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8、启蒙导师丨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

2017-10-03 万象历史 万象读历史

适合中小学生的历史读物。全部来自专业正史,绝不戏说。每周二四六,来听经典作品《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吧。     


 ↑↑↑ 点击播放声音


【上集回顾】77、第一号仆人

【全部目录】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下集预告】79、黑象牙


“启蒙”的意思是说:一个懵懂无知的人,受到启发后,变得懂事明理。好比说,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爸爸妈把他送进学校后,他学会了写字、阅读,也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们便说他“启蒙”了。教导他的老师,则称为“启蒙老师”。


公元十八世纪时,法国出现了几个很有名的启蒙老师。不过他们并不是教法国人读书写字,而是教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一切,用自己的理智去思考问题。这些对现代人来说似乎是很平常的事,但在当时,许多人连听都没听说过呢!


因为,许多国王和教会想让人民听话,很不喜欢看到人民有太多的知识,他们还常说自己是神派来的。人民生怕得罪神,进不了天堂,便对他们言听计从,丝毫不敢反抗。特别是在路易十四当国王时,他说“朕即国家”,一个人大权在握,决不让任何人有插手的份。要是哪一个人说一句他不中听的话,立刻会被捉起来,关在一个叫巴士底的监狱,那里专门用来囚禁反对国王和贵族的人。



这些启蒙老师当中,有一个人,叫做伏尔泰。他几乎要使国王和教皇的宝座垮下来。伏尔泰不是一个大将军,也没有火药大炮,你可能猜不出来,他手上仅有的,只不过是一支笔。


许多小孩都不喜欢作文,但伏尔泰要是一天不写,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凡是他觉得没道理的,或看不顺眼的事就用小册子写下来。有时候写成诗歌、散文,有时候写成故事、寓言,也有用对话或问答的方式。他写得极幽默有趣,连常常挨骂的贵族、教士,也忍不住偷偷地找来看。



贵族对伏尔泰简直又爱又恨,既爱看他的小册子,却又怕挨他骂。有一回,伏尔泰得罪了一个贵族,那个贵族气不过,便雇了一些人去打他,贵族却嘱咐打手说:“千万别打他的头,他的脑袋里还藏着许多好东西呢!”


国王和教会对伏尔泰怕得不得了,甚至答应把主教的位子送给他,只要他不再写,但伏尔泰拒绝了。他们把他的书烧掉,把他关进巴士底狱,又把他赶出法国,可是伏尔泰的小册子仍旧像士兵一样,一个个地冲出来。不过有个人却例外。还记得普鲁士王腓特烈吗?那个喜欢文学和音乐的国王,他倒是挺欣赏伏尔泰,有一回还把伏尔泰接到王宫住呢!


伏尔泰一直活到八十多岁,在公元一七七八年去世了。人们在他的灵车上写着:他唤醒了人类,为自由铺好道路。当时,参加葬礼的人,有几十万那么多。他死后,世界上差不多有一半的人,仍在研究他的话,即使是只字片语,人们也不肯轻易放过。



和伏尔泰同时,还有一个人,叫做狄德罗。他认为小册子虽然好,找起来却很麻烦,要是能有一套书,把所有的知识都包含在里面,人们如果拥有这一套书,岂不就成了无所不知的万事通了吗?狄德罗为了实现这样的想法,他真的开始动手编书,当时许多有名的学者,包括伏尔泰,也都加入编撰的工作。


教会看到狄德罗想把所有的知识都放进一套书里,感到很害怕,他们决定不让狄德罗达到目的,因而对他百般阻挠。许多参加编书的人害怕惹祸上身,纷纷离开狄德罗。狄德罗十分气馈,但他越是生气,写得越卖力。终于,他完成了这套书,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卢梭,也是那时候的一位知名人物。他认为国家的主人翁应该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统治者不过是受人民的委托,帮人民处理国事而已,如果违反了人民的委托,人民可以把他赶走,另外再找一个。卢梭便把他的这些想法,写成了一本书,这书就叫《社会契约论》。


或许你要为卢梭感到担心了,天底下不会有哪一个国王喜欢听到卢梭说的这些话。果然卢梭被赶出了法国。


卢梭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四处流浪,经常是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不过,卢梭的脾气倒是挺倔的决不随便向人低头。有一回,国王看上了他写的一个剧本,便召见他,并答应每年送他一笔钱,当时许多人都替他感到高兴,往后他可以不必再挨饿。可是,卢梭拒绝了,他认为拿了钱,就不能再说自己想说的话,那会比挨饿受冻更痛苦。



经过了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这些人的启蒙,人们知道了国王和教会的话是可以反抗的,就连古人所说的话,也是可以修正的。于是大家也像伏尔泰等人那样,开始反省,并且大声地批评起国王、贵族、教会,以及一切他们不满意的事情了。


差不多比伏尔泰稍早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牛顿的人出生了,往后,牛顿也把人类从蒙昧中带了出来,所不同的是,他是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


牛顿是英国人,英格兰当时仍是斯图亚特王朝,也就是詹姆士一世、被杀头的查理一世,那一家人所统治的王朝。牛顿那个时代,研究科学被认为是企图窥探上帝的秘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人们对不了解的事情,都不怎么敢去研究,往往全都归之于上帝。譬如说,人在转动的地球上,之所以不会被甩出去,是因为受到上帝的保护;星球在运转时不会撞在一起,是上帝控制得好。



牛顿认为这些说法缺乏根据。他经过不断地研究后,终于发现,万物之间应该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互相吸引着,他把这种力量称为“万有引力”。


人在地球上,没被用出去,就是受到引力的吸引,星球间也因为有引力才能有规律地运转,许多人们不知道的事,也因此得到合理的解释。后来的人为了纪念牛顿,便把力的单位,称为“牛顿”。


牛顿死后,英国人谈到一个有趣的问题——谁是最伟大的人?亚历山大,恺撒,还是克伦威尔?有人说是牛顿。


伏尔泰对这问题又说话了,他表示:这答案是对的,因为我们尊敬的,应该是那些用真理使我们信服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来奴役我们的人。



注:本文内容来自台湾陈卫平的《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音频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更多历史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