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招聘
1
青岛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流动站
关于2022年度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岗位招聘公告
青岛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流动站
关于2022年度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岗位招聘公告
2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是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一流学科”和“高峰学科”建设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0%;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学院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一流专业,3门国家一流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拥有1个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1个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外专双百团队,1个省高层次专家工作站,1个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5个省青年创新团队,1个青岛市优秀创新团队。近年来围绕双碳节能新材料领域,在新型节能墙材、多功能新能源新材料、碳捕集与封存材料及长寿命基础设施工程材料方面完成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的工作,成果应用于三峡工程、京沪高铁、奥运工程、港珠澳跨海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等重大建设工程。
一、招聘研究领域及名额
新能源新材料 1名
二、岗位要求
“博新岗位”人员为拟入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的青年博士或2021年8月30日后来鲁入站的博士后,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身心健康;
2.博士毕业院校应为近三年(以入站时间为准)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泰晤士高等教育THE”“QS”“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在前200名高校或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毕业;
3.入站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4.应届博士毕业生及海外取得学位的留学回国、外籍博士可优先招收;
5.符合“博新岗位”的其他招收要求。
下列人员不列入招收范围:
已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及省博士后国(境)外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除外)、正在执行公派出国留学或其他国(境)外访学项目的人员,以及进入现工作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的在职人员。
三、申请材料
1.本人学术简历,并附Email信箱和联系电话;
2.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扫描件;
3.身份证明;
4.代表性业绩成果;
5.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信不少于2封;
6.学业、学术获奖证明或承担科研项目证明材料;
7.博士后期间研究计划(包括拟研究主题或领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发表成果等,1000字左右)。
四、聘期
2年。
五、岗位内容
1.主要面向以下各方向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面向双碳战略的新型节能墙材研发;基于节能环保的多功能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面向低碳化需求的碳捕获与封存材料的研发;面向全寿命周期碳足迹的高耐久长寿命结构材料研发;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装配式先进结构研发及智能建造技术;滨海重大岩土工程服役安全评估及灾害防控技术;
2.积极申报各类基金项目,负责项目的调研、可行性分析、立项及实施等工作;
3.负责科研成果整理及成果转化等工作;
4.参与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六、岗位任务
出站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发表SCI 一区论文 1 篇;或发表 SCI二区论文3篇;或发表 SCI 三区论文 5 篇(论文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按当年发布的JCR期刊分区表大类分区为标准);
2.首位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 1 项;或首位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3.国家级科研奖励 1 项(额内人员);或获省部级科研奖励 1 项:一等奖(前五位)或二等奖(前三位)或三等奖(前两位);或获青岛市科技奖励 1 项:一等奖(前三位)或二等奖(前两位)。
七、相关待遇
1. 2年支持期内综合薪酬不少于30万元/年;
2. 在站2年期间,自然科学领域科研经费不少于20万元;
3. 直接获颁“山东惠才卡”,在站期间享受全省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提供的交通出行、住房保障、免费旅游健身等服务;出站后留鲁就业还可享受编制管理、岗位聘用、薪酬管理,以及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社会保险等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博新岗位”聘任的其他人员可按照属地原则有序纳入市级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范围;
4.在站期间或出站留鲁后均可根据个人科研工作实际,直接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具体按照《山东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暂行办法》执行;
5.出站时完成岗位任务且达到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条件的,经学校同意,可优先留校任教。
八、申请截止日期及提交材料方式
有意申请者请于2022年7月20日前将申请材料电子版发至tumuxueyuan@163.com,报名邮件注明“应聘青岛理工大学博新岗位”。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俊伟 诸雪青
