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重磅发布:2017中国学术界十大新闻!

2017-12-20 本社 中外学术情报


按:2017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是中国学术界极不平凡的一年。为更直观的总结这一年我们都经历了什么,中外学术情报编委会从年内成千上万条资讯中筛选出重要新闻,从新闻传播的多重角度予以赋权评价,最终选出了2017年中国学术界十大新闻,现予发布,供各位参考、回顾:


2017年中国学术界十大新闻

(排名不分先后)


1、抢人大战不断升级,科研人才价码剧增


2017年,国内科研人才争夺战不断升级,许多省市、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私人企业开出优厚条件,大力引才。广东、江西、河南等省提高人才引进待遇,为吸引人才准备巨资。马云宣布三年花费千亿建立阿里旗下科研机构。高价、高待遇引进对象从国际诺奖人才、两院院士,一直延伸到博士、硕士毕业生。在众多高校的教师招聘中,开出数百万薪酬吸引各专业领军教授已很常见,就连在对优秀应届博士的招聘中,开出50万以上薪酬也已属常态,甚至有部分高校对优秀博士生开价最高可过百万。

 

2、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


8月,享誉国际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并转为中科院院士。此事一度引起全民关注与热议,一时间,褒贬之争弥散网络。主流观点认为,杨振宁回国,意义远不只是其个人的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在于形成一种示范效应,有利于鼓励和引导更多海外优秀华人回国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大家看到,国家不会负于那些身在海外,但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之人。另外,这一事件也彰显了中国国力的增强、科研环境的改善,以及对优秀海外优秀人才吸纳能力的提升。

 

3、中国科研实力大幅提增,重量级成果频频问世


年内,中国科学界不断突破一项又一项重大科学难题,诸多重磅研究见诸报端,大量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如在Nature, Science, Cell这样的顶级学术期刊上,中国科学家多次在同一本刊物的同一期上发表多篇论文,甚至能一次占据半数版面。此外,中国国际科研合作论文数量冲上世界前三,中国学者体现出前所未见的高产现象。中国科学界的科研实力,已让全世界注目。

 

4、107篇论文遭撤稿,科技部开出最严罚单


4月,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发表声明,因存在同行评议造假的问题,其旗下《肿瘤生物学》期刊撤回于2012年至2015年发表的来自中国作者的107篇学术论文。这一集体撤稿事件共涉及524名医生,119家高校和医院,堪称历史之最。普遍认为,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国际声誉,对此,国家科技部等单位开出史上最严罚单,对涉事作者在立项、晋升、奖励和院士竞选等方面作出了禁限惩处。

 

5、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


11月,两年一届的中国工程院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接继发布。此次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85人(其中中国籍67人,外籍18人)。新当选的67名中国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77名(其中中国籍61 人,外籍16人)。61名中国籍院士平均年龄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以下的占91.8%,其中有3名女性。 

6、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布,最高奖授予赵忠贤、屠呦呦


1月,2016年度科技奖励大会召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分别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赵忠贤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带领中国超导研究实现两次革命性突破。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曾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的临床研究奖,被称“发现青蒿素,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屠呦呦还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双一流”高校评选结果出炉,985、211退出历史舞台


9月,教育部《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备受瞩目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名单中,清华、北大等42所高校被列入一流大学建设序列,95所高校被列入一流学科建设。这一名单的出炉将会在政策、经费等方面深刻影响相关高校的发展,并带来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版图的调整。名单出炉后不久,有地方行政机构已经开始取消之前的985、211管理职能。985、211将如一抹回忆,逐渐淡出历史。 

 

8、职称评审权下放,高校承担主体责任


11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规定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对于尚不具备独立评审能力的可以采取联合评审、委托评审的方式,主体责任由高校承担。在高校执行评审权中,要“切实把师德评价放在首位”。《暂行办法》同时对高校职称评审工作作出严格要求,确保公平公开公正。

 

9、社会学科跟进现实,一批重要研究项目/中心设立


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要,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一批热点研究课题,一批重点研究中心纷纷成立。其中包括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设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雄安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以及与“十九大”精神研究相关的各类重要课题等等。这些研究应时所需,在强化理论建设、促进现实发展方面将彰显重大意义

 

10、90后闪亮登场,中国学术生力军备受关注


当有的90后还在谈佛系,有的90后已经成为博导。年内,90后在中国学术界频频亮相,成为一支气势不凡的生力军。浙大“青千”、博导杨树,电子科技大学“青千”、教授刘明侦,以及在年内评出的“青千”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殷翔、浙江大学教师陈阳康、浙江大学教师冯建东等90后学术新星因年轻有为颇受关注。另外,还有一批90后学者,在所处领域做出了一些重要科研成果,一度红极网络,受到业内推崇



注:本平台每日从海量站点为用户选择优质信息,部分文章无法联系作者,若有选用不当,敬请联系我们。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回复“约”加本站编辑。


更多中外高校要闻信息,敬请关注:



精英家长、基础教育工作者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