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子里的静水微澜】——读雨云《温暖的味道》

河上花 槛外记 2023-11-30

 日子里的静水微澜 

——读雨云《温暖的味道》

文 / 河上花

 

《温暖的味道》是一本散文随笔集,我是在电脑上慢慢读完的。从秋雨嘀嗒,到小雪节气。朋友谓之“慢”!这正应了雨云开篇第一辑的卷首语:“慢是什么,就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散淡的生活态度。想一想,我们多久没听花开的声音、鸟鸣的声音、水流的声音?多久没有停下来……聊聊天?”其实自己也少有这样的闲暇时刻,只是许多的嘈杂凑在一起,其中的某些就只能慢了下来。

 

读雨云的文字时,电脑里放着高山流水,配上雨滴般穿林打叶的文字,有时光纵深隐没在字里行间的感觉,常常让我忆起那些年轻岁月,那些年少的日子,如吉光片羽,白驹过隙。



雨云以其热情、执着、细腻的笔触,悲悯的情怀,书写生活中的一切。写亲人,写名人,写朋友,写作品,写寻常日子里的一株一草,一粥一饭,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内心感触,写生命中某个角隅或时段的叩访。她用娓娓道来的叙述抒发私人感悟,清澈,直接而纯粹。有静夜的寂寂,也有沙龙的热络,有女性对生命的体认,也有对文学、社会的多角度思考,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描述。是阅读,是倾诉,也是一种感性的柔软的私语。

 

在《阳台物语》中她写道“这些普普通通的植物们,生,不因土地的贫瘠而放弃;活,不因生命的平凡而萎靡。……人的一生,亦当如此度过。坐在这样的时光里,和我的物们一起,有一种期待之后的落定与心安。这时我想到一个词:幸福。……其实幸福很简单,一直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心里。”

 

又在《一碗饭的满足》里说:“当我们已经拥有了一碗饭的钱,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且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不是表面意义上的懒,更不是对生活的放纵,对家庭的不顾,而是一种慢生活的追求,是一种生活的心态。……这更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是对生命最本真的热爱。”

 


正是缘于这种对生命最本真的热爱,才有了“我的家,已经有一盆葱等着我,等着我做成菜,做成汤,做成日子,慢慢地过。即使是一个人,也能过它个郁郁葱葱,天长地久”(《养一把葱》)这样温暖的文字。读着时,我脑海里会闪现出想象中的雨云端坐翻书的模样、娴静如临水照花,似一帧老照片,更象她笔下的《旧时月色》“是落地玻璃前落了又长的嫩叶,是午后寂静中裁折后的手工书,是黄昏时分一寸寸挪移的阳光,是雅致青瓷杯的一口绿茶”。尽管有时生活并非是平静的,但无论时光怎样的百转千回,在雨云的笔下生活总是以一种缓慢的节奏细水长流地经过,一切都是那么云淡风轻,海阔天空。

 

在第四辑《文字的缘分》中,她说“捧一本书阅读,感受文字带来的无法言说的惊讶、认同、战栗与温暖。而那些因文字相交的朋友,不仅仅将灵魂置于我们的手上,更带来现实世界的美好。”

 

的确,因为文字,她认识了反饥荒研究的记者帅好,进而经帅好引荐结识了厦大的谢泳教授。谢先生的理性、谦和,帅好的批判、尖锐,让雨云的文字渐渐有了硬度与深度,几分婉转,几分忧郁,几分悸动,几分愤慨,不时地跳出来,叩动你的心扉。因了这些缘分,她的思想开始变得深邃,独立。

 


她看见了生活中,“有许多无奈辛酸,它们圈成一个笼子,把我们围着、罩着。我们就在笼子的某个角落品尝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笼子里小丑》)

 

她叹息,“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爱’是‘相爱’的爱,是‘相亲相爱’的爱。说到底,婚姻是两个人的事,需要的是两个人的互爱,两个人的担当。”(《谁可相惜》)

 

她心痛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它摧毁的不仅仅是一代知识分子的信仰,它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信仰的重建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百年寻梦忆归人》)

 

她开始关注并思考这些人和事,“著名学者谢泳教授曾说‘我所做的这些研究工作,不是为学术而学术,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痛苦经历让我走近他们。----我只是想说话而已。’帅好深入民间的反饥荒研究应该也是如此吧。”(《帅好和他的反饥荒研究轶事》)

 

她说,书永远不死!只有书能带领我们走向未来,和我们一起成长和衰老,给予我们一颗平静的心。然而当阅读也不能减轻她的焦虑的时候,她选择了练毛笔字。“那些一撇一捺的相依,一长一短的谦让,一粗一细的包容,一重一轻的把握,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悟。”

 


看多了抚腮皱眉无病呻吟的文字,倒觉得雨云笔下朴素的生活,点滴的感悟是如此的贴近心灵,如书名,有着温暖的味道。

 

或许,不强求,不逢迎,不争锋,不诉苦,不抱怨。宠辱不惊,如疏林清泉,静水微澜,这就是雨云所追求的生活。因此,在这个无限接近日趋平庸的时代,她的文字,词不见工,字不取僻,却是都市生活中一节纯净的音符,是琐碎日子里的一片暖阳。于平淡处见真情,一径从容,温暖入心,不可敬,却有着素常的可亲可爱。

 

其实,许多时候,我们都在文字中相遇,在文字中结缘。写与读,有时会成为生命里的蓝调,一种共振。逢着了,就会心一笑吧。如茶与人,需性情相投,方有滋有味。

 

 

                              写于2011年10月-12月

 


后记:

此文受友之托,匆忙写于2011年底。2012年6月,初夏时节收到雨云托友寄来的书。果然味道古朴,封底的梅与文字相得益彰。于此谢过雨云赠书。借扉页上相赠之言:“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012年9月8日河上花

 

2012年的平安日,收到朋友河上花的评论刊登在《厦门文艺》第四期上。河上花读的是电子稿,她的评论早于《温暖的味道》的出版。我是在2011年12月收到河上花的电子稿评论的,也是《温暖的味道》的第一篇评论稿,我一直珍藏着。谢谢河上花!

2013年1月10雨云




 琴曲欣赏 


——花弄影 —— 


半生浮华悲喜

一卷清词酒话


   诗词文章均为原创  媒体转载请留言

文字若喜  君且随意  

可按此码识别打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