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2、乐此不疲丨晓蕾姐姐讲历史故事

2017-09-15 万象历史 万象读历史

适合中小学生的历史读物。全部来自专业正史,绝不戏说。每周一三五,来听一段故事,了解一段中国历史吧。       


听晓蕾姐姐给你讲故事吧:

  ↑↑↑  点击播放声音


【上集回顾】121、得陇望蜀(刘秀终于统一了天下)
【全部目录】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下集预告】123、白马佛经(一个改变中国的梦)

(位于河南孟津县的汉光武帝陵)


刘秀27岁跟随哥哥起兵,30岁称帝,到如今统一天下,他已经42岁了。刘秀年轻时,曾在长安上过太学,原本是个规规矩矩的读书人,没想到阴差阳错,他竟然带兵打起仗来,还做了皇帝。


他征战了许多地方,亲眼看见一个个繁华的都市转眼间变成残砖破瓦,无数老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有些厌倦战争了,只要能不打仗就解决问题,他就不再言战。太子曾向他请教如何打仗。刘秀说:“打仗的事,你最好一辈子也不要知道。”


那时,匈奴有时会侵扰边境。刘秀便干脆把边境上所剩不多的老百姓全都迁到内地。西域各国派太子来,请求汉朝恢复都护府,继续管理和保护西域。刘秀拒绝了,他说:“我们才刚刚建国,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余力保护你们呢?你们就自己管自己去吧。”


刘秀把军队都解散了,只留下一小部分,用来对付偶尔发生的叛乱。对于拼了命帮他打天下的将领们,刘秀厚厚地重赏,给爵位也给封地。除了少数几个文武双全的将领外,刘秀绝不让他们做官。这些喋血疆场的武将们,便得以享受荣华富贵,平静地度过余生。


为了避免王莽代汉的事再次发生,刘秀建立了尚书台,把许多原本丞相管的事,都移到了皇宫,由他亲自来管。这样皇帝的权力更大了。那些照顾皇帝私人生活的宦官,也从此管起了国家大事。


其他官员,还和西汉一样,只能是太学毕业的儒家读书人。要想进中央当官,只能靠大官推荐(察举制)。可是到西汉末年时,官员们总是推荐自己的学生或朋友。于是形成了一些世家望族,他们世代为官,垄断了做官的机会。这是一个很麻烦的大问题。


刘秀非常敬重德才兼备的儒生,经常造访一些名士,并请他们出来当官。于是上行下效,官员们就会在世家望族以外,也向皇帝推荐一些名士。儒生们便渐渐把名望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争着做些与众不同的事,好让自己更加出名。


这天,刘秀请来了一个七十多岁的名士,名叫卓茂。卓茂曾经当过县令,当时有人向他告发说:“你手下的一个亭长,收了我送给他的米和肉。你看该怎么处罚他呢?”


卓茂让身边的人回避,然后问他:“是亭长跟你要的吗?”这个人摇摇头。卓茂又问:“是你有事求他吗?”这个人说:“也不是。是我主动送给他的。”卓茂觉得很奇怪:“既然是你主动送给他的,那为什么要来告发呢?”


这个人说:“虽然亭长没有跟我要,但是我害怕他,所以才送东西给他。没想到他竟然真的收了,所以来向你报告。”卓茂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人与禽兽的不同,就在于人是有情有义的。大家互相送点礼,是人之常情。亭长也是人,你送给他一点东西,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个人说:“既然是这样,法律为什么要禁止官员收取贿赂呢?”卓茂说:“法律只是行为的基本框架,礼才是顺应人心的。如果我说你不懂礼貌,你一定乐于改正;但如果我说你违法了,你就会紧张得手足无措。相同的行为也有轻重之分。亭长只是收你一点米和肉,谈不上是贿赂。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呢?”


卓茂让这个人回家了,也没有处罚亭长。卓茂总是把事情处理得合情合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满意,所有人都喜欢他,都尊敬他。刘秀任命卓茂为太傅,并经常向他请教治国的办法。太傅是位列三公的高官,意思是皇帝的老师。


刘秀每天天一亮就起来,上朝处理国事,然后不停地接见官员和名士,和他们讨论各种问题,一直忙到半夜才去睡觉。太子不忍心,就劝他说:“你要注意身体啊,可别太累了!”刘秀笑着说:“做这些事,我高兴着呢,一点也不觉得累!”


刘秀就这样高兴地忙了20年,62岁时去世了。他的谥号为光武皇帝,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光武帝。在刘秀统治期间,人口达到了两千万,增长了一倍多,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光武中兴。


学成语:


乐此不疲:出自《后汉书》,原文:“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不知疲倦。


你来说说:


刘秀是少有的没有杀戮功臣的开国皇帝。开国功臣大多是握有千军万马,位高权重的武将。你觉得为什么许多开国皇帝要杀功臣呢?


(欢迎留言或语音,说出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

2、《秦汉史》,吕思勉

3、《中外历史年表(校订本)》,翦伯赞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更多历史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