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该省有一个“教授村”:70个专家从山村走向世界

2017-06-17 中外学术情报

1、论文翻译,后台回复“约”;2、申请国外博硕,后台回复“博”;3、获取免费送书,拉至本页底部



二酉山因秦古藏书洞的传说,名扬天下被尊崇为文化圣山。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成语的典故就源于此。


高考一结束,“学霸”必将成为接下来“状元”国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湖南是一个出学霸的地方,可如果我们告诉你,湖南出学霸最多的地方也许在湘西北一个偏辟的小山村,可能你会有点不服气。没关系,看完下面这段话,再说你服不服——

论人口,即使在今天,这个山村也不过1700余人。论地理位置,这里过去是湘西通往沅陵的咽喉要道,沈从文形容它“滩急浪险、濒水极多”,一度有“走遍天下路,难过乌宿渡”之说。

但就是这个小山村,自建国以来,却走出了70多位遍布全世界的知名教授!

它,有一个非常有想象空间的名字——乌宿。地处怀化市沅陵县二酉山下。所谓乌宿,即乌鸦栖息之地。但奇怪的是,这个“乌鸦栖息之地”飞出来的却都是“金凤凰”。

6月10日,乌宿村所在的二酉乡副乡长覃王平给记者提供了一份“教授、专家名单”,他说:“截至今天,有名可查的是70名,实际上还远远不止这个数。”

从这些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有的是中国现代史上大事的见证者、参与者,有的是国际知名学者、专家。

彭文汉,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时的英文翻译;
孙瑜,武汉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医学专家;
彭文明,华南理工大学外语系主任、教授,享誉国际;
陈建华,国防科大毕业,留苏博士,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副总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突出贡献者……


因为这些名字的不断涌现,外界逐渐把二酉山下的乌宿村称为“教授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偏辟的一个小村庄会涌现出如此之多的学霸呢?最重要的是,这里到底有着怎样良好的读书育人的传统,他们又是如何一辈辈传承的呢?



寨里的谚语:“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


地处“教授村”的二酉中学,学生们利用午休的时间自主学习


岳麓书院有一副众所周知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概就是说湖南这地方人才辈出,可是大多数湖南人并不知道,历史上其实还有一副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对联,叫“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二酉,指的就是乌宿村背后的二酉山。

所以,探究乌宿“教授村”的故事,我们从“二酉山”说起。

二酉山上有个“二酉寨”,位于半山腰上的二酉寨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总人口仅90多人的小村寨,在恢复高考没多久之后的八十年代,这里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就高达24人,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了各个领域的教授和专家。所以,这里又被人称为“教授村里的教授寨”。

陈明文就是当年二酉寨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

“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这句话自打我记事起就在我们寨子里一直流传呢!”6月12日,湖南电大,该校现任副校长陈明文说起这句话时还带着浓浓的乡音。


二酉山上的二酉寨曾在八十年代通过高考走出24名大中专生,轰动一时,当地政府特地在寨口刻石碑记载。


现年55岁的陈明文,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他们上学的地方是二酉山下的乌宿小学。从二酉寨到乌宿小学,要走一段蜿蜒陡峭的山路,渡过酉溪,上岸才到乌宿。“夏天水面涨了要坐渡船,冬天河水低了要打赤脚过河,但山上孩子没有一个不读书的。”

那个年代,山寨上的人家供养几个孩子读书,路途艰难不算事,经济上的压力才是最大的困难。陈明文记得,当年生产队时期,他们全家2个大人、4个小孩,每月只发18斤粮食、1斤油——可父母要求4个孩子都要去读书。

有一天,陈明文听到9岁的弟弟陈明武偷偷对母亲说:“生活这么苦,我不读书了,娘,你把我们兄弟送一个给人家吧?”

