她看了一眼,觉得还可以,随口问了句价钱,对方说198,小赵说,啊这么贵,对方说,那就178吧,小赵就买了。



回过头来,小赵和我说,其实真的不便宜,“冲动消费了,冲动消费了。”


她去年年底也去逛过伍德吃托克,也是在隆福寺。当时的人可能只有现在的一半,这回人多,摊位多,小赵买的东西也多了。“放在平常,这些东西可能就真的很平常。”她的购物热情主要就是在家那3个月给憋出来的,“终于可以出去买点儿什么了!”


或许此前伍德吃托克的目标人群会有更加精确的画像,但现在,加上疫情这个变量后,愿意为之花钱的可能是所有人。我的同事小黎,一个半杯倒的广东人,拉着小赵站在鸡尾酒摊上不挪窝了,“这个瓶子好好看啊,感觉不错!”再一看,度数不高,试一试吧。


小赵还在犹豫,小黎已经买了。小赵再一看,“她都买了,那我也买。”在市集里转了几圈,又来到“颓废兔”的摊位,先前看到的姑娘还坐在那给兔子上色,小丁和我也每人来了一只。

 


我越来越觉得,眼前的热闹可能和伍德吃托克有点关系,但和隆福寺这个地方关系不大。


小丁说,要是这市集在798办,那她就去798了。这有点像刚开年那时候大家都在家里隔离着,花上几个小时和面、醒面、洗面,蒸凉皮。揉面团可能是有点意思的,但你搁平常不会只有这么一个乐子。


在市集上,我还遇到了我的朋友小陈。整个春天,她在朋友圈里发了好几组野餐的照片,想找我们出去玩儿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句话:你想去逛公园吗?夏天来了,她总算是有了新的去处。这样来看,隆福寺也只是一个有人摆摊的小公园。

 


靠近餐饮区,人明显更多,大家挨着走,手里拿着酒杯,把口罩拉到下巴的位置。%Arabica咖啡的落地窗前始终是满满当当的人,京A屋里没位置了,我们坐在门口喝着啤酒,眼前是来来往往的年轻人,旁边的小姐妹正在小声研究路人的穿着。


不止有年轻人,我们隔壁桌的大哥专门带着自己的外国朋友来逛伍德吃托克,路上时不时也能看见带着孩子的家长。


终于换下家居服,摘下口罩,和朋友们扎堆坐着,小黎来了一句:但凡这里有一个新冠大家就都完蛋了。谁也没把这句话放在心上。我们已经度过了太多压抑在口罩下的生活,甚至再过一会儿马上又要戴上口罩。这时候有风吹来,小赵感慨着,一切又都回来了。



我试图想象疫情之前和之后的隆福寺。此前我和小黎分别去看过一次《大水花》。我印象最深的是美术馆里拍大头贴要80块,小黎主要记得附近有家好吃的越南米粉。


当然会有一些真正热爱艺术展、沉迷于某种口味的咖啡和精酿的人愿意不断为之买单,但除此之外,这里似乎只能给大家的周末提供拍摄朋友圈配图的“网红”背景板。


这和北京没什么关系,你在上海或者成都、武汉都能找到更小众、更有故事性的朋友圈素材。不过,或许当你用光了家里的面粉,在合租屋的厨房里吭哧吭哧钻研了3个月厨艺之后,能吃到送上门的外卖,那还要啥自行车呀?


同样的道理,当胡同变得整齐划一,我们想在后海、南锣鼓巷之外寻找有北京味道的北京,除了烧香、逛水库之外,过点更像年轻人的生活,或许不再野生、有更强行政和商业力量背书的隆福寺想要,并且正在成为某个答案。



@城市OurCity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转发朋友圈

History Revie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