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6、燕然勒功丨晓蕾姐姐讲历史故事

2017-10-09 万象历史 万象读历史

适合中小学生的历史读物。全部来自专业正史,绝不戏说。每周一三五,来听一段故事,了解一段中国历史吧。       


听晓蕾姐姐给你讲故事吧:

  ↑↑↑  点击播放声音


【上集回顾】125、万里封侯(班超再通西域)
【全部目录】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下集预告】127、蔡伦造纸


东汉的第3个皇帝是汉章帝,继位那年18岁,已经是个大人了。可是,在他之后的10几个皇帝,继位时全都还是孩子,最小的刚满月,最大的也不超过15岁。皇帝是个孩子,就只能由太后临朝听政,从而外戚掌权;等皇帝长大了,再想办法把权力夺回去;然而皇帝都命短、中年早逝,于是新皇帝又是个孩子……


这样的一个怪圈,从汉章帝开始,东汉一直也没能走出去。汉章帝是如何让东汉掉进这个怪圈的呢?汉章帝非常宠爱后宫的一对姐妹:宋贵人姐妹。可在宋贵人怀孕时,汉章帝喜欢上了另外两对姐妹:梁贵人姐妹和窦贵人姐妹。他尤其喜爱窦贵人,才过了三个月,他就下令非立窦贵人为皇后不可。


几个月后,宋贵人生了一个儿子。当上爸爸的汉章帝,高兴极了,天天去宋贵人那里,抱着孩子就舍不得松手。1年后,他便把这个孩子立为皇太子。


不久,梁贵人也生了一个儿子。这下可把肚子不见动静的窦皇后急坏了。窦皇后私下对梁贵人说:“母以子贵,子以母贵。这两样你都没占上。把你的儿子过继给我吧,这样对我们三个都好。”梁贵人想了想,就同意了。


三年后,一次宋贵人生病了,让家人带进宫一只活兔子。宫里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都说:“宋贵人一定是在搞什么巫术诅咒皇后!”汉章帝听说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把宋贵人姐妹和皇太子都赶出了皇宫,并派一名宦官负责审问。(这名宦官是蔡伦)


没过几天,宋贵人姐妹就一起服毒自尽了,皇太子也被废为清河王。梁贵人的儿子,这时已经过继给了窦皇后,就被立为了新太子。梁贵人心中暗喜。可是第二年,有人写匿名信告梁贵人的父亲谋反。梁贵人的父亲死在了狱中,家人被流放到今天的越南。梁贵人姐妹天天以泪洗面,不久就忧愁而死。


这下,窦皇后就彻底安心了。她让窦家兄弟全都入朝为官,尤其她的哥哥窦宪,常在皇帝左右,出入宫廷,非常显赫。几年后,只有31岁的汉章帝突然去世,由10岁的太子继位,就是汉和帝。窦皇后升为窦太后,开始临朝听政。


皇帝死了,全国的亲王都到洛阳来祭奠汉章帝。其中有个亲王又帅又风趣,年轻的窦太后很喜欢,几天里召见了他很多次。窦宪看不下去,劝窦太后说:“妹妹啊,不是哥说你,汉章帝刚死,你这样影响很不好!”窦太后把头拧到一边说:“现在我是太后,我愿意怎样就怎样。你少管!”


窦宪气坏了,回去就派人把这个亲王给刺杀了。亲王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杀,这可是震惊天下的大案。朝廷的高官全都派人参与查案,很快就查出了真相。窦太后只好把窦宪囚禁在皇宫里,等候处置。就在这时,南匈奴请东汉出兵,一起去攻打北匈奴。窦宪就被特许带兵出战,将功抵罪。


窦宪率领大军,长驱直入三千里,大败北匈奴。各匈奴部落纷纷投降,共有几十万人。窦宪威风凛凛地登上北匈奴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把功劳刻在了石头上。在之后的两年里,北匈奴被彻底打败,单于逃得不知去向。曾经困扰中国数百年的匈奴,从此再也不足为患了。


窦宪立了大功,被封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权力和地位更加显赫。这时,汉和帝年满13岁,举行了代表成年的冠礼。汉和帝本以为从此就可以亲自理政了,然而他很快就发现,窦太后根本就没有退让的意思。半年后,汉和帝与清河王密谋,在一个名叫郑众的宦官的帮助下,调动皇宫的禁军,发动了政变。


禁军先将窦宪手下的将领,全部抓起来处死。再将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全都送回封地,逼他们自尽了。窦太后依然还是太后,但不再临朝听政在这次政变中,宦官郑众既忠心又能干,立了大功,汉和帝破例准许他参与朝政,还给他封了侯。从此,宦官登上政治舞台,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十几年后,年仅27岁的汉和帝也中年早逝,新一轮的怪圈又开始了


注:

1、有一个传闻流传甚广:北匈奴被窦宪打败后,被迫不断西迁,在200多年后,抵达欧洲东部被称为“匈人”,并导致了西罗马的灭亡。然而,事实上并没有充足证据表明匈人与匈奴人有直接关系。


2、燕然勒功。勒的意思是雕刻;勒功,就是把功劳刻在石上。燕然勒功,意思是指建立或成就功勋。2017年8月,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宣布:在蒙古杭爱山(燕然山)发现了东汉《燕然山铭》摩崖石刻!!


你来说说:


皇帝是个孩子,就只能由太后代理朝政,进而外戚掌权;等皇帝长大了,再把权力夺回去;可是皇帝命短、中年早逝,于是新皇帝又是个孩子……你觉得要怎样才能走出这个怪圈呢?


(欢迎留言或语音,说出你的看法)


(2017年8月,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宣布:在蒙古杭爱山(燕然山)发现了东汉《燕然山铭》摩崖石刻!!)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

2、《秦汉史》,吕思勉

3、《中外历史年表(校订本)》,翦伯赞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更多历史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