母亲就试探地问:“送哪个最适合呢?”他说:“送老幺那么小,人家养不活;送哥哥吧,他又长这么大了。只有送我最适合,长大后我再来找你们!”陈明文清楚地记得,母亲当时泪水就下来了,但谁也没送,也没有让谁不读书。

家里有头老母猪,陈明文几次看到父母把自己吃的口粮倒给母猪当猪食,因为每年老母猪会下一窝小猪崽,卖小猪崽的钱就是他们兄妹四个的学费。

如今,陈明文八十多岁的父亲还说:“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只要小孩肯读,我讨米也愿意送!”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氛围下,读书并不被社会推崇。但当我们不服管教时,父母会偷偷关上门,给我们讲山寨背后山洞里那个白胡子老头的故事。”陈文明说的这个神秘的山洞,就是让二酉山闻名于世的藏书洞。


二酉山上的藏书洞,如今每到9月开学,不少父母会带着孩子来洞前祭拜启蒙


传说,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焚书坑儒,眼见经书古籍行将灭迹之时,两个“秃发老书生”偷偷从咸阳经河南,日夜南奔,然后经洞庭湖再乘小船,沿沅水转酉水逆江而上,把一千多卷家存竹简书籍藏在这“鸟飞不渡”、“兽不敢临”的二酉山古洞里。

“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典故由此而来。二酉山也成为保存中华文化薪火的文化圣山之一。

陈明文说,在二酉寨的村民眼里,藏书洞的传说和白胡子老人的故事,在他们父辈口中具有一种神化的力量,象征对光明人生的指引。所以不论处在什么时代,当地人对文化和对文化人的尊崇如浸入血脉一般。

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年仅16岁的陈明文迅速重新拾起书本参加高考,并成功考取当年的湖南师范大学黔阳分院,不仅成为二酉寨上第一个高考恢复后考取的大学生,也是当年乌宿村上第一个应届考上大学的学生。

此后的几年里,这个村寨陆续有24个孩子通过考学跳出农门,其中就包括比他高一辈、却比他小几岁的“叔叔”陈建华——如今的留苏博士、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村里的传统:“读书成绩不好,家人都抬不起头”


说起陈建华,沅陵人都觉得脸上有光,他是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专家,多次被评为航天技术带头人。

陈建华的父亲陈大利,讲到当年3个儿子读苦书的事情,多次长吁短叹:“大儿陈光华交不起学费,只能上民办学校读书。他跟母亲住在沅陵城南,因为过河要收渡船费,为省5分钱,经常泅水过江上学。幺儿陈建华好胜心强,每次考试必争第一,不过要说他今天的成绩,还算是我一巴掌打出来的。”

6月12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远在西安的陈建华教授,他承认:“这是当年父亲唯一一次打我,就是怕我不好好读书。”

陈建华三兄弟从小随当老师的父母住在二酉山下的乌宿村,即便身处“文革”那个特殊时期,父亲对他们的要求也是“必须读书!”

陈建华6岁便在乌宿小学上学,从一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特别好。数学考试,班上的卷子还没发完,他就已经答完了试卷。语文课,老师教的字,他过一遍就会念。

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小学课本上一篇课文就是一句话,都是当年的政治宣传口号,他早就在心里默默背下。

小小年纪便心高气傲的他特别看不惯一些卖弄自己会识字的同学。有一次放学回家,父亲抽查他的语文课本,让他读课文。陈建华说他会念,但就是不肯念。父亲连问几遍,他始终不开口,好强的父亲一气之下就打了他一巴掌。


“这一巴掌我现在还记得!”52岁的陈建华笑着说。不过也是这一巴掌让他体会到父亲的苦心和希望,“在我们那里读书成绩不好,好像家人都抬不起头来一样!”

从此以后,陈建华在学业上再没让父亲操过心。他后来考取沅陵一中,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国防科大,之后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两个哥哥也相继考取了大学,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乌宿村就是随着一个个这样的故事的传播而逐渐声名远播。

陈建华说,在乌宿村除了“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的谚语外,还流传着一首“脚踩泪子潭,头顶二酉山。哪个从此过,代代做朝官”的打油诗,这首打油诗在二酉当地口口相传。

据说是,二酉山下的酉河边有口深潭,潭边住着一户穷人家,含辛茹苦送子女读书,最终成才有出息,夫妻俩非常感动,泪流成潭,“泪子潭”由此得名。而在二酉山下,类似的传说也特别多,大概也正是这些现实与传说中的故事交替相传,使得这一带文风蔚然,“好好读书”在乌宿已成为家家教育子女最朴素也最习以为常的口头禅。