联系电话:15066198828 0532-85071605
邮箱:tumuxueyuan@163.com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流动站设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目录外二级学科“空间装备与监测技术”博士点,依托山东省“十四五”机械工程优势特色学科,拥有1个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3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程学科2020年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软科世界机械工程一流学科排名列山东省省属高校首位,软科中国最好机械工程学科排名 20%-30%。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兼职),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长江学者1名,国家突贡中青年专家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名,泰山学者9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省教学名师4名。
经过多年建设,本流动站形成了航天装备数字孪生与可视化遥操作、激光制造与精密绿色加工、振动噪声控制与智能诊断、摩擦学与表界面工程、微纳 3D 打印与复合材料制造等5个优势特色方向。在航天测控飞行控制三维可视化操作、微量润滑加工、轻量化结构和超材料振动噪声控制、低频吸声结构、智能被动降噪技术、超大滑滚比热弹流润滑理论、面接触油膜测量仪研制、微纳增材制造等方向取得了创新研究成果,在国家载人航天探月重大战略工程、中国中车、海尔、海信等企业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招收研究领域及数量
航天装备数字孪生与可视化遥操作、激光制造与精密绿色加工、振动噪声控制与智能诊断、摩擦学与表界面工程、微纳 3D 打印与复合材料制造等;1名。
二、招收基本条件
“博新岗位”招收人员为拟入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的青年博士或2021年8月30日后来鲁入站的博士后,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身心健康。
(二)符合设立“博新岗位”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的招收要求。
(三)博士毕业院校应为近三年 (以入站时间为准 )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QS”“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在前200名高校或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毕业。
(四)入站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五)应届博士毕业生及海外取得学位的留学回国、外籍博士可优先招收。
(六)符合“博新岗位”的其他招收要求。
下列人员不列入招收范围:
已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及省博士后国 (境)外交流计划 (学术交流项目除外)、正在执行公派出国留学或其他国 (境)外访学项目的人员,以及进入现工作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的在职人员。
由各流动站结合“博新岗位”任务,确定“博新岗位”招收条件,提报人事处审批。
三、在站期限
入站起2年。
四、申请材料
1.学术简历;
2.身份证明;
3.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扫描件;
4.代表性业绩成果(含科研获奖、主持项目、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首位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授权专利);
5.博士后期间研究计划(包括拟研究主题或领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发表成果等,1000字左右)。
五、在站待遇
综合待遇标准及来源
1.年度省市设岗单位叠加后的综合薪酬不少于30万元,支持期限2年,其中包含;
(1)山东省支持经费15万元/年(按照以往标准测算);
(2)青岛市支持经费10.8万元/年;
(3)学校支持经费按照讲师三级发放薪酬待遇13万元/年。
2.在站期间,自然科学领域科研经费不少于20万元,其中包含;
(1)山东省支持科研经费5万元/年,资助2年,共10万元(按照以往标准测算);
(2)青岛市创新项目资助5万元或10万元(如果排名前20%,可提高至10万元)。
3.颁发“山东惠才卡”,在站期间享受全省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提供的交通出行、住房保障、免费旅游健身等服务;出站后留鲁就业还可享受编制管理、岗位聘用、薪酬管理,以及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社会保险等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具体由人事处人才办办理。
4.享受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在站期间或出站留鲁后均可根据个人科研工作实际直接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由人事处落实到学校新修订的《青岛理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中。
六、岗位工作任务
(1)完成与合作导师确定的博士后科研任务;
(2)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3)服务省市高端装备产业技术需求。
(4)参与依托单位的学科建设任务。
七、出站条件
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或(1)(2)(5)三项合计完成超过110%:
(1)发表(或录用)SCI一区论文1篇;或发表SCI二区论文3篇;或发表SCI三区论文5篇,论文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按当年发布的JCR期刊分区表大类分区为标准。
(2)首位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 1 项;或首位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3)国家级科研奖励 1 项(额内人员);或获省部级及行业协会(有推荐国奖资格)科研奖励 1 项:一等奖(前五位)或二等奖(前三位)或三等奖(前两位);或获青岛市科技奖励 1 项:一等奖(前三位)或二等奖(前两位)。
(4)获批市级及以上人才称号。
(5)横向课题到账经费80万元。
八、申请期限
申请者请于2022年7月23日之前将申请材料电子版发至omat@qut.edu.cn,邮件主题“机械工程博新计划+姓名”。
联系人:刘杰,13256821415
/青岛理工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人事处
审核:杨健
终审:于波
新浪微博:@青岛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