有人说,乌宿人善读书的传统,是因为二酉山藏书洞,留下了读书的好文脉。这话多少有点玄乎。但是,让近代乌宿人“学而得法”却是有一些历史原因的。

上世纪30年代的抗战时期,乌宿小学的校长叫龙盛恒。龙盛恒原本是乌宿村一个乡绅之家的儿子,曾在长沙雅礼求学,受过西方的民主科学教育。

6月11日,龙盛恒最小的儿子、现年72岁的龙盛章老人向记者回忆起父亲时说:“他热衷家乡教育,1937年担任乌宿小学的校长后,将自家的土地、木材都捐出来改善办学条件,又在家中办起乌宿民众教育馆,让乌宿小学面貌焕然一新。”


龙盛恒最小的儿子龙成章老人今年已经72岁,向本报记者谈起父亲时依然很激动


龙盛恒当年和三个儿女的合影,也是他唯一和家人留存的影像


1937年抗战爆发后,凭借武陵山区的天然屏障,沅陵乌宿成了全国各地文化学者和学生的“避难所”。

那时,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沦陷,大批难民从长江进入洞庭湖,然后转沅水进入湘黔渝腹地。沅水顿成“大驿道”,沅水支流“二酉”边的乌宿,也成了人们避难路上的重要驿站。

小小的村庄由原来九百余人猛增到两万多人。“一时间,沿街商铺林立,人头攒动,街上身着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各种服饰的人都有,熙熙攘攘。”

这两万多人当中,就有大批来自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的知识分子。

龙盛恒审时度势,辞退旧私塾先生,改聘大量高级知识分子到小学任教,其中就包括革命烈士罗亦农的妻子李文宜三姐妹。1938年11月,“文夕大火”后,长沙雅礼中学也搬迁到乌宿。一时间,小小的乌宿小学群贤毕至,人才荟萃,吸引了四方的学子不远百里前来求学,其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经济学家的厉以宁。

乌宿的教育事业盛况空前。

新中国成立后,李文宜在回忆录中记述了这段经历:“我在乌小教过国文、历史、绘画、音乐等课程,还指导全校开过抗敌画展和抗日歌曲演唱会,博得家长和师生的普遍好评,影响很大。”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退休教授刘芹茂回忆:“我们童年遇上这些好老师,对一生都产生影响极大……”

龙盛章说,当年这批在此避难的学者不计待遇,物资条件虽差,却在油灯下批改作业,备课十分认真,这在当地都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事情。经过多年教书育人,全校的教学质量大为提高,很多毕业生后来都考入了县里的著名中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沅陵修地方志时,统计发现“乌宿小镇巴掌大的地方,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作家等一大堆”。其中就有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的英语教授彭文明、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时的英文翻译彭文汉等等。一时间“莫道乌宿弹丸地,教授冒出好几船”的说法广为流传。




传承的力量:“用传统文化点燃求知之心”


6月高考刚过,记者来到了二酉山下的乌宿小学,静静的校园里,现代化的教学楼矗立,历史的痕迹只能靠想象来丰满。对面的二酉山山势雄伟、刀劈斧凿、满目苍翠,极目而望,藏书洞处的亭子隐约可见。现在它已更名为“宗琳小学”。


2004年,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两次拜访二酉山。当年随父母从南京避难到乌宿后,他在这里考取了雅礼中学,六十年后,重回故地的他为了回报沅陵,出资45万元,加上政府配套的180万元资金,帮助宗琳小学建成一栋五层教学楼和一栋宿舍楼。

宗琳小学校长周永说,如今,乌宿人对二酉山的文化祭拜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孩子们一到入学年龄,家长便会带着子女登上二酉山,祭拜藏书洞。跟全国很多农村学校一样,目前宗琳小学虽然也有不少留守儿童,但乌宿还是比其他乡镇的学风要好得多。为了不耽搁孩子读书,在小学周边,很多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到处租房陪读。

“根据我们统计,2016年,从乌宿小学毕业考上二本以上的孩子就有16名,这个考取率依然比其他乡镇小学要多很多。”周永说。

在乌宿中学,地方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是开展得有条不紊。校长邓永文告诉记者,乌宿中学专门有一本叫《酉山文韵》校本教材,讲述的都是二酉山的文化传说和乌宿教授村的故事,所以,关于读书的榜样故事,这里的每个孩子几乎都耳熟能详。

最值得一提的是,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10月,乌宿“书香节”都会在二酉山下隆重举行。学校的全体师生都会参加,用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方式,培养学生们对读书求学的虔诚之心。

从2004开始,乌宿中学在每年的10月举行书香节,今天,这种民间自发礼,已发展成为全民“书香节。


仪式分为“取火传火”、“启蒙”、“祭圣”、“薪火颂”、“践行”五个环节。一大清早,老师带着学生渡过乌宿渡,爬上二酉山的藏书洞,取上象征着文明的圣火,一路传递到学校。

然后,老师揭开蒙在学生眼睛上的黑布,学生向老师三鞠躬致谢。随后,全体学生齐声朗读《发蒙篇》、《劝学篇》、《励志篇》等。

此后,师生们开始祭拜圣人,唱校歌、颂二酉、背诵《少年中国说》,直到全体学生宣誓之后,仪式才算结束。

“这是一种文化崇拜。”校长邓永文说:“我们要用文化点燃每个孩子心中求知报国的薪火!”

对于教学效果,邓永文也非常自信。比如,2015年,沅陵一中的李欣雨、宋友爱、李园、宋丽丽、赵蓓蓓就同时考取了重点大学,“而他们五人都是从乌宿中学走出来的”。

如今这种民间自发的传统祭拜,已发展成为沅陵全县的“书香节”。把民间礼仪推上重大节日层面的,得益于当地政府多年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二酉苗族乡政府副乡长覃王平告诉记者,近十年,县、乡投入上千万元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把二酉乡5所中小学全部建成了全市合格化学校。

尤其是从5年前开始,乡政府对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和重点高中的尖子生,实行2000至4000元的奖励机制。

覃王平说,“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每人奖5000元,考上其他本科的每人奖励2000元,还要派干部上门放鞭炮祝贺,把家长请到乡政府谈育才经验。同时,乡党委政府每年教师节会拿出2万元现金走访慰问教师。”当前,乌宿村所在的二酉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在全县也是名列前茅。“二酉乡发展,只打好一块牌子,那就是名山、名镇、名校!”接受采访时,乡长李万喜信心实足。

沅陵县教育局局长李红心告诉记者,在乌宿村重教尊师氛围的带动下,如今整个二酉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在全县排名靠前。 二酉人文厚重的历史一直以来都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目前在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下,正对二酉文化做深度的挖掘,欲将发蒙节和书香节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让文韵沅陵的名片声名远扬。
  




不用说,乌宿村是“湖南多学霸”的一个最好佐证。其实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已经知道,传奇的背后其实并没有什么独一无二的秘诀,我们看到的只有那么几个简单的规律——乡亲们常常念叨“好好读书”的口头禅;学生们越是环境艰苦越是不屈不挠;地方领导时刻不忘传统、尊贤重教……学霸其实就是在这些“秘诀”背后诞生的。

我们相信,在全省和全国,论文化底蕴、论历史积淀、论传统根基,一定有太多的地方远远超过了二酉山,但是,不是所有地方的民众都能像二酉山下这些民众一样尊重传统、崇拜文化,于是,子孙后代的差别当然也就显现出来。当然,不是说学霸越多就越有出息,除了教授村,大家可能也想看到富翁村或者明星村之类。只是不管是什么村,我们都希望是一个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传统的地方,也只有这样,她才值得我们探秘,值得好奇,值得尊重。

摘自今日女报


注:本平台每日从海量站点为用户选择优质信息,部分文章无法联系作者,若有选用不当,敬请联系我们。投稿、建议等可后台回复“约”加本站编辑。




免费送书啦!


即日起,本平台开展每日留言免费送书活动,每日一本!目前选择赠送的是深刻洞悉中国互联网科技产业发展的经典图书《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


该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为知名媒体人、中国IT史研究学者陶勇,定价58元,内容十分精彩,超级值得一看!


具体送书政策为:截止第二天新消息发布前,在前一日所有文章任意一篇中留言被精选,并得到最多点赞的即为中奖,获赠当日图书。获奖名单会在第二天公布!(图书仅送大陆地区)


昨日(第42期)获赠图书者为@孙芝源,请一周内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